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2014/4/2 「當國際志工 認識地球另一面」

當國際志工 認識地球另一面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4/2
撰文◎陳培思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主任朱永祥,大學時期讀服裝設計系,在學期間就擁有自己的工作室,還買下車子、房子。大三那一年,有同學找上「滿身銅臭味」的他,擔任中輟生夏令營的志工,「那3天簡直可用『痛苦』形容,才剛把一個落跑的孩子找回來,另一個又溜走。」但這段難忘經歷,卻讓朱永祥打從心底對他們產生關心,回到學校後,他開始選修社工課程,也收起了工作室,畢業之後放棄到法國讀服裝設計的機會,投身社服工作。

有一次出差時,朱永祥跟志工到了泰北,映入眼簾的情景令他深感震撼,「在地球的一個角落,原來有一群人過著如此貧困的生活。」從此他開始投入國際志工活動,創辦微客(Wake)公益行動協會。而「Wake」這個名字的涵義,就是希望志工夥伴在服務的同時,也能啟發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成為社區自覺(社區自決)的力量。

10年前「公益旅行」開始在台灣萌芽,國際志工人數快速增加,朱永祥說,「過去以大學生為主,現在吸引不少年輕上班族,甚至高中生也利用暑假來參與。」朱永祥雖然很開心,但也提醒要先對國際志工服務有所瞭解,做好心態的調整。

放下「指導者」的傲慢

朱永祥說,「瞭解,是幫助的第一步。」有些人自詡為「先進國家」或「高知識份子」,對當地還不瞭解,就想成為他們的老師。「志工服務雙方是平等的,不該存在著任何高低關係,」朱永祥強調。

朱永祥曾經見過一名心理諮商師,到了當地就問小朋友,「有沒有人和爸媽吵過架?」眼看沒有人舉手,他又追問一次,現場還是鴉雀無聲,諮商師開始有點動怒,認為小朋友無法溝通,但諮商師全然忘了,他面對的是一群孤兒。

又有位大學教授,在檢討會以指責的口氣告訴當地校長,「你們傳染病這麼嚴重,就是沒做好如廁洗手的衛生教育。」但當地連汲取飲用水都有困難,更不用說是洗手。也有會計師告誡當地人,因為沒做好財務規劃才會這麼貧窮,然而,連錢都沒有的人,怎麼談財務規劃?

朱永祥強調,「要放下自己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不要擺出『教導者』的身分。所有問題形成都來自各種因素,包括國家、文化、民族等複雜原因,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

「志工的心態一定要正確,踏入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世界,自己要調整接受,而不是貿然要改變對方。」朱永祥指出,想要擔任國際志工,必須放下「應該要怎麼樣」的想法,敞開心胸去瞭解,學習尊重、陪伴。

嚴禁隨便「施捨」小禮物

在擔任國際志工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施捨」,發給當地小朋友糖果、文具等小禮物,志工只花一點錢,就可以看到對方高采烈,讓自己感受到大大的滿足。朱永祥嚴格禁止這種行為,「這會讓當地的小孩變成習慣,把外來者給禮物視為理所當然。在窮困的村莊,過去很少看到有人乞討,但有外來遊客之後,卻使許多小孩以乞討為生,」朱永祥說,這種「佈施」的行為,只是尋求自我滿足,對於當地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幫助。

擔任志工不是彰顯自己愛心的秀場,而是和社區和當地組織一起合作,用同理心去協助他們突破困境。「例如尼泊爾婦女製作外銷服飾時,我們可以直接要求對方加上釦子,但這樣單方面下指令是不好的,」朱永祥說,「志工應該和對方討論:台灣人習慣加上釦子,才會有人願意購買。如此一來,有助她們建立起針對不同市場調整產品的觀念。」

別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

有人在網路討論區上抱怨,「到了印度之後就是每天餵流浪狗,我覺得很沒有意義……」

朱永祥指出,志工有千百種,關心層面涉及環保、孤兒、疾病、教育等議題,包括志工本身是否需要具備專業能力、語文能力,以及在國外駐留多久,要求各有不同。而每個志工團體的理念做法、服務據點的生活條件也都不同,在報名前應打聽清楚服務的對象和內容、當地文化背景與食衣住行狀況、個人能力所及和負擔的費用,確認這一切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才能開心快樂地擔任志工。

擔任海外志工也要考量自己的體力,「例如有個服務據點,必須划獨木舟進去,出發前得接受獨木舟訓練;有的服務據點還得翻山越嶺、扛起10多公斤的裝備,要挑選適合自己的服務模式和地點才行,」朱永祥說。

治安無虞 生活條件惡劣才頭痛

「一般人總有迷思,以為偏遠落後的地方比較危險,」朱永祥糾正指出,其實先進大都市的治安往往更差。通常團體志工的安全性都頗高,以微客來說,會先確認志工沿途的安全,曾經因為必經途中發生槍擊,而停止出團,而傳染病同樣也被列為考量,一旦有疫情爆發就會停止出團。

倒是生活條件,是國際志工最該考量的點,「能接受臭氣薰天、沒有隔間的茅坑嗎?能以手代匙,和印度小朋友一起扒飯吃嗎?」朱永祥指出,大多服務據點生活條件都不佳,有些地方根本不可能洗澡,晚上打地鋪睡覺,每餐只有一碗飯配一道菜…,「在出發前要確認是否能適應這種生活方式,才不會到了當地卻想打退堂鼓。」

很多人擔心英文不夠好,但朱永祥指出,語言是為了方便溝通,就微客而言,英文面談只是想確認能否積極主動溝通,就算透過肢體動作表達也行,而非測試英文能力高低。許多服務據點根本只說當地母語,「英文只是輔具,願意融入當地的心態才是關鍵。」

微客在國際志工說明會後,會有一次的面談,朱永祥強調「這並非面試甄選,而是想瞭解參與者的意願,我們沒有資格斷定誰才適合擔任志工。」

追隨團體決策 放眼長期效果

志工要有高度的團隊精神,由於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必須學習彼此尊重,讓各自迥異的生活背景與價值觀,能透過分享體驗,一起建立共同的行動與信念,並藉由大夥討論激盪出更多火花,促使志工服務更進步。

有些國際志工會覺得,服務據點做的事情太簡單,似乎緩不濟急。但朱永祥提醒,志工活動是長期不間斷的,短短2星期很難看出成效,「單一志工停留的時間不長,因此不會交辦太複雜的任務,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也很難感受到改變。但隨著一批批志工接力,幾年下來,就會看到顯著的成果。」因此,參與國際志工最好不要抱著立竿見影的心態。

朱永祥說,擔任國際志工不只是付出,其實自己也是最大的受惠者,「愈積極主動的人,從中獲得愈多。」許多志工在征服了各種挑戰之後,內心充滿成就感,心境也變得更開闊包容,「要謙卑地認識不同國度的差異,並在看到這些差異後去反思,怎樣投入更多的行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