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罵的藝術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7/17
2007-04
Cheers雜誌79期
作者:麥立心
圖片來源:王竹君 |
「罵人,一種高深的學問,」作家梁實秋曾在「罵人的藝術」一文中如此說道。
每個人都比較喜歡罵人,不喜歡被罵。除了慚愧、憤怒、心有不甘,挨罵當下如何面對、事後如何消化,更是一門有層次的藝術。
愈高階,愈要主動找罵挨
外商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吳均龐:現任外商銀行在台負責人。曾任職大通、花旗、信孚及富達等美系金融機構,且派駐東南亞及香港、紐約、東京等金融中心。
身為高階主管,在同事離職面談時主動找罵挨,是很重要的方法。
每次我和離職的人面談,我都會把自己當做成是要被罵的人,問對方:「你要走,是不是公司做錯了什麼?」對方通常會眼眶一紅,很感動。這麼一問,加上人也要走了,反而會講真話,他認為哪個主管失當、哪些產品有瑕疵,我都聽得到了。
而在專業職場裡,我認為沒有任何人有罵人、對另一個人提高聲音的權力。
但無可避免的,有人會這麼做,所以挨罵一定會發生。但因為沒有人有罵人的權力,我們自己被罵時,也不需要惡言相向。老闆講重話時,如果希望他的話不要再繼續重下去,你先要滅了他的火頭,說一句「這可能是我的不對」,老闆想把情緒拉高也拉不高了。
罵對、罵錯,都先負起責任
即使自己是無辜的,也不要馬上辯駁。我也曾經被錯怪過,當然第一時間覺得老闆很昏庸,但我知道如果我馬上撇清,他會覺得我在推卸責任。所以我反而說:「真的是這樣嗎?實在很抱歉,這由我來負全責,我去了解情況。」犯錯的人通常會為自己辯白,當我這麼平靜,罵我的主管心裡反而會想:我罵對人沒有?
這時候比較聰明的老闆會知道他拳拳都打空了,就會收手,雖然顧及當時的顏面,他可能不會認錯,但事後他一定會想辦法調查真相。
當然有時候時間不會證明一切。但罵都罵過了,除非對方能偉大到承認自己罵錯了,向你道歉,否則也沒有必要再去講,你不放在心上,對方不放在心上,事情就過了。
主管晚娘心態,良禽擇木而棲
其實很多主管發完脾氣後,是很自責、很不好意思的。但也有些主管是婆媳心理、晚娘心態,他就是要罵,這時候你要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如果不是你的錯,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罵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要換個工作環境。
很多本國企業的主管認為不罵人就不叫老闆,這是文化上的問題。如果你真的受不了可以選擇離開,若覺得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或已待在公司多年,那表示你沒有那麼受不了,有很多人其實已經練就了一種刀槍不入的功夫。
老闆指桑罵槐,不要對號入座
很多時候,企業主管罵人是「指桑罵槐」。在本國企業,常會有這種情形,比如說出錯的是協理,但總經理覺得罵協理有失身分,所以會當著協理的面罵副總,這時候,副總挨罵的藝術是,要懂得承受,但知道總經理不是真的在罵他。
在外商,也常看到主管在公文email上措辭嚴重,但其實真正要罵的並不是主要收信的某甲,而是在罵被副本抄送的乙、丙、丁、戊。
有實力,才不會成為受氣包
我們也會發現,老闆也常會找一些軟弱的受氣包、出氣筒罵,而當你的實力、對公司的貢獻很大時,就算在外表和言辭上不見得兇悍,老闆也不太敢對你怎麼樣。
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有時候老闆對我疾言厲色一點,我會讓他知道我願意認錯,但臉上也會擺出一副「就到此為止,你不要太過份」的樣子。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價值,讓我的主管知道,和我相處最好不要恣意發洩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
以前面的情境為例,若我已經說了「我要負全責」,老闆還要再拉高情緒,我可能會再ㄍㄧㄥ一點點,再強調「這個事情我還要去看看,我應該要負全部的責任」,如果對方還要讓我重覆講第3遍,我的情緒和肢體語言就會讓他知道:如果你讓我再講第4遍,我大概就要遞辭呈了。
這就是一種恐怖平衡吧!
被罵時,用幽默化解吧!
