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2013/10/23 「黑膠唱片市場回暖」

黑膠唱片市場回暖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3/10/23
/Allan Kozinn;節譯/呂玉嬋


講義雜誌電子報 - 20131023
壓片機正在壓製黑膠唱片(照片/紐約時報提供) 
黑膠唱片愈來愈有市場。

CD成了主流後,自詡為收藏家的音樂愛好者往往蔑視CD,強調黑膠唱片槽紋所產生的暖意與深度,是CD的數位編碼無法匹敵的。然而市場並不理會這些意見,唱片公司紛紛關了黑膠唱片壓片廠,只有少數幾家繼續推出舞曲唱片,因為黑膠唱片依然是DJ的選擇。

過了近三十年後,唱片大廠與許多小型公司反而又開始發行黑膠唱片,於是壓片廠如雨後春筍成立,這一切要歸功於一群在CD問世後才出生的年輕收藏家。

二○一三年五月,加拿大電子舞曲雙人組合「傻瓜龐克」(Daft Punk)發行新專輯,根據尼爾森音樂統計的銷售數字,這張專輯在首周賣出了三十三萬九千張,其中百分之六(一萬九千張)是黑膠唱片。以大學生年齡層為主要聽眾的音樂團體多有類似的銷售成績。除此之外,近幾年愈來愈多經典專輯重新發行黑膠唱片,如披頭四創作全集、滾石合唱團早年作品,以及巴布‧狄倫的老歌。

長期觀察黑膠唱片世界的傅雷默直言,唱片公司之所以壓片,是因為他們認為市場有利可圖。

近年湧現的十幾家壓片廠,以及從黑膠唱片年代初期就存在至今的壓片廠,都表示生意好得不得了。堪薩斯州的「優質唱片」在二○一一年成立,老闆卡森原本要發行一系列藍調專輯,但是大型壓片廠推延壓片時程,不耐之下,乾脆自行開了一家壓片廠。現在他的工廠有四架二手壓片機,替唱片大廠壓製黑膠唱片,年產量達九十萬張。卡森說,他們沒花過一毛錢打廣告,但從開張那天起就閒不下來。

目前黑膠唱片市場無法無限擴展。在CD看似即將取代黑膠唱片時,生產壓片設備的業者轉而生產其他機械,一九八二年之後,美國再也沒有生產出新的壓片機。因此近年加入壓片的公司只能尋找二手壓片機,找一般機械修理行更換所需零件。

一架二手壓片機目前行情約兩萬五千美元(約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也有壓片廠考慮製造新機器,但發現成本高達五十萬美元(約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當然,已有廠商開始研發新型壓片設備,只是進度緩慢,而且成功希望不高。

黑膠唱片究竟賣得好不好?各有說法。尼爾森音樂統計表示,二○一二年美國境內賣出四百六十萬張黑膠唱片,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十八,但是只占總市場(包括數位下載在內)的百分之一點四。

不過製造廠商和零售專家認為,上述數字只代表實際銷售數字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他們認為二○一二年美國生產的黑膠唱片大約有兩千五百萬張,歐亞地區更多,而且有一點值得注意,唱片公司不會收回沒有賣出的黑膠唱片,因此唱片行訂貨前會謹慎考慮下訂的數量,訂貨量幾乎可以視為銷售量。

那麼是誰在買黑膠唱片呢?一位業界市場銷售主管認為絕對不是懷舊的老一輩,唱片風潮周而復始,席捲了不願與老爸老媽一樣聆聽CD的年輕一代。像「傻瓜龐克」這樣的熱門音樂團體,蒐集他們唱片的只會是年輕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