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2014/12/16 「21世紀最珍貴的資源是?》劉軒:投資幸運人生,Why not?」

21世紀最珍貴的資源是?》劉軒:投資幸運人生,Why not

摘錄自:30雜誌 電子報                           2014/10/30

30雜誌 電子報 - 20141216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會希望怎樣度過你的未來:
選擇A:安守本分,沒什麼起伏,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平平順順直到終老。
選擇B:發揮冒險精神,大膽創業投資,有可能衝上雲端,但也可能跌入谷底。

你會怎麼選呢?

我問過不少人這個問題,發現年長的朋友較多選擇A,年輕人則較多選擇B。光是這一點,就反
映了年紀與價值觀的差別。

長輩們可能事業有成,或已經體驗過大起大落,對他們來說,能照顧好現有的,沒什麼三長兩短就很好了,他們的人生策略在於「守」。

晚輩們(我指的是高中、大學生年齡的)只知道未來還很長,年輕就是本錢,即使出錯還有機會彌補,不如賭一把,誰知道未來會怎樣?他們的人生策略在於「攻」。

但各位《30》的讀者們剛好坐落在這兩者之間。我們還有機會「攻」,但同時也不得不「守」;我們離退休還有一大段距離,但不能不開始思考退休計畫;我們的體力還能跟年輕人一起打拼,但以前續攤通宵還能去上課,現在熬夜一次就得花好幾天才能補回來。這是殘酷的現實,也不得不承認:我們還年輕,但已經開始老了。

這種「卡在中間」的尷尬心態很難受,我知道,因為我也是族群之一。尤其生了孩子後,許多人的生活出現巨大的改變:浪子不再流浪了、冒險家不再冒險了、浪漫轉為務實、活動範圍從夜店變成大賣場。他們似乎很明確地「選邊站」,加入了長輩的行列,而長輩們也張開雙手歡迎,覺得孩子們「終於長大了」。但我倒是覺得,很少人是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cross over 的。

這個either/or 的觀念需要改變。人生不是只有黑白,不是少就是老,而是一種不斷改變、不停適應的有機狀態。無論9 歲還是90 歲,看待人生應該都一樣,唯有的差別在於分配。

我們以投資打個比方:假設你有一筆閒錢,你會怎麼投資?照理來說,應該一部分放在最保險的金融產品裡,例如儲蓄性保單或是銀行定存,但因為這種投資風險低,回收也相對較低,所以很多人也會把一部分資金放入共同基金或房地產這種「中度風險」產品,而其中一小部分則可能做高風險,但可能相對會有高收入的投資,例如概念股之類。

多半的理財專員都會這麼建議:如果你的閒錢多,則可以多承受一些風險,但若資金少,就最好保守一些。想想看,這不是跟人生規畫一樣?時間就是金錢,年輕人有的是時間,可以分配較多做高風險投資;長輩的時間比較有限,相對來說就必須保守一點。但怎樣保守,也不應該只把錢藏在床墊裡啊!只靠銀行定存那微薄的利息,很難累積財富。光是存錢不夠,聰明的投資才是致富的關鍵。這好像也是理財專員的口頭禪,在此相當適用。

... 本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