資深喜劇演員邰智源:曾參與《連環泡》、《笑星撞地球》、《2100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等綜藝節目,曾演出《包青天》、《七俠五義》、《施公奇案》等戲劇節目,1993年並以《包青天》拿下金鐘獎最佳男配角。
在職場上挨罵,千萬不要當場和老闆衝起來。你就先聽一下,然後說「喔」、「是」,就沒事啦!他的脾氣可能不是衝著你來的,搞不好是剛剛他的小孩讓他受氣了,他只是找一個人發洩,就算了。
當我還是小輩的時候,導播、導演為了工作的要求,總是會比較兇一點,我會盡量用微笑的態度來面對,笑笑的,就沒有事。在心態上一笑置之,無所謂,皮一點,但是還是要完成、做好任務。
導播,你罵得太英明!
挨罵時,幽默是化解的好辦法。有一次,當導播在罵工作人員,我馬上搭腔:「導播真是太英明了,剛剛這句話真是整個讓我茅塞頓開,頓時有一股電流衝進了我的心臟,」導播一聽笑了,就沒事了。
我剛進入演藝圈時是跟著王偉忠做《連環泡》,當時他是製作人、又兼企劃和幕後配音,在種種壓力下,他的忍耐度就不及常人,難免有暴躁的言行出現,比方說「你是豬啊!」、「你乾脆不要演了!」,講著還會有茶杯飛過來。
當時的確會有些不開心,當然他罵你也沒罵錯,但就是會罵到你認為自己不是個行為能力人。當演員的能怎麼辦?第一個就是選擇忍耐,第二個選擇就是「老子不幹了」。
但是我們選擇留下來。首先喜不喜歡這個工作很重要,再者你經不經罵也是一個考驗。有個相聲橋段,賣布頭的人形容布頭「經拉又經踹、經洗又經曬」,表示布頭很好,其實人也得要「經拉又經踹、經洗又經曬」,打也趕不跑、罵也不會走,要有這樣的精神,才可以在任何職場上活下來。
我也滿敢挑戰王偉忠先生的威權,有時候我會趁機和他說:「大哥,你好像不能再這樣罵人了,你這個樣子很傷你的肝哪!」後來也因為我的加入,他在後期做連環泡時,就真的比較少罵人。
人要懂得打太極,別和自己過不去
當然被負面批評時,會產生負面情緒,重點是把情緒丟掉,把事情解決。氣不要往心裡,和自己過不去。人最可憐的就是,自己在生悶氣,別人還不知道你在氣什麼。
假如事情做不好老闆罵你,他加入了他的憤怒情緒,你可以選擇在前面情緒的部分原諒他,然後改正後面他叫你做的事情,下次不要再犯。
人要有打太極的力量,挨罵的時候,有個力量撞過來,你要能夠先接納它,再用太極的方式順勢拋出去。如果你能做到這樣,你不僅現在會是很好的員工,未來也會是很好的領導者。
跟對師傅,比常不常被罵重要
奇真美食廣場總裁張和錦:從事餐飲30年,因為廚藝獲前總統李登輝等政商名人喜愛而成名,他每年包辦金仁寶、威寶、遠傳、國都汽車等大企業共3,000多桌的尾牙,學習廚藝的經歷更是被改編為連續劇《天下第一味》的原始腳本。
愛罵人不是好的方式,但愛罵人的師傅不見得不好,師傅是願意教你才會罵你。但也有師傅就是愛罵人,不見得會煮或是會帶人。
所以「跟對人」很重要,師傅會煮不一定會教,他有沒有教育你、提攜你、有沒有給你機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會不會罵人」。同期入行的學徒,跟錯人的1個月賺2萬多,跟對人的1個月賺7萬多,差別就在這裡。
我剛入行當學徒的時候,學的是四川菜,師傅罵人的口頭禪是「格老子的」,還遇過師傅會打人的,也就是忍住,到廁所裡揉揉眼睛,再出來。
以前做學徒,還要用拜託的,如果回嘴,就叫你明天不用來上班了。師傅罵的不對,也是聽一聽就過了,師傅罵的對,我會拿筆記下來。不過,以前學藝不精時,有時候會以為師傅罵的不對,過了幾年,才知道師傅當初其實罵的對。
開餐廳,永遠要被罵
一樣米養百樣人,同一道菜,會有人覺得比較鹹、有人覺得比較油,沒有一家餐廳是沒有人批評的。
做廚師30年,現在還是有老饕會教我怎麼做,也會有客人故意在雞蛋裡挑骨頭,一道相傳50年的菜大家都說好吃,只有他說不好吃。
客人講的對,虛心接受,講的不對或惡意批評,當下也要接受,事後再告訴自己不要在意。客人覺得不好,我會說:「不好意思,改進。要不要幫你換個菜?或者再做一道菜招待?」
