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2015/2/28 「有能力、長得漂亮,為什麼還是過不了面試這一關?」

有能力、長得漂亮,為什麼還是過不了面試這一關?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5/1/8
2015-01
Web only
作者:路路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50228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bakokojp/8269960014


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面試前,到底該怎麼準備?怎麼穿搭,怎麼舉手投足,才能帶給企業好印象?現在連上館子吃頓飯,大家都會找google大神求教一番,如果拿這個問題來問我,我不會說儀容整潔不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

約了下午5點面試,不過這位小姐4點多就來了。只是我手邊還有工作尚未完成,所以雖然幾次瞥見她有些無聊地在會客室裡翻閱著自己的履歷,也只能抱歉地對她說:「我們還是準時開始。」

今天要談的職位,是數位內容編輯。看對方的履歷,在這個領域的資歷還算豐富,又提早抵達,想必是有備而來?或許可以就此終結對這個職務尋尋覓覓的迴圈了。這個年頭,找工作固然不簡單,但是找到適合的人才,一樣困難。對工作忙碌的中階主管來說,既要處理日常工作,又要花大量時間面談,每次結束一場面試如果不成,又得重新再來,說真的,我可能比對方還要覺得挫折。

5點整。這位小姐坐在對面。她面容姣好、口齒清晰,不諱言,又幫她加了不少分數。聽她娓娓道來過去的工作紀錄,看起來挺不錯的,我想。

只是,接下來兩個其實很「想當然爾」的問題,還是讓我失望了。

「你上我們官網看過嗎?」我問,「如果是你來做,會有什麼不同?」

「你說你是我們的臉書團粉絲,那麼我們最近launch了一個很大的活動,你有沒有注意到?你有任何建議嗎?」

碰到這兩個真正和「專業」相關的問題,她反而支支吾吾起來,簡單地說,就是事先她並沒有上我們的官網或臉書看過,當然更沒有想過。

我有些意外,這不是她所應徵的這個職務,未來要負責的業務和直接介面嗎?為什麼寧可早到百無聊賴,幾十分鐘過去,這明明滑兩下手機就可以完成的功課,都沒有做?

面試準備也要「客製化」

當然,這不是我面試人第一次出現的狀況,只是相較於之前曾經燃起的期待,當下失落的反差,更覺得巨大。

很多求職者都有這個疑問,面試前,到底該怎麼準備?怎麼穿搭,怎麼舉手投足,才能帶給企業好印象?如果拿這個問題來問我,我不會說儀容整潔不重要,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準備,而且,是針對企業「客製化」的準備。

畢竟,過去的豐功偉績固然可以作為能力的一種證明,但企業最關心的,還是你在未來的工作上可以如何發揮,對新的職務有沒有專業洞察,還有,到底邀請你加入團隊後,可以為現況帶來哪些不同。

弔詭的是,在我擔任主管多年來的經驗中,認真做到「客製化」這一點的人,卻實在很少。而且愈是有經驗的人,愈是容易以為一套武功足以走天下,偏偏實際上並不見得如此,於是意料之外的窘態,就會在現場出現。

至於「客製化」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認為並不複雜,就是「把自己當作對方的顧客」,設身處地試想一下,那麼對方目前最關心的課題,就不難掌握了。

比方說,我在出版業工作,現在整個產業最關心的趨勢,當然是數位和科技的衝擊。只要問問自己,現在一個月讀幾本書?買幾本雜誌?吸收資訊和新知的管道,和以前比較有了什麼轉變?反過來說,出版業現在頭痛什麼、碰到的問題是什麼?該怎麼吸引讀者?不就有線索了嗎?除了某些比較專門、特殊的領域,其實大多數產業,都是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延展的。

問題是,很多求職者不見得有這樣的意識。所以往往把時間花在其他「次要」的準備,卻在最核心的重點上,失了分。

都說現在就業市場嚴峻,但還是有很多待遇、環境都不錯的工作,一樣遲遲找不到人。我相信不少主管和我一樣,抱著最大的誠意,努力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也願意提供資源和發展的機會。

即使短短面談時間有限,仍希望儘量降低往後不適任的可能性,所以期待對方至少在合理、可行的範圍內,對職務本身先建立一定的理解。

換個角度看,現在連上館子吃頓飯,大家都會找google大神求教一番,把菜單、價格、有什麼好康,通通仔細研究清楚了。回到爭取真正的「長期飯票」上,這點homework,又算什麼呢!

