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2014/4/26 「Uber雙B車隊 搶小黃生意」

UberB車隊 搶小黃生意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4/22
作者:許以頻2014/04/17

往手機app一點,黑頭車就現身。

四年內席捲全球的高檔叫車服務Uber進軍台灣。

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價位偏高的Uber,在台灣每月營收、消費人數都能以35%穩定成長?

清明連假最後一天,細雨紛紛。熙來攘往的南京東路上,頭髮略微花白的專業司機黃中保駕駛一輛賓士S320,「平常兩趟機場接送中間的兩個小時,回車行也不是,不回去也不是,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了,」他說。

黃中保是台北一家高級轎車租賃公司福得的司機,一個app幫他解決了這個困境。

去年七月底剛進入台北市服務的Uber,可說是全球高級轎車叫車軟體的鼻祖。使用者可以在Uber上即時預定高級轎車,距離最近的Uber司機會收到使用者上車位置及目的地訂單;車費則跟一般計程車類似,根據行駛速度及距離計算,通過信用卡自動結帳。

透過在機場接送、結婚禮車等服務的空檔使用Uber,黃中保每個月業績平均增加兩成。

「我們為一個很久沒有改變的產業帶來改變,而且改變得很快速,」Uber全球營運長葛瑞夫(Ryan Graves)說。

Uber旋風 四年席捲全球

結合供給與需求方的叫車平台Uber,正在全世界進行叫車行業的破壞式創新服務。

這家在二○一○年由坎普(Garrett Camp)和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兩位創始人在舊金山建立的公司,曾獲得亞馬遜貝佐斯、Google等投資,估值超過三十五億美元,服務遍及三十六個國家超過九十個城市。

從去年底一份Uber沒有否認的資料來看,透過Uber,每星期收取的全球車費約兩千萬美元,而Uber抽成約二○%,因此他們去年營收超過十億美元。

三十七歲的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笑著對《天下》記者說,「Uber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到達任何地方,它是一個讓城市更美好的服務。」他充分授權給各地團隊,讓每個城市有不同的做法。

Uber能在四年內旋風式進入全球市場,來自於年輕、有效率的溝通機制。

卡拉尼克組織一個五十幾人、財務背景為主的Uber團隊,每次花兩到三個月的時間,評估一個新城市能否進入,像是計程車數量、車資、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等;確定進軍後,再找二到三個當地人來負責,不從總公司外派。

各區總經理平均年齡大約三十歲出頭,每週他們會視訊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城市的商業模式與行銷手法。

過去Uber在美國崛起,是因為計程車供給不足,但在台灣,叫車服務早就供過於求。「台灣前有計程車車隊、後有租賃車,消費者為什麼需要Uber?」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蕭瑞麟說。

在台北,Uber為消費者創造了一塊新需求:即時、奢華的享受。半年多來,Uber在台灣每個月營收、消費人數都以三五%穩定成長。

「要隨時使用高級轎車,金額很高,還要請私人司機,Uber降低了一般人享受私人司機的門檻,」Uber台北區總經理顧立楷說。

與在地合作 打造奢華體驗

首先,Uber找上專營高級轎車租賃服務的公司,像是金鑫、福得等車行,說服他們讓有意願的司機加裝Uber,司機必須經過Uber的系統操作、叫車服務等培訓才可以上路。

由於過去租賃車行以預約為主,Uber便提供每日巔峰的時段、地點等數據給車行,培養司機即時載客的能力,並以約二○%向車行拆帳車資。

雖然Uber平均車資約為台灣計程車的一.五倍,但消費者可以享受如私人司機般的服務,為你上下車開門、車上提供免費瓶裝水、手機充電等坐車體驗。

Uber最被質疑的,是安全職責與合法計程車執照問題。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說,「Uber只是叫車平台,若遇到客訴或安全問題,消費者可能不知道要找誰處理。」

顧立楷回應,每間配合車行已有相關保險,安全責任歸屬於配合車行。至於合法性,Uber只是提供車行另外一種有效率的載客選擇,不認為自己是計程車業者。

Uber的確曾在國外遇到各種麻煩。例如,在加州,Uber讓擁有高級轎車的個人可以加裝Uber,當地的計程車行便攻擊這些沒有申請計程車執照的人不得營業。

此外,類似Uber的叫車app,已有愈來愈多競爭者。在台灣,台灣大車隊的使用者已有近三成來自app叫車服務。四月中,巴西一款叫車appEasy Taxi》也正式進入台灣。

Uber須讓台灣顧客持續喜歡這即時奢華服務,才能壯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