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2014/6/9 「《不用翻白眼,也能搞定職場天兵》精采書摘」

編輯室報告      

《不用翻白眼,也能搞定職場天兵》書籍簡介

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不用翻白眼,也能搞定職場天兵》- 20140609

不靠幹勁、不發脾氣,用行為科學方法提高團隊實績!

日本行為科學研究第一把交椅石田淳,輔導過大小企業,拯救了無數焦頭爛額的中階主管,他深知站在第一線的主管們,如何飽受上下交夾的壓力與煩惱。

「忙得要死還要指導部下,為什麼還是帶不起來?」「我這麼拚,為什麼部下卻拿不出成果?」是年輕一代不敬業,沒有幹勁嗎?

這樣想就錯了。部下不是不努力,而是沒有做到「導出成果的行為」。

不管是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背後都有動機,而這些與性格、能力無關。

優秀的主管不會只是嚷嚷:「做出成績來!」而是具體點出「做出成績的指令」,漸漸的,員工就能自動自發做出良性的行為。如果能將指令拆解成誰都可以輕易理解的具體步驟,將目標化小,讓員工逐項過關,累積了成就感,才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只要能從「為什麼屬下做不來」的思維,轉換成「要怎麼交代部下才辦得到」,如此一來,再怎麼不中用的員工也能變幹才。

精彩書摘 

《不用翻白眼,也能搞定職場天兵》精采書摘

摘錄自: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電子報 ~《不用翻白眼,也能搞定職場天兵》   2014/6/6

部下不會做,只有兩個原因
當你的部下遲遲做不出成果時,你覺得原因出在哪?
是他們原本就欠缺能力嗎?還是因為他們缺乏幹勁?

不,你的部下遲遲做不出成果的原因,只有以下兩個:
1 不懂工作方法
2 懂得方法,但不知道怎麼持續

也就是說,不會做事的部下,是因為你沒有把工作的「做法」,或是「持續的方法」,正確地教會他們而已。或許你認為自己已經教了,部下卻不這麼覺得。請先有這樣的認知。

首先,關於第一點,確實有部分員工都已經進公司好幾年了,仍然不懂得工作的方法。到這裡,你不能露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說:「現在還講這個,有什麼用?」這些員工之所以不懂,是因為沒人以正確的方式教導他們。他們很希望有人教導,卻沒人為他們這麼做。

舉個例子,跑業務的時候,假如只是告訴部下「要注意自己的儀容」、「要好好問候客戶」、「要精準掌握客戶需求」,請當成部下完全無法理解。

譬如「好好問候客戶」這項,務必要具體告訴部下怎麼做?如何做?才算是做得到位。
.報上公司名稱與自己的名字時,聲音是不是清晰明白?
.問候時有沒有凝視對方的眼睛?
.鞠躬時大概要躬身幾度角?
.名片要怎麼遞才對?
.接過對方的名片時該怎麼接應?

每樣的檢核項目清楚告訴部下,他們才能學會跑業務時的問候方式。

接下來,第二點的部分,是大家容易疏忽的。即使懂得教導部下怎麼做好工作,但懂得教他們如何持續下去的主管並不多。

你或許會覺得,「既然掌握了工作方法,再來要怎麼持續,就看他自己怎麼想了吧?」問題是,要持之以恆並不容易,而這卻是部下能否達成業績的一大關鍵。

好的成果,需要累積良好的行動才能產生。就算部下已經知道該如何工作、明白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叫良好,假如無法持續下去,就不會有成果。並不是試著拜訪過客戶就了事,在和客戶簽約之前,還是必須持續去拜訪。

除了工作之外,其他事情也如出一轍。例如,你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吧?當你打算減肥時,不外乎就是限制飲食,搭配做運動。但就算你充分了解「怎麼做」,也未必能持續下去。

戒菸不也如此嗎?誰都知道該如何戒菸:只要不吸菸就行了,或是嚼嚼口香糖、在皮膚上貼尼古丁貼片。明明知道有這些戒菸方法,但只要無法持續,就是戒不了菸。

這時,或許你會責備自己:「為何我意志力這麼薄弱!」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它不是意志力的問題,你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持續下去而已。

同樣的,這種現象也會出現在部下的工作中。

我再強調一次,你的部下之所以做不出成果,不是他本人的能力問題,也不是因為他缺乏幹勁。原因不外乎上述二點。要想培育部下,就必須解決這樣的問題。

不能把期望放在部下的「幹勁」上

讀到這裡,假如你還是覺得:「行為科學管理的理論,好像太寵部下了吧?」現在就是你該轉換想法的時候了。

我猜,你該不會是對部下的「幹勁」有著過高的期待吧?

只要有幹勁,就不會放任自己搞不清楚狀況;只要有幹勁,要持續下去就很簡單了。但是,這種期待實在錯得離譜。

我想表達的,並非「你的部下就是缺乏幹勁,再怎麼期待也沒用」,而是希望你察覺到:「把幹勁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當成考量標準,部下將永遠無法採取正確行動。」

從行為科學管理的角度來看,工作做不好,只不過是「沒有做出對工作有益的行為」。

絕對不能誤以為,原因出於部下的想法或態度上,像是「就是因為他瞧不起工作」、「因為他很懶」等等。假如以「要求部下改進態度」的方法處理這些問題,愈處理、你的努力就會愈白費,最後只會讓部下的能力無法發揮。

你是你,部下是部下,你根本無從精準推估別人的「幹勁」有多少。硬要推估別人的幹勁多寡,一定會產生誤解。假如你又根據誤解來教導部下,便會導致各種摩擦,自然也無法養成部下對你的信賴。

此外,要是主管對部下的態度感到不滿,那麼無論部下怎麼做,即使是良好的行為,主管也有偏見,變得難以給他好評價。結果身為主管,你的行為舉止明顯失去職務上應有的價值。

你該著力的不是這個,而是聚焦於行為上,具體告知部下什麼是該採取的良好行為,把部下變成一個擅長工作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