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爭議之後 和解的必要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4/1
2014-04-02天下雜誌 544期 作者:林倖妃、陳一姍、王曉玟、辜樹仁、陳竫詒
圖片來源:劉國泰 |
黑潮,在凱道川流。
太陽花,在春風中謙卑仰望未來。
自從學生佔領立院那天開始,一股淬鍊台灣新價值的力量,意外打開了台灣政治、經濟的潘朵拉盒子,說出世代、階級之間那隱忍不言的痛。
太陽花學運,在國會政治失信於民的權力幽閉中,劈出一條公民運動的活路。
年輕人揭露了政治失能。
國會三十秒通過服貿、送院會存查,短短半分鐘的程序不正義,竟從四面八方召喚出逾十萬大學生,抗議民主假象,高喊「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年輕人也替自由市場至上的經濟主流踩煞車。
政府告訴人民,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中,台灣落後韓國、已被邊緣化,通向全球市場最快的捷徑是兩岸。
人民告訴政府,要給我經濟的成果,也請坦言政治、社會的代價。人民也需要被關心、被培力,而非毫無社會安全、公共服務、產業政策、人才戰略,就被拋入全球競爭的嗜血叢林。
《經濟學人》去年十一月以封面故事報導「拴上門的全球市場」(gated globe),指出各國政府雖然仍擁抱自由國際貿易的原則,但也同時施行安全防衛機制,避過全球化惡水。
什麼是自由貿易的真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 Stiglitz)提醒,現在全球關稅皆低,談判的重點已從降低關稅,轉為「去管制化」。
為了企業的利益,貿易協議的促進者大力推動「去管制」,宣稱這是為了提高效率的良善。可是多數的法規,即使不完美,往往都是有理由的,例如保護勞工、環境、消費者、經濟發展。
而台灣的Y世代,已逐漸被逼到生命的牆角。
相較成長於經濟飛快前進的X世代,Y世代面臨的台灣,薪資停滯十七年,得不吃不喝、工作十四年,才買得起台北市一棟三十坪的房子。
「而在所謂民主體制裡,政治權力由人數最多、聲音最大的嬰兒潮世代把持,他們制定看似公平正義的社會福利,其實是建立在寅吃卯糧的財政透支基礎上,為自己謀福,」專欄作家葉家興直指世代衝突的核心,是目前民主架構難以解決的問題。
除了藍綠、統獨之爭,台灣也走向階級、世代的風暴。此刻的台灣,坐在一座火山口上,更需要敏於思辨、寬容、傾聽。
其實,從權力走向對話、從獨佔到共享、從衝突到共生的台灣價值,幾十年來,早已陪著台灣走過許多歷史上的艱困時刻。
從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政治解嚴、兩岸開放、野百合學運、二二八紀念館開幕,再多歷史的傷痛,我們都已牽手共同走過。
信任,一直是台灣最雄厚的社會資本。
在與中國大陸的競賽中,台灣最有優勢的競爭力,仍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太陽花學運之後,我們理應對自己更有信心。對自己的生存能力、對自己的勝出能力有信心。也對自己管理陰暗力量、管理對立價值有信心。
政府與人民,企業與社會,X世代與Y世代,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但此刻,我們更需要信任,更懂得寬容。
因為,信任彼此後,我們就會發現,寬容比愛強悍,民主是最好的國防。
歷史一迴旋,我們又有了超越自己的契機。
請容許我們用包容的心情、溫柔的情緒,眼底流露著自信、心底流淌著自由,讓台灣朝華人世界的最佳可能,堅定邁進。
Part I—國家篇:和解的必要
台灣民主深化的契機
Part II—策略篇:服貿怎麼簽
借鏡美國、韓國、南非 台灣的下一步
九大衝擊產業 業者談利弊
Part III—思潮篇:正反觀點交鋒
史迪格里茲 錯誤的自由貿易 傷害公眾利益
彭淮南 服貿可讓台灣融入世界
南方朔 問對問題 才會找對答案
朱雲漢 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黃丞儀 公民運動創造的憲法時刻
黃哲斌 憤怒的街頭 跨世代的新功課
張系國 政府與企業應解決青年的不安
魚 夫 新科技打敗傳媒的一場戰爭
陳文茜 汽車頂層上的乘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