廚藝再好的廚師,都能要走得出廚房,面對客人的批評。有些廚師就是沒辦法做到,那就是「廚師」與「廚工」的差別。
日式挨罵哲學:懂認錯,你會更紅
挨罵後,還能被主管賞識嗎?答案其實是肯定的。
日本重要智庫PHP研究所的總裁江口克彥,曾經擔任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機要祕書長達23年,極得松下幸之助的賞識,在他所著的《嶄露頭角的成功法則》書中,清楚詮釋了「懂認錯,主管更開心」的日式挨罵哲學:
挨罵時,不該因為挨罵發脾氣,或者急著找藉口,為自己做對了的10%、20%的部份辯解,就算自己該負的責任只佔其中的5%,下次連5%的錯都不要再犯,這才是促進自己成長的祕訣。
過去我也經常挨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罵。我會在被罵的隔天一大早去找松下先生說:「昨天的事真是抱歉,我知道我錯了。」松下先生聽了後通常會說「哦,你懂了是嗎?很好很好。」然後面帶笑容。之後就跟平常一樣與我談笑風生。
挨罵之後,下屬要趕快改變兩人之間的氣氛。不趕快把罵人、挨罵的關係做個了結,上司心裡會存疑「罵是罵了,可是不曉得他是不是真懂我的意思了?」心裡還留著不安。下屬則會心懷不滿,想著「為什麼要這樣罵我?」在彼此各有心結之下,兩人也就無法建立信賴關係。
我曾經數度目睹松下先生責罵部下。可是每當部下一走出他的辦公室,松下先生總會淡淡地吐出一句「他真的懂我的意思了嗎?」後來我自己也帶人,手下也有部下時,才發現罵人的人心情絕不愉快。沒有人罵了人以後還能繼續維持好心情。最好的情形就是不必罵部下,部下就能順利完成應做的工作。
上司罵過人之後,心情一定很不是滋味。所以當挨罵的部下事後主動採取行動,上司心裡一定特別開心。不僅是開心,上司心裡還會認為這個部下「真是個了不起的傢伙」、「這個人很優秀,有前途」,上司會認為下屬已經重新將自己責罵的內容咀嚼一次。做到這個動作的人,一定能不斷地成長。
主管疲勞轟炸時的自我昇華法
當主管就是沒來由地像轟炸機似的愛罵人怎麼辦?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教授羅伯.蘇頓(Robert Sutton)在他的暢銷新作《消滅混蛋的法則》中,給予無法逃離現有環境的上班族以下建議:
1. 不自責,將困境視為過渡
學者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研究顯示,當人們認識到這項困難是「暫時的」,「不是因為自己的錯」,也「不會毀了我的生活」時,就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恢復力也會增強。
像迪士尼樂園就用類似認知行為療法的方式訓練員工,他們教導員工,當面對一群不停叫罵的客人,要去想像這群客人是因為他們所碰到的糟糕經歷,才會充滿敵意。比如想像他們的車子壞了、或是剛在大雨中被淋得溼透,如此就不會把客人的憤怒當成是自己的錯,也不會因為怪罪客人而生氣。
他們也教導員工要把辱罵當成是暫時的,所以不需要為了它毀掉自己的好心情,因為如果你繼續微笑,把客人當做VIP來對待,其他99%的和善客人就會給予很好的回應,甚至可能會使得生氣的客人變得比較友善。
2. 專注在好事與美好未來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快樂與否,會取決於期待和真實狀況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如果你一直期待發生好事,但沒有發生,你就會一直不開心。
超齡卡位戰
所以,最好對混蛋主管有比較低的期待,別期待他們會有所改變,但是要相信自己會毫髮無傷的度過那些苦難。
把精力集中在好的事情上。當老闆對你好或展現對你的重視時,你感到高興,當他們故態復萌的時候,你也不會失望。
此外,樂觀期待你嚮往的美好未來,將會幫助你在困境中存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