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2014/6/30 「挪威鐵娘子:兩性不平等 是最該改變的問題」

話題人物

挪威鐵娘子:兩性不平等 是最該改變的問題

唐獎首位得主 全球減碳的推手

摘錄自:今周刊電子報                            2014/6/25
撰文 / 周品均
出處 / 今周刊   914
2014/06/26

今周刊電子報 - 20140630


沒有她,就沒有《京都議定書》;沒有她,台灣在SARS期間,就無法得到WHO防疫資源。她發表的《布倫特蘭報告》,改變了全球七十億人的未來,如今,她更成了「東方諾貝爾獎」的唐獎首位得主,她是挪威鐵娘子、永續發展教母— 布倫特蘭夫人。

「我相信,是時候讓全世界一起合作,為了更高的期待、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擘畫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新的經濟成長,是同時能讓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的成長……。」

這是一九八七年,一份來自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而起草人是她—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

她用這份長達三百頁、世人稱之為《布倫特蘭報告》的文件,試圖改變全世界七十億人的未來;接著,她催生了一九九二年的首屆「地球高峰會」,更讓各國簽下減少溫室氣體而訂定的《京都議定書》。

她,在SARS期間對台伸援
讓非WHO會員國,也能享防疫資源

更因為她的堅持,在○三年全球因為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而恐慌不已時,台灣不致因為WHO(世界衛生組織)非會員國身分而成為「防疫孤兒」,當時,她堅持全球防疫不能有漏洞,台灣也能共享WHO的資源來對抗SARS

心存改變全球七十億人生活的布倫特蘭,在喻有「東方諾貝爾獎」的唐獎中,以永續發展之名,成了第一位獲獎者,也彌補了諾貝爾獎沒有環保獎項的缺憾。

因此,就在布倫特蘭得獎的隔日,《今周刊》特地越洋專訪了布倫特蘭,談她還想極力改變的世界問題,談她從小到大一路從醫生、挪威最年輕的環境部長,到挪威首位女總理的這段奇幻旅程。

「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挪威時間的下午三點,接到我們從台灣的來電,布倫特蘭想起這段往事,格外感慨。

出生於挪威奧斯陸政治家庭的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布倫特蘭生於戰爭年代,她於一九三九年出生時,正好碰上二次世界大戰。布倫特蘭的父親醫生,後來還成了挪威社會福利部部長;思想開明的父母,很重視教育,不只讓四個小孩都能受教育,也讓他們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擁有這樣一對雙親,布倫特蘭比多數人都幸運,「在我成長的年代(一九四○年至一九六○年),即使像是挪威(當今男女最平等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女人都沒有和男人一樣平等的機會。」布倫特蘭悠悠地說著。

布倫特蘭從小興趣就很廣泛,曾想過要學法律、想當經濟學家,甚至是工程師,最後,她選了和父親一樣的路—醫生。「我想當醫生,這絕對受到父親影響,但絕對沒有來自父親的壓力。」

她進一步解釋,之所以從醫,是因為醫學可以了解人體,更是學習人們如何與社會連接的方式,七歲的布倫特蘭便曾拿著父親的婦產科醫學課本,有模有樣地與兒時玩伴解釋小孩的生產過程。

她,是挪威最年輕閣員
老公變身奶爸,一口答應挑起家庭重擔

此後,布倫特蘭便一直以當醫生為志。一九六三年布倫特蘭從奧斯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她便赴美就讀哈佛大學,取得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回到挪威進入公立醫院服務。

行醫是布倫特蘭深受父親影響的第一個人生抉擇,那麼從政呢?「從政,向來就不是我一開始的計畫。」布倫特蘭說。

其實布倫特蘭在學生時期就相當活躍於女權運動,受到社會學家的母親影響,她也因替女性爭取權利而聞名挪威。要不是一九七四年的一篇報章投書與一通電話,或許她終其一生都會是個醫生。

那是一九七四年的事了,當時挪威總理布拉特利(Trygve Bratteli)在報章上讀到一篇布倫特蘭撰寫的文章,談的是她一貫提倡的兩性平等,布拉特利相當欣賞,畢竟,挪威從沒有一位女性出任過環境部長,他毅然決定邀請布倫特蘭入閣,出任環境部長。

布倫特蘭當時很震驚,一方面是她並沒有從政的計畫,另一方面則是,她的專業是公共衛生,對於擔任環境部長,她沒有十足的把握。直到後來,布倫特蘭被說服了,「我才發現我的公衛專業,對於環境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環境養育人們,這是我們關心環境最大的原因。」

接獲消息當下,布倫特蘭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電話給她的先生,「我問他是否做好心理準備,擔下更多照顧家庭責任,就像我在過去十年婚姻生活中所做那樣?」沒想到電話那頭,她獲得了支持的答案,丈夫要她接下挑戰,他會代替她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那一年,她才三十五歲,成了挪威史上最年輕的閣員。

或許,是獲得丈夫的無限支持,讓布倫特蘭曾驕傲地說,「我嫁給全世界最有責任感的男人」;又或許是布倫特蘭身體裡流著父親的血,她不只繼承父親從醫的衣缽,更邁上父親的政治路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她,在產油國推行碳稅政策
不畏輿論,強悍作風與柴契爾夫人齊名