(作者路路任職於出版業)<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015/2/28 「拼業績、辦尾牙,你也走上過勞了嗎?」

拼業績、辦尾牙,你也走上過勞了嗎?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5/1/8
2015-01
Web only
作者:陳雅琦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50228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boris-brueckhaeuser/8212177928/



一個上一秒還生龍活虎的年輕人,下一秒卻在眾目睽睽下失去生命,親友、同事的震驚與不捨之情,可以想見。

元旦4天連假結束,然而這段期間一個令上班族心有戚戚焉的話題,莫過於一位27歲房仲,在公司尾牙舞台上高歌「海闊天空」後,竟突然因為心肌梗塞倒下猝死。一個上一秒還生龍活虎的年輕人,下一秒卻在眾目睽睽下失去生命,親友、同事的震驚與不捨之情,可以想見。

關於導致當事人意外的原因,目前推測,過勞死的可能性極大。除了房仲業去年業績壓力高,工作長期超時加班外,還包括他耗費體力準備尾牙表演、徹夜不眠的同時,還喝了酒,種種因加總導致。只是,年底既要拼業績、又要參與尾牙,幾乎也是每個上班族的生活寫照,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過勞一族?

過勞10大症狀,先檢視你有幾個?

根據勞保局最新統計,20148月底前,國內過勞死的給付案件高達40件。在醫學上,「過勞死」是因為過度疲勞,破壞人體規律作息,讓維持生命的功能出現問題,終而致命。原因包括腦出血、腦梗塞或虛血性心臟病、氣喘發作等等。

即便過勞死經常讓人措手不及,過勞現象卻有跡可循。一般來說,過勞的症狀包括:

1. 經常頭痛、胸悶;

2.懶洋洋、出現倦怠感,手腳如千斤般沉重;

3. 注意力難集中、容易忘東忘西、工作失誤頻率增加;

4. 容易後悔、易怒、悲觀;

5. 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6. 體重突然變化大,或是沒吃多少卻一直變胖;

7. 睡超過8小時還是睡不飽;

8. 容易緊張,呼吸急促,頭痛、胃痛;

9. 閉上眼睛睡覺,腦中仍不停重播著今天的事或明天的計畫,因過度疲勞或心情苦悶而失眠;

10. 覺得有衰老感。

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針對過勞的研究指出,除了超時工作或輪班工作者,自我期許高、容易緊張,或是幾乎沒有休閒活動和嗜好的人,也是過勞的高危險族群。

小心!10個生活方式累積過勞地雷

日本醫學博士、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系疲勞醫學講座教授,在《15個消除疲勞新常識》書中指出,「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往往導致原本還活蹦亂跳的人突如其來的過勞死。他歸納出過勞高危險族群的10項生活習慣:

1.只要受大家期待,加班也不以為苦。

2.具有責任感,一旦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做到最好。

3.曾為了個人興趣或打遊戲而熬夜。

4.容易熱衷在某件事情上。

5.假日會盡量外出。

6.每天運動。

7.以高爾夫或健身舒緩工作壓力。

8.喜歡在熱呼呼的浴缸裡泡澡、流汗。

9.經常喝咖啡與營養補充飲料。

10.疲倦時吃烤肉等可產生精力的食物。

非熬夜不可?別忘不傷身的4訣竅

儘管加班難免,但避免疲勞累積,還是有方法可循。究竟如何避免成為過勞一族?Cheers》雜誌整理出下列熬夜時能夠降低過勞發生的4大技巧:

1.三餐定時定量,吃對食物

雞胸肉中具有豐富抗氧化作用的蛋白質imidapeptide,因此有助於消除疲勞;其他有imidapeptide的食物,包括豬梅花肉、豬腿肉和魚肉。不過,絕對不要吃「炸雞排」這類油脂高,又增加身體負擔的高熱量食物。

