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2/24
2015/02/22
作者: 林志洋
Phtoto credit:flickr@Steve Davidson CC BY2.0 |
當有人預測未來發展時,通常會以五年、十年為單位,有時則是以一個較大的範圍,例如2050或者下個世紀,但是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幾年前便說台灣的年輕人缺少創新,談創新的都是快退休的企業家,那你有想過2030年的台灣或者世界又是什麼樣子嗎?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88/article/1900&utm_source=dailybrief&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beirf
BCG諮詢顧問Rainer Strack首先以家鄉德國為例,在他出生那年,正好是德國出生率最高的一年,為何他以2030年為探討勞動力的時點呢?因為這樣並不需要計算未來出生率就可以接近決定工作年齡人口。
工作年齡人口的定義為15歲至64歲之人口,15年後,今年出生者正好達到工作年齡,這便是Strack為何探討2030年的原因,因為除非有很大的遷移人口,未來勞動力的數量幾乎已經決定好了!
而經過他們團隊計算,2020也許只有部分國家勞動力供給開始下降,但到了2030年,全世界各國勞動力供給皆面臨嚴重衰退,這造成經濟相當性的停滯。
真正的危機是高技能勞動力缺乏
普遍的認為科技會取代部分工作崗位或勞動力,其實相對的科技也帶來了某些崗位,例如1980年並不會有認知系統工程師的職位,然而,科技的新崗位反而凸顯出高技能勞動力的嚴重不匹配,低技能勞動力未來將有剩餘,也有較高替代性,而大量缺乏高技能人才將是各國面臨的真正問題。
除了目前持續熱門的大數據,3D列印、隨選服務、感應器、電池與電力等都是近來數位科技發展範疇,這些創新與進步正是需要高技能勞動力來發展,已經無法單純仰賴國家人口數量。【參考:張明輝:提升數位智商 迎轉機】
在亞洲,日本已經著手計畫提升女性勞參率、延長甚至廢除退休年齡;新加坡政府同樣鼓勵企業找回退休員工;而南韓在現今仍是全世界65歲以上勞動參與比例最高的國家;今年,台灣已經正式走入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的階段,那該如何準備呢?
如同Strack影片一開始所說,短期的遷入是暫時解決勞動力缺口的方法之一,但要如何吸引各國人才進入台灣呢?【創意城市發展顧問Charles Landry】指出台北的都市發展以工程文化為主導,硬體難不倒我們,我們應該學的是基礎建設下,新的創意城市模式。
Strack也提供了國家、政府所需的人才策略:
一、勞動力計畫遠重要於財務計畫!因此如何預測不同崗位和技能的供給與需求便是人才策略的第一步。
二、計畫吸引高水平人才,包括Y世代(指出生於1981~2000的人)、女性以及退休人士。這也是現今日本安倍首相正著手計畫之事。
三、培訓計畫!除了思考如何吸引國外人才,國內人才是更重要的基礎,如何對他們進行教育便是政府的一大課題。
四、如何留住人才是最後一部份,未來勞動力缺乏下,已經沒有本錢再流失人才,從近年許多國家在大學便進行爭搶學生便可窺知一二。
員工是一項資產、一個資源但絕非一台機器,呼應Strack的結論,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於自己的態度,如何自我提升為高技能人才,現在不論鄉鎮都市,已經有越來越多人談論創新,利用創新的突破鏈接起高、低技能勞動力者,何不是一種方法呢?
(本文轉載自TEDxTaipe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