年僅四十二歲的布倫特蘭,政治路途從此平步青雲,成了挪威史上首位女總理。爾後的九年間,她三度擔任挪威總理,大力推動兩性平權。

一九九○年,布倫特蘭第三度重回挪威總理大位,這次,她決定要做一件更不一樣的事:推行碳稅政策(carbontax)。

這在產油國挪威,可是天大的事,因為挪威出口比重高達五一%,都來自石油業,布倫特蘭要推碳稅,不只挪威國內大力反彈,就連全世界的石油出口國也全力抨擊。

布倫特蘭不愧是與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齊名的「挪威鐵娘子」,即使當時有人質疑,「作為一個二六%GDP都來自石油出口國家的總理,竟敢推行有害石油產業發展的政策!」

但布倫特蘭沒有因此退縮,反而多次在公開場合高分貝呼籲:「惟有課徵碳稅,才能迫使耗損資源的舊產業進行改變,而且,挪威在推行碳稅後,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降低到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布倫特蘭,儘管知道政策推行將是一條荊棘之路,她也無懼向前。挪威媒體總以「太強悍」來形容她,更常把她的穿著拿出來品頭論足一番,就像全世界媒體對柴契爾夫人做的那樣。

在布倫特蘭看來,這都是一種對於女性的歧視,因為她認為,「不論男性或女性,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你必須強悍地做出重大決策。」由於布倫特蘭的堅持與堅毅形象,她深獲挪威人的尊敬,並稱她為國母(Mother of Nation)。

她,讓各國簽下《京都議定書》
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環保議題獲重視

從醫生、環境部長,到挪威總理,再從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WHO祕書長到聯合國氣候變遷特使,布倫特蘭中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所有事情是相連的。

她認為,不管是環境、人口、防疫衛生等問題,都是全球緊密相關的,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我們,必須一起攜手解決的。

布倫特蘭對於世界必須合作的堅持,在《布倫特蘭報告》裡一覽無遺。她透露,當年在草擬報告時,由於成員來自各國、各行各業、各式宗教,光是兩性平權與核能議題,就引發相當大的歧見。

「像是女性能夠自由決定要生幾個孩子,是否做家庭計畫,這些討論都有很大困難,因為委員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部分委員就大力反對。」身為主席的布倫特蘭,用她的柔性身段,以及「我們共同未來」的訴求,最後成功說服委員放下宗教信仰的差異成見,讓所有成員都為這份報告簽字背書。

更別說是因這份報告而起的《京都議定書》,深深影響到現今人類對於全球暖化的態度,也讓許多工業國家開始正視環保議題,在在都是布倫特蘭用她的堅持,所推動影響到全球七十億人的重大改變。

如今,布倫特蘭已經七十五歲了,擁有四名子女、九名孫子的她,算是到了含飴弄孫、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紀;但布倫特蘭沒有,她持續在為氣候變遷、兩性平權等議題四處奔走。

問她世界現在最需要被改變的問題是什麼?她想了想,還是那個答案:「兩性不平等的問題。」對她來說,平等永遠是社會永續發展最重要的一環,我們需要解決不平等的問題,尤其是女性的不平等待遇,因為女性是孕育下一代的人,如果連女性都無法受教育,國家下一代怎麼會有競爭力?

訪談的最後,布倫特蘭罕見地談到她的子女。就像當年她深受父親影響,布倫特蘭推行永續發展的理念,或多或少也影響了她的子女,她唯一的女兒成了挪威外交官,也致力於永續發展議題。或許,這才是布倫特蘭獲得唐獎的原因,不只是她對世界的貢獻,還有她傳承下去的那股改變的力量。

永續發展之母
改變70億人的未來
布倫特蘭大事紀
1939年出生於挪威政治家庭
21 結婚
24 畢業於奧斯陸大學醫學系
26 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回挪威行醫
政壇展露頭角
35 出任環境部長,是挪威史上最年輕閣員
42 成為挪威首任女總理
44 擔任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
47 二度出任挪威總理
躍上全球舞台
48 以《我們共同的未來》為題,於聯合國發表《布倫特蘭報告》
51 三度出任挪威總理,推動課徵碳稅政策
59 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
64 推動全球菸草控制框架公約
68 擔任聯合國氣候變遷大使
75 獲得《唐獎》

唐獎(Tang Prize
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效法諾貝爾精神捐助成立,發揚盛唐精神。設置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四大獎項,委託中研院提名評選,獎金為5千萬元新台幣,是全球獎金最高的學術獎項。

一分鐘認識《布倫特蘭報告》

發布時間:1987

重要性: 首次提出「永續發展」觀念,在此之前,全球並沒有對於求取發展但顧及後代資源的觀念、定義「永續發展」為「一種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他們需求的模式」。

簽署委員: 蘇丹前外交部長Mansour Khalid、義大利前外交部長蘇珊娜.阿涅利、日本前外交部長大來佐武郎、沙烏地阿拉伯教授Saleh Abdulrahman Al-Athel、墨西哥社會學者卡薩諾瓦等23位成員,其中半數以上來自開發中國家。

影響: 1992年地球高峰會中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