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2014/7/23 「日本 老人、女人救經濟」

日本 老人、女人救經濟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7/22
2014-07-23 天下雜誌 552   作者:陳一姍、彭子珊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723
圖片來源:邱劍英
 去年,日本勞動人口首度跌破八千萬,成為亞洲第一個人口減少國。為扭轉「經濟稍好就缺工」的窘境,安倍鎖定「人口」作為經濟再生戰略。這是近七十年來,日本第一次喊出人口政策,銀髮族與女性準備好了嗎?

這是一場跨欄賽。

出乎世人意料,兩年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次又一次跳過不算低的障礙。

四月一日,日本才安度調高消費稅的險關。緊接著,日本失業率創十六年新低、薪資創新高的好消息傳來。

六月二十四日,安倍晉三不但公布了二○一四年版的「經濟財政運營與改革基本方針」,連加強版「日本再興戰略」也一併披露。

除了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建立國家戰略特區,全球媒體最矚目的是「二○六○年日本要有一億人口」。

「這是二戰後,日本第一次設定人口目標,第一次言明人口政策,」「選擇未來」委員會代理會長、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岩田一政形容,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日本的人口政策第一次放在經濟振興的脈絡下,轉身變為經濟政策。內閣府將針對此設立人口對策本部。

安倍的家鄉將被消滅

過去二十年,日本這個當今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人口減少國。混雜著泡沫經濟破滅與政經轉型失靈,日本向世人展示:一個少子、高齡、人口減少的國家,世代與社會、經濟與生活將如何失落。

但去年底,強勢的安倍大膽射出兩支箭後,就在內閣府內特別成立「選擇未來」委員會。他們是這次人口政策的發動引擎。

日本政府原預估,按目前出生率與死亡率推測,日本現在的一.二億人口,到了二○六○年將只剩八千七百萬人,減幅高達三一%。日本的內需規模、勞動力、地方政治,將因此產生結構性的逆轉。

現有一七九九個地方行政區(市區町村),二十五年後近三成會消滅。「四分之一以上的地方行政區消失,你想多少政客要失業,」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組研究委員陳玉華直言。

被消滅的包括安倍家鄉——山口縣長門市。安倍家族是當地政治世家,「首相」香火超過五十年。

要達成人口一億的目標,日本生育率必須由現在一個女人生一.四三個寶寶,到二○三○年大幅拉升到二.○七個寶寶,遠超過OECD的平均。儘管還缺乏細節,但這個宣示已引起全球媒體的關注。

「這是安倍成長戰略的關鍵表態,」《朝日新聞》旗下雜誌《AERA》記者野嶋剛說。

野嶋剛認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是貨幣寬鬆,第二支箭是財政,第三支箭要擴大內需、投資,讓日本經濟真的轉動起來。日本需要吸引外資,但外資的投資潛規則是:勞動力正在減少的國家,不適合投資。

日本勞動人口去年第一次跌破八千萬,二○三○年將只剩六千七百萬人。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估,因為人口減少,屆時潛在經濟成長率將變成零。

零成長的日本,日本人並不陌生,在失落二十年成長的世代共同心聲是:沒有機會,難以發揮。

地區振興工作室「石卷2.0」理事小泉瑛一,現年二十九歲,原本打算去上海找工作。他在愛知縣小鎮長大,橫濱國立大學建築系畢業後,發現日本人口停滯甚至減少,根本不用蓋房子。但上海成長得很快,機會很多。但他心中還是有遺憾,「總覺得想留下來做點什麼。」

直到三一一大地震發生,他的心情被撩動,產生東北振興非做不可的決心。他留在日本,進入重災區努力。

日媒頭版新聞:缺工

隨著安倍經濟政策初步奏效,日本社會也發現,人口減少的日本,很可能陷入經濟稍好就缺工的窘境。

今年以來,缺工已成為日本各大媒體的頭版新聞。在東京隨處可見徵人廣告。記者隨機計算東京大學旁的徵人商店比例,十分鐘的路程,有三分之一商家張貼徵人廣告。快餐連鎖店吉野家的廣告,還特別貼上中文與越南文。

一般預估,二○二○年東京奧運建設啟動後,缺工會更形嚴重。

三世紀前,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說,「人口是成長的極限,」那時他只看到要吃飯的一張嘴。工業革命讓人改變視角,人變成勞動力,有一雙手可以工作。年輕人口變成成長與吸引投資的紅利。

日本最新的人口政策,不僅要增加「口」,保住市場規模,也要增加「手」,讓銀髮族、女性等工作者安心且願意工作。

日本當前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二○二五年,戰後嬰兒潮世代年滿七十五歲,從初老到終老,日本要怎麼應對。六月,日本健保與長照系統已進行改革。過去,強調「自助、互助、共助、公助」的社福系統,也開始加入「商助」的新思惟。當人力與人才愈來愈珍貴,許多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協助員工照顧高齡父母。

老人兼職工作到七十 「退休年齡」可以廢止了

日本早在十年前,就將退休年齡延後到六十五歲。這次「選擇未來」委員會創了個新名詞——「新生產年齡人口」,重新定義二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為勞動力人口。日本未來極有可能採取逐步退休制,鼓勵兼職工作到七十歲。

「退休年齡這個觀念可以廢止了,」六十六歲、東京大學高齡社會總合研究機構特任教授秋山弘子說。

東大在距離東京四十分鐘車程的千葉縣柏市豐四季台地區,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動「高齡者就業」先導計劃,研發適合高齡者的職業與環境。

東大、柏市市公所與都市再生機構合組的專屬辦公室Office Seven,一年來共舉辦了七場高齡者就業媒合會。吸引八百多位六十歲以上居民應徵,成功媒合一五六位老人,到柏市近郊農場、課後托兒班、長照養老院與植物工廠上班。最高齡者為八十歲。

