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2014/7/21 「人人應培養美感力」

人人應培養美感力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4/7/21
口述/徐重仁;採訪整理/洪懿

我在閒暇時,喜歡去逛逛商店,看看店裏的商品跟擺設。然而,有很多獨立店看了就不會想進去,商品展示的方式一點都不賞心悅目。還有,我常看到有些商家很努力,把產品做得很精緻,一點都不輸給國外,可惜包裝及設計不行,有些看起來很粗糙,質感也不足,整體來說,就是少了一種美感。

事實上,當消費者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了,就會往上提昇,對美感有更高的要求,現在臺灣的社會就是慢慢走到這個階段。

我常告訴大家,當一個顧客站在貨架前準備購買商品時,你無法讓他在三秒鐘內下決定,就已經沒機會了。意思是說,消費者要不要買你這件東西,是瞬間就決定的事,他第一眼喜不喜歡,就判定商品的生死了。

顧客過去可能沒買過、沒吃過這個東西,你要讓他立即選購,得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行。吸引力是什麼?完全是包裝、美感的表現,看起來很漂亮的東西,就會讓人想要買。當他買了之後,覺得品質好,下次就會重複購買。

我在超商時曾開發很多自有商品,把一些零食、飲料重新包裝。為了做這件事,我還在日本成立一個辦事處,請日本的設計師設計。他們會去發想,不同的商品要怎麼設計才會有美感。日本的設計師在這方面比較成熟,臺灣的不是不好,而是比較隨性、沒什麼主張。

我推動這種質感的觀念花了很多時間,因為大家感覺不出來。

也有人認為,不過就是一包餅乾而已,包裝美不美,消費者分辨得出來嗎?消費者其實會有感覺,只是講不出來。他在那種意境當中會覺得很舒服,雖然無法確切說出來美在哪裏,但會有整體的感受。

不管做不做生意,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培養美感。那是一種能力,無論是對個人或商業應用上,都有加分作用。你一直在做有質感的事,最後人家對你的認定就是不一樣。企業有形象,個人也要有形象。

美感這件事,很難用言語解釋清楚。美有很多種表現方式,有色彩的美,也有調和的美,不能一概而論。對我來說,美感就是整齊、乾淨,以及均衡,同時它也是平易近人的。當然,人不是生下來就具有美學素養,而是需要累積的。

小時候,我的家境還算不錯,加上父親很有藝術氣息,因此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跟著名師學畫。在那種環境中,我們會去欣賞美的事物,老師在畫畫,我也會在旁邊看,慢慢就會對美有感覺。

到歐洲的時候,常看到老師帶著幼稚園的小朋友去參觀美術館,小朋友安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解。在那種環境中長大的小孩,自然也會對美有感覺。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機會,倒也無妨,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去學習,同時也把學到的美學素養運用到各種面向上。

再舉個例子,二十幾年前,我不知道如何穿衣服,在不同場合也不太懂得穿搭。於是,我就去翻閱時尚雜誌,看裏面的模特兒都怎麼穿西裝、怎麼穿休閒服,然後把適合自己風格的照片剪下來,分門別類貼好。如此一來,我就有一本屬於自己風格的剪貼簿,往後只要有不同場合,就有參考的服裝依據,久而久之,自然就懂得怎麼穿搭,也不用常買新衣服。

我覺得,看場合穿衣服是很必要的,它會影響別人對你這個人的整體觀感。多年前,我和黃千里(現為統一蘭陽藝文中心總經理)一起到日本出差,邀他隔天早上一起去飯店對面的日比谷公園運動。第二天一早,我穿著運動服、帶著相機在大廳等他,卻看到他穿著西裝下樓。他覺得無所謂,但我當時就告訴他一句話:「做什麼要像什麼,既然要去運動,就應該穿運動服裝,而不是西裝褲跟皮鞋。」

其實,多數人都跟他的想法一樣,不會特別去講究這個,但很多事情就是因為多了一點「講究」,而突顯出你的與眾不同。不是說要穿得很華麗,也不必用名牌,但你一定要用心,要讓人感覺舒服。

再說一個故事,我曾去參加一場宴會,會中邀請了很多國內外企業家。當時,有個日本人坐在我旁邊。上菜時,服務生在每個人面前擺了一條魚,我的魚頭擺在右邊,尾巴朝左邊,但那位日本人的魚頭卻是在左邊,尾巴朝右邊。他覺得很不舒服,因為這樣畫面看起來不協調,但擺盤的人覺得沒什麼啊,那就是不夠講究。

還有一次,朋友邀請我到宜蘭的一間餐廳吃飯。這家餐廳標榜無菜單的特色料理,生意很好,聽說要好幾天前訂才有位置。但是,當服務生把菜端出來時,我嚇了一跳,他們竟然用一個大鍋來裝湯。我一直想不通,大家怎麼會喜歡這個,我是覺得滿粗魯的,其他人覺得很好玩,認知不太一樣。

臺灣人做生意很多地方就是不講究,商店、攤販混雜在一起,大家也很習慣,甚至還覺得那是我們的特色。當然,臺灣現在做得比以前好很多,餐廳也開始講求顏色搭配,一個料理盤端出來,會看到色彩及擺盤都經過設計。只不過,目前仍處在參差不齊的階段,還有很大的提昇空間。

美感是很個人的事,如果想提昇自己的美學素養,我建議每個人可以儘量去觀察身旁美的事物。像我在拍照時,習慣從美感的角度來思考,如果角度抓得好,臭水溝拍起來也很美,而這也會反映到我對事情的看法。

我比較能夠從雜亂的事物中找到順序與條理,對待事情的態度也比較淡定,不太會去看一個人的缺點,而是取其優點。人本來就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就看你是從哪一個角度去看他。很多事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你從生活中慢慢去薰陶、累積,慢慢地,你的氣質、品味會不一樣,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