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2013/10/24「跛足巨人張靜江/海上聞人杜月笙」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   

跛足巨人張靜江/海上聞人杜月笙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電子報 - 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真相1912-1937(上)2013/10/23

★跛足巨人張靜江

他是毀家紓難的「革命聖人」,孫中山的摯友,蔣介石的恩公。

◆◆資助孫中山◆◆

張靜江(18771950),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潯一個鉅賈家庭,祖父做絲綢生意發家。張靜江的血液裡繼承了祖父的創業精神,同時流淌著自己的豪俠之氣。一次因家中失火被燒傷,大難不死後落下終生殘疾,跛足一生。

1902年,在岳父的舉薦下,張靜江以一等參贊的身分,隨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歐,他的命運就此改變。浙江人善於經商的頭腦,使張靜江如魚得水,他以僑商身分留居巴黎,籌辦通運公司,一時財源滾滾。又開了一家茶店,後來成立了一個文化沙龍,結識了不少進步人士,開啟了他投身革命的心智。

1905年,由於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的不滿,張靜江成為一名激進的反清志士。這一年,他在外出乘輪船時偶遇孫中山,明確表示「近數年在法國經商,獲資數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知,余當悉力以應」。

孫中山非常欣賞張靜江的豪爽,直言相告自己此行的目的,談到革命成功後的宏偉建設計畫。張靜江為之動容,決意加入同盟會,從此投入革命洪流,亦商亦政。臨別時,當他得知孫中山不久要赴美宣傳革命時,立即寫信,讓他去紐約通運公司提取 3 萬美元作為活動經費。

1907年,東京同盟會本部經費枯竭,籌款無著,窘迫中孫中山想起張靜江。於是給他拍出一電,數天後3萬法郎匯到,讓孫中山與同志們又驚又喜。次年孫中山為籌集廣東及雲南起義所需款項求助張靜江,張靜江又兩次如約匯出1萬和5萬法郎。

張靜江如此仗義疏財,孫中山一直銘記於心,並對他冒著殺頭之危,將在巴黎等駐外分公司發展為同盟會的「隱蔽據點」感激不盡。由「奇人」到「民國奇人」,再到「革命聖人」,這是孫中山對他的褒獎。

上海光復後,在張靜江等浙籍大商人的鼎力支持下,孫中山的得力助手陳其美出任滬軍都督,鞏固了上海這塊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不久落入袁世凱之手,張靜江追隨孫中山反袁。「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在上海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張靜江利用各種社會關係,掩護革命黨人,並出資幫助不少人流亡日本。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改組同盟會為中華革命黨,委任張靜江為財務部長。此時人在法國的張靜江,正渴望實現自己「生當為人傑」的人生抱負,他愈發感到幹革命沒本錢不行,毅然於1920年回國,創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以此為陣地,為革命活動籌措經費。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親自提名張靜江為中央執行委員候選人。19253月初,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赴北京會談南北統一,積勞成疾。病危之際,他仍然思念著張靜江這個患難摯友,很希望臨終前能見上一面。張靜江聞訊後急赴北京,見面時揮淚如雨。

◆◆提攜蔣介石◆◆

說到蔣介石發跡,就不能不提張靜江。1912 年,張靜江在陳其美那裡邂逅蔣介石,蔣談吐不俗,給張留有很深的印象。後來幾次相遇,張靜江似「伯樂相馬」給予蔣更多的關注,蔣不負重望,於是兩人交誼日深。

四年後,陳其美因鼓動「倒袁」被袁世凱暗殺於寓所。陳遭遇不測後,張靜江邀蔣介石到他在上海開設的恆泰交易所任職。蔣一心想在證券市場賺上一筆,然而屢戰屢敗,身無分文,只好向張靜江舉債。張二話不說,有求必應,並在孫中山面前多次美言。在他極力舉薦下,蔣介石當上了黃埔軍校校長,並得到孫中山的信任,這是蔣發跡的重要一步。提攜之恩,讓蔣感激涕零:「自遇恩公,中正如枯木逢春……栽培之情,猶如草木仰之泰山。」

1916年,張靜江與蔣介石義結金蘭,對他更是關照有加。蔣介石大權在握後,報之以李,讓張靜江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代理國民政府主席等職。

時間一晃到了1927年,張靜江與蔣介石在一些政治問題上意見相左。此時蔣介石腰板已直,不再需要仰仗張靜江的扶持。他一怒之下,把昔日恩師轟出了國民黨中央,貶為浙江省主席。

◆◆不要做官◆◆

疏離政治漩渦的中心,張靜江醉心於「經濟救國」,在電力、水利、礦業、鐵路等方面做了不少實事。其中最值得稱道的,莫過於19296月舉辦的西湖博覽會,歷時128天,參觀者達2000萬人。它對發展我國民族工業,提高中國產品的知名度和信譽,具有促進作用。張靜江舉一省之力,舉辦這樣一個綜合性博覽會,令人欽佩。

因為人品操守的大相徑庭,政治理念的截然不同,張靜江與蔣介石的矛盾不可調和,關係愈加淡薄。這時的蔣介石有了宋、孔兩大家族撐腰,血緣姻親的關係,遠比異姓兄弟情誼更重。193110月,以宋子文為首的全國經濟委員會成立,讓仍是全國建設委員會主席的張靜江名存實亡,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不小。蔣介石的疏遠、權力的喪失以及痼疾的加重,讓張靜江忍不住發出「不要做官」的慨嘆!曾經親密無間的把兄弟,如今緣分終於走到盡頭。

