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同學」被領導,「壞同學」當領導
第五章 Part5 「衝動是魔鬼」的不同詮釋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報
~ 「好同學」被領導,「壞同學」當領導 2014/7/25
魔鬼:衝動是魔鬼──我是魔鬼,所以我衝動
「壞」同學永遠都是「不安分」的傢伙,對於不公平的待遇,他們會據理力爭。小的時候,在學校裡,他們愛和別人吵架,吵出一個是非黑白;他們也愛和別人打架,在實力上和他人一決高下。
步入社會,走入職場,他們依舊不安分,如果他們對上司的安排或者做法不滿,他們就會怒氣衝衝地直接去和上司理論。他們有著魔鬼一樣的霸氣,他們不會讓自己受到委屈。
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可是如果不讓自己「衝動」一下,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自己如何才能突破自我,達成更遠大的目標?
毛毛蟲必須有突破蛹的衝動,最後才能變成蝴蝶;人有了衝動,才會為自己鬆綁,推開自己的束縛和羈絆,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壞」同學的衝動就像是一種魔力,有了這種魔力,他們最終會化腐朽為神奇。
楊琇珍原本讀的是一般的三流大學,因為始終提不起興趣讀書,她中途輟學,學起了美妝。
對於美妝業,她覺得前途不可限量,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在現在這個到處充滿著競爭的社會,如何打扮好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更充滿活力,已經成為每個人都關注的焦點。
琇珍開始學習美妝後,由於有興趣,所以學得很快,在幾位美容師的帶領下,她掌握了很多美容的方法,自己的技巧也越來越熟練。
在美容會館待了一年後,她感覺自己的技術水準已經可以出師了,可是老闆仍舊只發給她學徒的薪資。她很心急,自己在這上面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又學習了這麼長的時間,她決定向老闆提出調薪的要求。
但老闆說,琇珍是一個新人,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要多積累經驗,所以叫她先安心工作,之後總有一天調薪的。
但琇珍不想再耗下去,她感覺在這種老闆手下做事是沒有什麼前途的。於是第二天,她就向老闆遞交了辭呈。老闆還要她再考慮一下,同事們也都勸她不要那麼衝動,但她去意已決。
半個月後,她成功地找到一份美容指導顧問的工作,她的一時「衝動」讓她放棄了之前的一萬九千元的學徒薪水,而是找到了一份底薪四萬五千元的新工作。
楊琇珍的選擇源於一時的衝動,她只是不想再耗下去了,面對老闆的血汗壓榨,她不想在那裡苦等老闆「大發慈悲」的那一天,她要快速拿到高薪。
「壞」同學不喜歡漫長地等待,在他們的眼中,等待無疑是一種煎熬,當他們對局勢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後,他們就會朝著更有利的方向邁步。他們雖然課業成績不好,但對於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上手也很快。以楊琇珍為例,自己待了一年的美容會館,她可以毅然放棄,而最後她也找到了薪資翻倍的工作,這不得不歸功於當時的「衝動」。
「壞」同學有時候不會「深思熟慮」,也不會「高瞻遠矚」,對於自己眼下看不到希望的事,他們會選擇放棄;在他們的邏輯裡沒有「明天」,只有「今天」,他們是活在當下的一群人,他們更注重此時此刻自己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他們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衝動。
「壞」同學不是「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智者,他們秉性率真,說話做事都是隨著自己的心意,他們往往不怎麼考慮做了之後的後果。這樣的衝動其實有一種催化作用,「壞」同學的衝動讓他們「一飛沖天」,從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座標,為自己贏得不平凡的事業。
天使:衝動是魔鬼──衝動不可取,千萬要理智
「好」同學是與世無爭的天使,在「好」同學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欣欣向榮的,他們知書達禮,務求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涵養、有品性、有水準的人。
遇到不公平的事,受到屈辱之時,他們鮮少動怒,他們總暗示自己要保持智者的灑脫與豁達;他們有著天使般的包容心,在他們的骨子裡,有一種理念叫「小不忍則亂大謀」。
「好」同學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很不認同「壞」同學的衝動或者意氣用事。所以,聰明的「好」同學告誡自己,遇事冷靜,萬萬衝動不得。
「好」同學把衝動貶得太低,但如果他們的工作中沒有衝勁,不敢做出改變,又怎麼獲得長遠的發展呢?
