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戰Uber如何雙贏?看看中國的「滴滴打車」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7/8
2014-07-08Web only 作者:許以頻
油價漲、計程車費率卻無法調整,加上最近很紅的Uber衝擊業績,千輛計程車昨天集結在交通部前抗議。Uber在台灣到底合不合法?創新跟法律之間,究竟要怎麼平衡?
七月七日,在將近三十五度的高溫下,台北市交通局旁的仁愛路、杭州南路排滿了一台台¬計程車。由全民計程車司機聯誼總會帶頭,集結了數量號稱有千輛的「小黃」到交通部抗議。
訴求除了抗議交通部從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就再也沒有更新過計程車的費率外,他們也關心,為什麼租賃業者可以用App叫車的方式,搶「運將」的生意。
「如果他們也可以像計程車一樣載客,那我們這些辛苦考照的人要怎麼辦?」孫姓司機激動地說。他從下午一點出頭就到交通部前,忙著電話聯絡其他同業。
雖然計程車駕駛員工會全聯會理事長林聖河受訪時,沒有明講是什麼App,但矛頭明顯指向身價一百八十二億美元、去年七月進台北市營業的Uber。
當初Uber找上台灣租賃業者,推出以高檔轎車為主的服務UberBLACK時,費率平均是計程車的一‧五倍。再加上車子數量有限,小黃司機們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威脅。
但今年五月,Uber推出「UberX」服務,車款以平價車款為主,基本車資從50元起跳,每公里收費14.5元,再加每分鐘收費3元,最低消費則為70元。算下來,價格跟現有的計程車價差不多。
圖片來源:Uber
雖然Uber沒有明說,但最新的廣告口號「不搭小黃,改搭Uber」卻反映了Uber在台灣的野心,就是要取代現有計程車。
|
「一開始不管的話,以後計程車行都要關了,」孫姓司機說,最近,身邊的司機們多多少少都感受到Uber對業績的影響。
一般而言,路邊攔計程車很容易,但使用Uber叫車,平均要等將近十分鐘,尤其下雨、尖峰時段更久,可以知道Uber合作的車子數量實在不多。但這次抗議,反而證明了Uber在台灣的成長,的確威脅到計程車。
但Uber在台灣到底合不合法?
交通部表示,Uber是資訊業者,他們是跟有營業執照的租賃業者合作,只要確定雙方的責任歸屬、沒有逃稅,基本上沒有違法。
因此,交通部上週提出即將修法的結論,其實是要將「計程車派遣服務業」的新科技服務,例如台灣大車隊的App,列出相關條文說清楚。
創新跟舊法律之間究竟要怎麼平衡?
先看網路發展比台灣發達的中國。中國的「滴滴打車」是很好的例子。
在滴滴打車等類似服務推出時,中國沒有相關法律規範這種創新,他們也在幾個城市與官方「打官司」,但多數地方政府選擇先觀察,讓這個中國式創新先成長。至今,滴滴打車已有超過一億用戶,平均計程車司機的月收入成長三成。
中國計程車司機用滴滴打車app接洽客戶。(鍾士為攝) |
換句話說,當科技進步超過法律修訂速度,政府先保持彈性態度,可以讓科技、傳統業者雙贏。
其實,Uber只是引爆這次抗議的催化劑。
根據各方數據看來,台灣計程車司機平均每小時收入不到一百元,但租賃業的載客價格則是依照行情來調整,司機可獲得拆帳的收入。
打不過敵人,就加入敵人。過去台灣計程車業者彼此之間上演這樣的商戰。如今,台灣十五年來沒改變的計程車計費表,更加點亮了Uber這樣的外來創新服務。市場競爭的目的之一,是刺激進步。Uber小黑入侵台灣,是一次機會,值得政府與小黃車隊思考,提升台灣的載客環境。
‧全球主流電子叫車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