2.不要在睡前吃東西、喝酒或洗澡

睡前吃東西容易讓內臟疲勞;抽菸或喝酒,看似解悶或幫助放鬆祝眠,實際上也會讓半夜更容易醒來,因此都要避免。此外,在睡前12小時洗完澡,不要洗完澡立刻睡覺,也會睡得比較好。

3.與其硬撐,不如小睡片刻

靠著咖啡、茶、維他命、口香糖等各種提神偏方硬撐,其實都只是在累積睡眠債,唯有睡覺才能真正減少疲勞。小睡80100分鐘,或至少趴在桌上睡15分鐘,才真正能消除疲勞。

4.長期熬夜,善用「定錨睡眠法」

必須連續不眠不休的情況下,務必在午夜12點到凌晨4點之間就寢,搭配早上10點或下午2點小睡至少15分鐘,能夠減低身體的疲勞。

但這樣的作息絕對不要超過2週。熬夜時,凌晨24點注意保暖,則較不容易疲倦。

年輕生命的殞逝,帶給你我的是一記警鐘。年底無論再忙,也要做好能量管理,才能好好迎接新的一年。

參考資料:《15個消除疲勞新常識》、《熬夜者的吃、睡、動身體回復術》、《趕走過勞!肥胖、痠痛、失眠、免疫力差,再也不纏你》







2015/2/28 「從日本看台灣 華文電子書產業的「破」與「立」」

從日本看台灣 華文電子書產業的「破」與「立」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5/2/26
/周怡伶

2010年「華文電子書元年」以來,台灣談電子書發展談了許多年,卻一直沒有明顯的獲利模式,不僅是因為台灣讀者的消費習慣尚未改變,某部分原因是由於產業生態鏈與電子書排版規格的不成熟所致。

相較於台灣,日本的電子書產業起步得算早,現今的市場表現也較為熱絡,其在過去透過政府主導所訂定的電子書排版規格,使得他們在作業流程上更為順暢。而事實上,打開台灣出版界常用的排版軟體,可見許多來自日文的影子,而非華文的排版設定;因此若欲談論台灣的電子書產業現況與突破方法,也許可以借鏡日本的電子書產業發展。

致力於發展EPUB電子書排版設計、現為汪達數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的董福興,為華文電子書的排版規格問題奔走多年,近年來更以「邀請專家(Invited Expert)」的身分參與「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在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各地所舉辦的國際化工作坊與「技術大會及顧問委員會會議」(Technical Plenary / Advisory Committee, TPAC),與參會者共同協調未來中文應用於Web與數位出版的技術方向。透過他對國際公眾事務的參與,以及EPUB電子書製作的經歷與堅持,分享日本電子書的發展過程與成效,藉此反應台灣電子書產業的問題,並找出可學習之處。

政府主導 日本電子書跟上國際

董福興表示,日本的電子書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90年代時,日本開始將所謂的活字印刷、照片排版(日本稱之為「寫植」)轉向使用電腦排版時,有些電子產品公司與技術商同時推行電子書,稱為第一波電子書發展期;第二階段是90年代至2010年,此階段為日本電子書的沈悶期,但手機小說漫畫走在熱潮上,到2010年達到656億日圓產值,占電子書市場規模80%;第三階段則是2010 年至今,被稱為第二波電子書發展階段,為國家所主導的產業轉型。
日本由國家所主導的電子書產業轉型,是由文部科學省(等同於台灣的教育部)、總務省(等同於台灣的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經濟產業省(等同於台灣的經濟部)三部會聯合產業代表開會,其會議全名為「數位網路社會推動出版品流通懇談會」。

透過三部會聯合產業代表在此會議的討論,最終得出以下結論,並執行於日本電子書產業界:1.採用國際標準格式EPUB2.技術上實現日本排版需求;3.保障方便性(Accessibility)4.讓書籍資料能夠共通;5.讓印刷與電子書產生綜效;6.整頓數位出版製作與流通的基礎。

針對國際標準格式EPUB這點而論,當時日本為了與國際接軌, 將過去常用的2種私有格式,即夏普(Sharp)公司的XMDF(eXtensible Model Data Format)格式及Voyager公司的dotBook格式,轉換為中間格式,以方便轉成EPUB3,而此時正好是EPUB3的制定期,直到2012EPUB3規範全部制定完成,日本國內的電子書店紛紛趕著支援如:樂天KoboBookLive!等,而國際服務,如:AmazoniBooks storeGoogle Play Books 也陸續支援,且拓展至亞洲,使得日本出版產業在與這些國際電子書店合作時,能夠將電子書上架、無縫接軌。

