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簡介
關於《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這本書
呆坐辦公室
還不如坐在賣場推車裡思考!
三星、英特爾、愛迪達、樂高
他們的成功都來自放下報表,走進賣場
徹底挖掘連消費者都不自知的需求,開創藍海新商機
你,還在等什麼!
對人正確的理解,
是帶領公司走出迷霧的關鍵。
關於企業經營上的種種疑問,例如:什麼產品最好賣?顧客最願意接受的價格為何?Google眼鏡的預期銷量……幾乎都可以仰賴大數據來預測和解讀,這項新興科技,卻讓我們逐漸與消費者真實生活中豐富多彩、但不能量化的訊息隔絕。若將思考的工作轉嫁給大數據,不關心消費者的內心感受,我們很容易失去對自己公司及產業的想像力和直覺,誤判市場需求的演變。
大家普遍認為,消費者都是理性的決策者,可以依據個人偏好,做出最佳判斷。企業只要透過問卷調查、焦點團體,問對問題,分析對資料,就能了解消費者真正的行為。
真是這樣嗎?
兩位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在本書不僅釐清這些假設引導企業犯錯的可能性,更提出人文科學的方法,透過對「使用現象」的描述,細微觀察消費者使用產品或服務時的情境與感受,才能看清消費需求變化的脈絡。
因此,三星不再思考「如何賣出更多電視」,而是了解「電視擺在家中會產生什麼樣的現象」,因而發現,在消費者眼中,電視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傢俱。樂高的研究人員花時間觀察孩子怎麼玩積木,理解孩子玩耍的目的與體驗,才意會出樂高積木的核心價值。
英特爾、愛迪達、康樂保(Coloplast)等企業也運用人文科學的方法,有效解決各種問題,包括:為公司尋找新的發展方向、驅動成長、改善銷售模式、了解組織的真實文化,在新市場找到立足點等。
樂高執行長更指出,當企業依複雜的人類行為來制定策略,將可創造驚人的影響力與價值,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中,找出一條新路。
精彩書摘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精彩書摘
摘錄自: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2014/7/11
前言 從人的行為發掘創新的袐訣
人們對現今商業文化的理解,源自我們對人類行為的一系列假設。我們不曾談論這些假設,大多數人甚至沒有意識到假設的存在。但是,這些假設卻形成一種看不見的架構,支持我們的問卷調查、焦點團體、研發工作,以及最重要的長期策略規劃。
這些假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某些商業挑戰,卻無法解決所有難題,尤其是涉及顧客行為轉變的問題。你稍後將會發現,這是貫穿本書的主題。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企業界用狹隘的觀點、僵固的模式來了解人類的行為,對人的理解充滿了謬誤。
此話怎講?
企業界對人類行為的看法,是基於一個簡單的模式,認為人是可預測且理性的決策者,可以有效綜合整理個人偏好,做出最佳判斷。
近年來,企業領導者開始意識到這種看法有其侷限。快速興起的行為經濟學提出修正看法,認為人常常是不理性的。儘管如此,這些比較新的理論仍然基於相同的基本概念─每個人都擁有固定的偏好,只要詢問他們的看法和感受,就可以理解其行為。
此外,還有一個普遍的迷思,認為人的所有行為,或多或少是基於有意識的決定,這更助長了上述概念的正當性。分析人類的大腦以及大腦內的思考歷程,是了解人類的最佳方法,這個假設是現代企業文化的核心─只要問對問題、設計出正確的演算方式、分析對的資料,就能真正理解消費者的行為,也使得企業界想了解人類內心世界的企圖更難以實現。
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索自己,以及周遭所有人的生活真實面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假設是很有問題的。我們在一天當中所進行的大部分活動,或是我們所謂的「選擇」,大多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完成的。我們並非毫無意識,但大多數時候並不是非常有自覺。
請你回想自己過去十年來所做的一些決定。當你決定結婚時,腦海中是否有一個清楚的價值主張?對於自己選擇的未來,你是否列出所有利弊得失,然後以超然客觀的立場進行判斷?亦或,那是你一時衝動的結果?你是否覺得自己要按照同事和朋友的模式來過日子,才會感到心安?你是否覺得每個人應該都要結婚?而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我們再來聊聊,你最近買了哪些東西。你最近買的車,是因為性價比最優才買?或是依循慣性,買了一輛你在五年前、十年前、十五年前買的同一品牌的車款,只不過隨著年代改版升級而已?
當你到商店採買完回家後,有多少次,你發現購物袋裡的東西都是隨意亂買的?有多少次,你對伴侶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買這個東西?」當你回想自己曾經主導的大型併購案或策略選擇時,是否曾冒出「我真的不太確定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念頭?
我真的不太確定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本書只有一個目標:我們想讓你知道,你可以透過更好的方法來了解人。我們會一一列出企業界對人的假設(不論是消費者、顧客、員工或選民),並說明這些假設為何是錯的,然後介紹一種了解人類行為的新方法─採自人文科學的方法。
過去,人文科學主要侷限於學術界,即使企業聘請民族誌學家或人類學家,為新產品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或採用的方法也鮮少深入企業文化。然而,現在出現一個新興的方法,卻大大影響了企業運用人文科學的方式。
這種方法來自英特爾和IBM 等科技公司實驗室;可口可樂(Coke)、愛迪達(Adidas)與樂高(LEGO)等大型消費品製造商的行銷部門;學術團體;以及融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新型態顧問公司。這種方法雖然剛萌芽,但已經在全球企業界嶄露頭角,展現顯著的成果。
這個新方法就是「使用者意會」(sensemaking)。我們將說明,如何將這個真正能幫助你了解人類行為的方法,應用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上,包括:設定公司發展方向、驅動成長、改善銷售模式、了解組織文化的真正面貌,以及在新市場找到出路。
讀完本書時,你將會明白,企業文化如何系統性地誤解人們的行為。你將學到一套以理論與經驗為基礎的實用架構,和正確理解人的問題解決方法。
人文科學處理的是人類真實生活中最複雜、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一旦你真正了解人類的行為,你對自己的事業就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明澈看法。你將會發現新的機會,並為困擾你已久、看似棘手的挑戰,找出問題的根源。
這種撥雲見日的時刻不會輕易出現(有價值的事物一向如此),但這個嶄新的清晰視野,有可能幫助你為公司的未來,規畫出全新的整體策略。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