19358月,印光法師到上海,張靜江登門拜訪後似乎找到了人生歸宿。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張靜江定居美國。一個曾經星光燦爛的風雲人物,就這樣淡出商界和政壇,漸漸被人們遺忘。

★海上聞人杜月笙

他從賣水果的小販一躍成為上海灘幫會第一人,而且是蔣介石面前的紅人。

◆◆神通廣大◆◆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發跡後附庸風雅,改名「鏞」,號「月笙」。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

14歲到十六鋪元盛水果行學徒,「水果阿生」的綽號,由此而來。拜青幫「通」字輩陳世昌為老頭子,後經他引薦,投奔到上海灘黑社會大佬黃金榮的門下,開啟了一段傳奇人生。他機靈詭詐,善於揣摩人意,一副混跡江湖的心智,很快獲得黃金榮的賞識,成為親信,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的「公興俱樂部」。因為善於糾合同夥,勾結軍閥,他成為法租界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

杜月笙不僅「生財有道」,更不惜散財以籠絡人心。在他的多方羈縻之下,不僅在一般馬路流氓中一呼百諾,就是各幫派的首領,也多甘拜下風。雖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流氓組織,但杜月笙儼然成為各幫派中的霸主。

上海乃所謂五方雜處之地,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經過杜月笙的一番感情投資和銀彈運作,效果就大不相同。一些外來的軍閥官僚和富商巨賈,在許多見不得天日的勾當中,常常與他一拍即合,在狂嫖濫賭、酒酣耳熱之後,怎能不「榮辱與共」、投桃報李?杜也因此不斷擴大勢力範圍。

杜月笙除了有「圈錢」的本事,綁架肉票一類的勾當,也要他出面來擺平。富商大戶,一遇家人被綁,總是千方百計找到杜老闆的關係,拿錢請他打點疏通,贖回人質。杜月笙雖然只是一個流氓大亨,本事還不能通天,但在上海灘還是能說了算、兜著轉的人。他的聲望見漲,已不可同日而語。

1925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這時的杜月笙已自立門戶,不再為他人打拼。隨著勢力的不斷增大,他與黃金榮、張嘯林已鼎足而立,並稱為「上海三大亨」。同年,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

◆◆幫會第一人◆◆

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之說。黃金榮固執保守,慳吝有名;張嘯林心粗氣浮,剛愎自用。比起他們二人,杜月笙確實高明許多。他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係,善於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係。由於他在上海善待下臺總統黎元洪,黎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他因此被門徒吹捧為「當代春申君」。

杜月笙為人精明,他深知要想在上海真正立足,進入上流社會,必須改頭換面,否則難以入流。他一改流氓身著短衫、手戴戒指、捲袖開懷的打扮,換上長袍馬褂,衣冠楚楚,彬彬有禮,儼然以「紳士」自命。他讓手下人稱他「杜先生」,而不像黃金榮叫「黃老闆」,張嘯林叫「張大帥」。他廣結名流,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杜月笙的社會地位,就在這潛移默化的「漂白」中不斷得到提升。

1927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打出「中華共進會」的招牌,為蔣介石打壓工人運動充當打手。411日晚,他設計殺害了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隨後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鮮血四濺。為此,他得到了蔣介石的褒獎,被封為少將參議;黃金榮看到自己的門生老辣,就此退隱,杜月笙後來居上,一躍成為幫會第一人。

◆◆蔣介石的紅人◆◆

他認准了蔣介石這棵「大樹」,一腳踏上這條大船。國民政府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1929 年出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的最高職位。同年,杜月笙插足金融界,創辦中匯銀行,通過結交徐新六、陳光甫等金融界名人,業務頗為興旺。一個曾經賣水果的小癟三,憑藉著一套流氓權術在江湖混事,居然也掌握了銀行,一步步地成為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物。

1930年,已成海上聞人的杜月笙在浦東老家建了一座家祠。落成典禮和「奉主入祠」時,包括蔣介石、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軍政要人都送來匾額。排場之大,靡費之巨,盛極一時。

1932 年,杜月笙組織「恆社」,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實際上是幫會組織。他借機廣收門徒,把觸角伸向社會各個方面。

1937 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他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毛巾、香菸、罐頭食品,送到抗敵後援會。還設法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於 11 月遷居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係,從事情報搜集、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偽上海市市長傅筱庵,除了一個大漢奸。

抗戰勝利後,杜月笙重返上海。這時,幫會的作用已今非昔比。1946 12 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經多方活動,雖以高票當選,但因得不到國民黨的有力支持,當選後他旋即辭職。

上海解放前夕,有人勸杜月笙留在上海,他自知劣跡斑斑,還是去了香港。1951年,他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杜月笙,所有到上海的人都聽說過他,所有寫上海的人都會寫到他,他是一部歷史。他的一生風風雨雨,折射出所處時代的光怪陸離。《劍橋中華民國史》的注釋中說,杜月笙是上海最難以認識清楚但最有勢力的華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