另外,董福興指出,針對排版文化,從傳統印刷出版到桌上出版 (DeskTop Publishing, DTP) 時代,日本有一份工業標準JISX-4051「日本語文書の組版方法」來加速排版數位化轉型;而從桌上出版到數位出版時代,日本的專家們在W3C也制定了一份包含直排文字等需求的JLREQ「日本語組版處理の要件」以便於CSS等規範制定,讓Web與電子書能達成日文書排版的需求。這些明文訂下的標準讓日本產業界,幾乎都能在12年內跟上國際進度。

再者,日本有公版書書庫, 即「青空文庫」。青空文庫的倡議者富田倫生,受到Voyager公司影響而開始做電子書,一開始也使用dotBook格式的他,後來決定重新以純文字作為青空文庫的標準,並且留下清楚的排版規範,因而使得青空文庫的內容可以被重新再利用、轉成EPUB 3格式。10年累積的12千部公共領域作品,也加速了日本讀者接納電子書的速度。

綜觀以上,由於日本產業界有國際標準格式、明訂的排版標準,也有公版書書庫的文字,因此在電子書產業發展上更具有發展優勢。

剖析台灣電子書3大困境

反觀台灣。董福興表示,台灣政府其實早在2009 年就投入補助EPUB2,但由於EPUB2當時以支援西方文字為主,造成無法直排、指定字型等書籍排版表現不佳,影響讀者對於電子書的觀感,更遑論帶來實質收益,當然也無法投入更多資金持續研發,與國際市場的標準越來越遠。2011年,資策會EPUB 小組解散,台灣遇到了一段空窗期,一直到2014 年一些台灣的電子書店才開始嘗試性支援EPUB3

董福興認為,2015年對於台灣電子書產業而言,隨著本土電子書店在技術上的跟進,以及國際電子書平台進入亞洲,將會是第二波機會,台灣是否能掌握這次的機會,徹底改善電子書的產業環境,則有賴於現存問題的解決,並透過大型通路新服務進駐海外市場。董福興指出台灣的電子書困境有以下3點:

困境1:使用者體驗不佳

日本過去在制定電子書格式,如上述的XMDFdotBook時,皆強調使用者的閱讀經驗,即關注紙本書在轉換成電子書之後的樣貌,例如︰dotBook已經可以做到日文直排與各種排版細節的呈現,讓電子書讀起來就像是紙本書一樣。董福興表示,不論是在日本或是美國,業者在製作電子書的當下,皆思考一個議題:「怎麼讓電子書排起來更像紙本書?」

董福興也指出,中文電子書第一不是沒有設計,要不就是花花綠綠,或者不重視細節,像是段落頭尾不對齊、加入不必要的段落間距、段首沒有縮排、全部使用黑體等。電子書的排版應該要從過往紙書的編排學習,雖然目前沒有人以科學實驗研究易讀性,但過去排版的積累,自然有其道理。這些細節若能做好,就能讓閱讀更為順暢,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讓讀者願意付費購買。這也不限於電子書,現在有不少印刷書反而照著網頁常見的排版,犯了相同的問題,這是整個出版業界都需要在意的事情。

同時也必須重視近用性(Accessibility) 問題,盲人不能閱讀印刷書,但EPUB電子書可以透過文字轉語音(Text to speech, TTS)等協助讓他們也能「讀」到內容。電子書讓無法閱讀的人不再是社會福利所「照顧」的接受者,而是與常人一樣的消費者。

解決方案

針對華文電子書的標準排版方法,董福興正參與W3C的中文排版需求特別任務組(Chinese Text Layout Task Force),與其他專家共同撰寫「中文排版需求」(包含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等文字),預計於2016年底完成。

