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6/25 「台股上萬點?小心一進場就賠錢」

台股上萬點?小心一進場就賠錢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6/24
2014-06-24 Web only 作者:張翔一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40625
圖片來源:鍾士為
台股逼近萬點關卡,但為何出現大戶、散戶兩樣情?市場一片「喊多」,甚至業界戲稱的「反指標」紛紛高唱萬點論時,散戶如今進場,真能賺到「萬點行情」嗎?

台灣股市的「萬點論」近來「重出江湖」。從建商大老、外資分析師到財經媒體,甚至政府官員,都樂於唱多台股,甚至出現「五萬元就可進場,布局萬點行情」的說法。

但實際拜訪券商自營部門、請教資深股市大戶之後,卻聽到截然不同的說法。「我們判斷台股要進入末升段了,近一個月來操作會比較保守,」一位大型券商自營部門主管透露;一位股市大戶更直言,「之前低點進場的朋友,現在早就賺飽了,就在等『你們』(指散戶)來接手獲利了結阿。」

走一趟券商營業大廳,更看不到昔日萬點行情前,萬頭鑽動的熱鬧景象。「之前賠太慘,早就不玩了,現在只是來看看2008年買的股票能不能解套,」62歲的退休公務員黃先生說。

為什麼台股逼近萬點關卡,卻出現大戶、散戶兩樣情?市場一片「喊多」,甚至業界戲稱的「反指標」紛紛高唱萬點論時,散戶如今進場,真能賺到「萬點行情」嗎?

答案恐怕並不樂觀。

關鍵原因之一,是過去相對低迷的成交量,造成台股多數籌碼鎖定在特定外資、大戶手中,散戶進場,容易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過去一年來,台灣股市漲幅逾10%,高居亞洲第一。然而平均約900億元新台幣的成交量,卻遠低於過去台股指數9千點時,至少每日1,300億元成交量的水準。綜合業界觀察,一年前一般投資人普遍對台灣經濟和股市缺乏信心,當時甚至出現不到800億元的「窒息量」,僅有特定外資與中實戶逢低承接。換言之,低點進場的優勢,正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而如今,當指數逼近萬點,不少投資人再度躍躍欲試時,正是一年前布局、沒有融資壓力的股市大戶和外資,轉手獲利了結的最好時機。

細看「台股萬點論」的外資分析報告,當中一項重要條件,正是「散戶進場、成交量及融資餘額上升」。但從過去經驗判斷,當上述條件發生時,通常也正是台股反轉,爆量下跌的開始。

如今進場台股的第二大風險,是美國QE退場的全球資金緊縮效應,很可能在今年第三季起發酵。

根據巴克萊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梁偉豪分析,美國聯準會已確定QE逐步退場,更很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前開始升息。而亞洲各國包括台灣在內,升息壓力將提前反應。換言之,如今正是從金融海嘯後以來,熱錢全球流竄的「最後一場資金盛宴」。

歷史經驗顯示,國際股市反應總是領先實際(升息)政策36個月以上,今年以來大買台股的外資熱錢,如今已占台股逾36%的總市值,創歷史新高,卻隨時可能轉向,衝擊台股後市。

最後,「漲多就是最高的風險」。當台股未來上漲的空間,即使依市場上最樂觀的分析師預測,都僅有約700點的漲幅;多數預測中,台股近期高點更僅有約200點的漲幅空間。但若市場反轉,卻可能回測年線時,是否要在此時追高,極度考驗投資人風險控制的能力。

無疑,今年以來隨全球需求增溫、電子產業出口復甦,台灣景氣正逐漸走出低潮。基本面支撐下,對台股中長期的走勢,絕對有正面幫助。但另一方面,股市籌碼的集中和熱錢動向的變化,卻不利於散戶短期內貿然進場。

「唱多台股」的喜鵲永遠比提醒風險的烏鴉受歡迎,在台灣,政府官員更喜歡用台股漲跌當政績。然而忽視風險、投資失利時,虧損永遠只能由個人承擔。對資金、資訊掌握能力均不如大戶、法人的一般投資人而言,如今必須格外謹慎看待這波「萬點行情」。在激情下貿然追高,不如靜待股市在未來半年內,從資金熱潮退燒、逐漸回歸基本面的過程中,審慎尋找時機,重新長線布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