秋山弘子發現,多數老人有意願做部份工時的工作。譬如,被大商社派駐海外二十多年的八木先生,東大特別跟他合作設計課後托兒的英文課課綱,教小朋友如何在國外生活、用英文做生意。

許多高齡者對農業很有興趣。東大與建商合作,將空置的房子改成溫室,六層架的植栽設計,讓老年人不需彎腰、蹲下,甚至坐輪椅也可方便地澆水、採收。

「未來,人可以活到九十歲,六十到六十五歲退休只能算中年,何不擁有第二人生,」秋山弘子說,柏市是東京近郊六、七○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市鎮縮影。柏市高齡居民比例高達四成,其餘「新」市鎮也差不多。

女性出門上班、回家生小孩 男性觀點的社會能改變嗎?

除了退休年齡再延後到七十歲或廢止,安倍新政也要將三十到四十九歲女性勞動參與率由現行七一%,十五年內拉高到八五%,最終達九成。

「日本必須改變的是,凡事都以男性觀點出發的思惟方式,」安倍在四月的演說中倡議。

日本女性勞參率的困境,與社會文化有關。

早稻田大學法律系畢業,三十四歲、五官精緻秀氣、有著模特兒身材的畑蘭馨,講起話來卻又快又爽朗。她是日本少見的女性創業者,自行研發的花型飾品,可以別在女性高爾夫球手套上,極有創意。不到半年,已在大葉高島屋百貨設櫃。

問畑蘭馨怎麼看日本女性勞參率低、創業也少的現象。她直言,日本社會一直沒有女性企業家與工作者的典範。日本社會過去看到的女性部長,多半是樣版,擔任不甚重要的職務。直到安倍這次上台,起用女性接掌自民黨兩個頂尖職務:政務調查會長的高市早苗,與總務會長的野田聖子,才讓人感覺安倍玩真的。

畑蘭馨的體會是,商場競爭就是要找出差異化、要跟別人不同。但日本文化要求女生要可愛,從小要跟人家一樣,這種文化限制了女性。「創業不是性別的問題,而是要不要做的問題。男性創業通常是賠上自己的人生,女性卻只為了興趣,」每天工作二十小時的她剖析。

儘管是亞洲第一個西化的國家,但父權文化造就的制度歧視,對女性工作並不友善。譬如,日本稅制對家庭主婦比較「體貼」。太太年收入不超過一○三萬日圓(約三十萬台幣),被視為全職主婦,夫妻倆扣除額可達一一四萬日圓。一旦超過,先生可特別享有的扶養配偶扣除額就不見了。扣除額只剩七十六萬日圓,是對全職女性的懲罰。

這個懲罰女性工作者的稅制,與國際大潮流完全相反。陳玉華指出,女性學歷攀高,加上雙薪家庭才能應付現代生活開銷,實證顯示女性出來工作的比例愈高,生育率也會愈高。

工作不穩定,誰敢結婚生小孩?

國際知名女權學者上野千鶴子,接受《天下》訪談時嚴厲批判,日本女性現行的就業問題,不是要不要工作,而是做什麼工作,「失落二十年,日本勞動市場已經崩潰,這才是日本低生育率真正的障礙。」

日本的人口政策同時要增加生育與女性勞動人口,兩項目標都必須改善「非正職勞工」的生活。

上野千鶴子直言,男性工作不穩定,不易找到對象。工作不穩定的女性員工很想結婚,但要找高薪的避難所老公,夢想很難成真,導致日本結婚率下滑。

根據統計,二十五到三十四歲適婚年齡的女性勞動者,四成非正職。另外,三十到三十四歲正職男性六成有太太,非正職只有二七.一%娶妻。因為前者年薪是後者一.五倍。

上野千鶴子直言,安倍因應少子化的投資,都是針對已結婚、已生小孩者,但低生育率的核心問題「職業不穩定造成的低結婚率」,仍未解決。

「勞動市場鬆綁還是這個政權的主流。儘管安倍想提高生育率,但勞動市場改革的方向是相反的。目前,沒有任何低生育率會改善的徵兆與著力,」她悲觀預言,因為圍繞在安倍身邊的經濟團體連合會等企業團體,一定不想增加成本。

人口牽涉到個人選擇,無法強迫,是公認不確定性最高的公共政策。日本要走出失落二十年絕非易事,但他們的思考與出航令人羨慕,起碼他們已踏出第一步。

--------------------------------------------------------------

女性、老人動起來

安倍第三支箭:人口四大目標

1. 2060年日本人口達一億

2. 2030年日本生育率由1.43提高到2.07

3. 3049歲女性勞參率由71%提高到85%

4. 退休年齡延後至70歲,甚至取消退休年齡

---------------------------------------------------------------

衝一億人口,為移民鋪路?

依賴外勞是不可能持久的

安倍提出外界認為很難達標的2060年一億人口的高標,到底為什麼?

《朝日新聞》旗下雜誌《AERA》記者野嶋剛認為,是在幫移民政策鋪路。為了達標,人口不足部份就得靠移民。但現在因日本社會尚無共識,安倍刻意保持模糊。

目前安倍已在大阪、京都與兵庫縣,先實驗性開放居家外傭。日本也已放寬碩士以上學歷者居留就業的條件,在日本工作三年可取得居留權,五年可變國民。

不過,「選擇未來」委員會成員、前總務大臣,現任野村總合研究所顧問增田寬也,否認此居心。

他表示,當全球勞動力愈來愈少,亞洲各國不可能任由勞動力外流。與其指望移民,還不如提高女性工作與生育意願及比例、延後退休年齡工作時間更重要。「依賴外勞是不可能持久的,」他直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