張齊凱是一個剛走出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他左手握著台大的畢業證書,右手拿著一大堆證照,他希望自己那些專業的廣告知識能幫助自己在廣告業一鳴驚人。
對於未來,他有很多的想像,他很快就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文案企劃的工作,隸屬於創意部門。
因為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特別地用心,對每天的工作內容都充滿了期待。
公司裡人來人往,很快大家都彼此認識了。在他辦公桌隔壁的,是已經工作兩年的吳海恩,他們兩人是同一年次的。海恩學歷不高,但為人爽快,不久他倆就成為了好朋友。
幾個星期下來,齊凱發現公司裡接的廣告業務都是關於蟑螂藥、老鼠藥之類的案子,這讓他很苦惱。本想著在廣告業大展宏圖,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結果,他有點無所適從。
一次,海恩對他說:「嘿,我們走人吧,別繼續待在這裡了,寫那些文案搞得我都想吐了。」齊凱說:「但我們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也許這只是剛開始,之後或許會不一樣啊。」聽他這麼說,海恩心裡並不認同。
經過這次後,齊凱開始想,到底是哪裡出了錯呢?然後,他把責任歸結於自己沒有全面地看待問題,沒有換位思考。在和經理交流後,他才明白,這些廣告是公司定位的關係,由於市場分眾,公司必須先從類似的案子開始接手處理,等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開始引進新的業務。了解到這一點後,他在工作中表現得更積極了,主動與廣告主交流,盡力滿足廣告主的需求。
而吳海恩呢?他最終選擇了辭職,離開了公司。
海恩離開前,給齊凱打過電話,說自己打算要去別的公司發展,因為他想做的廣告不是現在的這些案子。齊凱為好朋友的離開感到惋惜,他責備朋友一時衝動,不該說走就走。
但六個月後,齊凱自己卻完全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他在公司裡還是要寫很多的除蟲藥文案,但他不知道公司何時才會成長到足以引進新的業務。這次,他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說服自己更努力地做下去。
後來,海恩寄了封電子郵件給他,上頭寫道,他現在人在做房地產廣告,薪資已經是原本的十倍,問齊凱要不要幫他找個缺,大家一起打拚。
齊凱收到郵件後,回覆道:「我再考慮考慮吧,不能一時衝動說去就去,再說,我已經在這公司習慣了,要離開重新適應不是這麼容易的。」
張齊凱放過了一次可以離開的機會,他一直在自我暗示要留下來;在工作中出現不如意的情況時,他總會先分析自己的問題,讓自己沉靜下來,以至於當他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安撫不了自己內心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因為等待太久,已經被「套牢」了。
「好」同學就是這樣優柔寡斷,他們處變不驚,以自己的不變應萬變,但事情並不會總是按著預想的軌道發展,他們的一成不變以及不肯果斷,使得他們喪失了很多的機遇。案例中的張齊凱即使在收到好友的電子郵件時,也不願衝動一下去展開行動。
實在不能一直再這樣「冷」下去了!「好」同學們不妨熱血一次看看,跳出限制自我的安全感,衝動有時候並不是錯,錯的是「好」同學把當機立斷的選擇當做是一時的衝動,他們始終無法超脫自我。
「好」「壞」對比分析
▼「壞」同學的衝動有時候是一種勇氣和膽略;「好」同學的冷靜有時候也暴露了自己懦弱、優柔寡斷的一面。
▼「壞」同學總是隨機應變,他們活在當下,即使做事冒失、衝動,卻會在該熱血時努力爭取自己的利益;「好」同學習慣一成不變,他們寄希望於未來,忍受當下的不公和勞累。
▼「壞」同學的衝動有時逼自己敲開了成功的大門;「好」同學的沉靜有時在無意識間,讓自己只能一直守在成功的門外。
▼「壞」同學比「好」同學更活躍,他們不甘屈居人下,他們更容易成為某一領域的領袖人物;「好」同學處事謹慎,考慮太多,邁不出步伐,他們只能當某一領域的小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