困境2:產製流程不合理

董福興指出,事實上不論是台灣或是日本,同樣都有這個問題:由於出版產業是成熟的產業,且出版社仍舊把紙本書視為首要,因此工作流程固定、不易變更。現在的編輯工作流程為,編輯透過word檔撰寫原稿(即具有編輯指示的結構化內容),接著經過美編編排成印刷用製版(即擁有內容與樣式的圖像化版面),最後再印刷成書。然而,在印刷成書後,這些原本有結構的內容,便成為無結構的圖像。雖然出版社都能提供印刷用的PDF檔案,但PDF不符合行動時代讀者對電子書的想像。而此時若欲把紙本書數位化做成EPUB,則必須重造結構,再運用CSS設計版面,成為電子書,不但耗時也無法節省校對與編輯成本。可想而知,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產製流程。

解決方案

董福興說明,真正理想的產製流程為,編輯不論在編輯原稿、網頁文章或是部落格時,就應該使用MarkdownHTML將內容結構化,並且將校對過程提前,原稿完成後便可在後端選擇排版印刷成書或是加上CSS設計做成電子書,當然也可以發表網頁,減少重作工的過程;而這需要透過職業訓練,成為編輯的必備技能,進而讓產業鏈上下產生連結。

困境3:資訊流通繁瑣費時

董福興舉例說明,一家出版社若有1百本電子書要上架電子書店,目前的做法只能一本本慢慢上架,等於要重複1百次相同的過程,此時若要再上架另一電子書店,則必須再重複做同樣的動作,勞神費時。而在電子書上架販售之後,也同樣要經過繁複的結帳過程。

而如何使用制式化的資料格式(metadata)跟供應方式,快速地將內容建檔、自動上架、結帳,對於出版社而言,才能相對節省人力與時間成本。

解決方案

董福興提及美國經驗說明,EDItEUR組織(http://www.editeur.org/)訂定了ONIX (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標準,即線上資訊交換標準。出版社基於ONIX輸出書籍資料後,可以提供經銷商與書店直接輸入。ONIX檔案包含了許多商業交易欄位,就像是平常使用的經銷商表格,但更為共通、便利與數位化;先應用於印刷書,也應用於電子書。事實上,美國的亞馬遜(Amazon)與最大零售連鎖書店Barnes&Noble都利用ONIX檔案作為輸入資料的來源,只可惜台灣尚未走到這一步。

華文電子書的未來:擴大海外市場

不論是紙本書或是電子書,其存在於世上的意義是被人閱讀,因此它必須以知識保存與流通便利的前提下,被製作出來。在數位便利的時代,電子書是未來的閱讀趨勢,為了跟上國際的腳步,台灣出版產業除了必須解決現有的產業困境之外,還得製作出量多且符合數位閱讀習慣的電子書站穩本土市場,最終再以拓展海外華文電子書市場為目的。

董福興說明,國際性的電子書平台,如Google Play Books已經針對整個華語區開放,可以看見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澳門、香港等地的訂單,AppleiBooks store雖然尚未拓展到東南亞,也有來自居住於澳洲、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且有富裕經濟能力的華文讀者所下的訂單,另外樂天Kobo也打算於近年拓展在東南亞市場的業務。

當這些國際性電子書平台的觸角可以延伸到世界各地的華文讀者時,過去以海外華文紙本書市場為重要業務之一的台灣出版社,便能再次透過這些國際性平台將華文電子書擴散出去,不僅提升海外讀者取得並閱讀華文書的便利性,更能夠減少過去因紙本書國際運送、退貨等問題所產生的成本。

另外,董福興提到,國際電子書平台能夠協助出版社、甚至是作者直接走出國際。例如:哆拉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第二代與電子書製作商合作,申請日本國家協助數位內容走出國際的Cool Japan計畫補助,提供彩色化的數位漫畫,並將作品翻譯成英文、簡體中文等,直接在AmazoniBooks store內販售,直接走出國際,不像過去得靠版權經紀尋求合作出版社,才能讓作品以其他語文在海外上市。

透過Cool Japan計畫,創作者將作品直接送上國際舞台,已經逐漸在日本發酵,未來台灣若能跨越產業門檻,也能讓數位內容廣為流傳於國際。當然這中間需要強力的電子書製作及翻譯團隊,台灣數位出版若要真正走出去,仍有待全產業鏈「動」起來改革。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