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2014/7/30 「職場黃金10年 必修生涯學分」

編輯小語

2535 決定人生成就高低

人生成就高低,幾乎就取決於2535歲這「關鍵10年」。從工作態度、專業能力、功績表現到人際關係,若能修好13個生涯學分,就不會到35歲以後,職場危機接踵而至。


職場黃金10 必修生涯學分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7/29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編輯部

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 20140730
閱歷豐富的職場導師,不僅可給你專業的指點,
還會教你如何做人做事、協助你找出生涯方向

生涯學分1:延後享樂,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暢銷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裡的主角阿瑟與他的老闆喬納森,兩人聰明才智不相上下,但喬納森是億萬富翁,阿瑟卻只是他的司機,究竟為什麼?答案就在書中提到的一項史丹佛大學實驗:研究人員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每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或是等15分鐘;若願意等,就可以多得到一塊棉花糖當獎賞。實驗結果發現,願意犧牲眼前當下好處、以換取更多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的成就,顯著高於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

「棉花糖理論」的啟示,就是看長不看短,願意先苦後甘的人,比較容易取得成功。在生涯經營上,一個有高度危機意識的人,通常也是這種「延後享樂」者,願意放棄眼前的享受,儲備應付不時之需的存糧,以提高人生的安全係數。

生涯學分2:從高兩級的視角看問題

「格局決定結局」,若能站在比你現在職位高兩級的格局來看問題,很多事情就會豁然開朗。

禾悅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崇領表示,有些人做了很久,卻永遠像個生手,搞不清楚公司想要什麼;而有些新手才剛接任這份職位,卻馬上能進入狀況。學習力高低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後者通常有個好習慣,就是「從上位者角度來看問題」,知道什麼才是符合公司整體利益的事情。

李玉娟曾在花旗銀行擔任人資主管,她在評估儲備幹部是否有潛力時,觀察重點之一就是「能不能從更高的位置思考」,「思維愈接近高階主管的人,升遷通常都會比較快。」

要如何學會跳兩級思考呢?「開會」就是最佳的學習教室。「會議絕對不是枯燥的例行公事而已,」Nokia行銷協理余倩梅強調,特別是參加跨部門的會議,「你可以從會議中,摸索出公司最關心的事情是哪些。」

其次,就是多跟上級溝通。有些公司會安排主管擔任「mentor」(業師),要善用這個制度,多跟業師學習,有助於學習跳級思考。即使公司沒安排「業師」,也不妨自己找一個優秀主管做為「role model」(標竿),平時多觀察、多接觸、多請教。

生涯學分3:找到值得奮鬥的目標

拿下2009年奧斯卡金像獎影后的英國演員凱特溫絲蕾,在上台領獎致詞時,提到她在8歲,就在浴室裡拿著洗髮精的瓶子,「演練」獲得奧斯卡獎的場面,沒想到,童年夢想真有實現的一天。

「人因夢想而偉大」,人生必須找到一個值得奮鬥的目標或理由,才不會虛度青春。

設定人生目標時,不妨以「10年」作為單位,思考屆時的自己,應該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會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成果和貢獻,再落實於10年計畫中,按照藍圖循序漸進,這樣一來,每一分鐘你都會距離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愈來愈近。

仲量聯行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吳瑤華,在瑞士念完旅館管理後返國,任職於知名飯店,招待過許多知名藝人,「這份工作很好玩,但是30歲之後,工作就不能只有好玩而已!」因此,她毅然在26歲那年換跑道,轉到商用不動產業,誓言要做到這一行的佼佼者。設定目標後,她以10年的努力,讓仲量聯行的市占率,從低於10%大幅度倍增,她個人身價也扶搖直上。

30世代有些人太缺乏危機感,沒有目標地渾噩度日;有些人則相反,對未來充滿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從。華頓國際企管顧問總經理李飛彤的建議是,「如果不知道下一步在哪,就先把現階段做好。」

「每一份工作經驗,都與你的往後有所連結,」李飛彤說。認真經營當下,就等於經營自己的未來,萌生危機意識的你,與其乾著急、窮焦慮,不如做好手邊工作,時間到了,機會之神自然會降臨。

生涯學分4:補強自我關鍵弱項

企業在制定營運策略時,經常採用SWOT分析,檢視本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市場上的機會和威脅。同樣的手法,也可運用在個人職涯經營上。

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以賽車為例,決定一支車隊速度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那一台車,而是吊車尾那一台,它會拖慢整個車隊的前進。職場工作者也一樣,即使你有很多強項競爭力,但往往一個「關鍵弱項」,就會拖垮整體戰力,你非得克服這個瓶頸不可。

有時候,弱項不見得是急迫的「致命傷」,卻可能局限你未來的發展。例如,有些人技術能力很強,但是不喜歡跟他人互動,雖然可以應付工作上的專業要求,但是未來比較沒機會更上一層樓,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因此最好趁早檢視,看自己「敗」在哪些關鍵能力,然後像拼圖一樣,有計畫地逐一補齊。

生涯學分5:在專業領域成為專家

勤恆企管總經理陳蕙兒指出,2530歲時,還可以try and error,從錯誤中摸索學習;過了30歲,就必須在一個領域裡成為「專家」,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以及不可取代性。

知世網絡副總經理蔡秀麗曾經在面試時,被問到「妳覺得自己在公司或業界排名第幾?」當場她呆住了。後來她自忖,這的確是個好問題,可以幫助自己盤點專業能力,「年輕人應該不時問自己這個問題,確保自己的能力在水準之上。」

生涯學分6:至少要有一件代表作

戰功,決定了你是大將之才,還是平庸的小職員。如果每天忙於工作,「苦勞」很多,卻拿不出具體的戰功,當然很難被重用。

戰功若能轉化為具體的數字,就更具說服力,以業務人員來說,業績表現就是最好的戰功;內勤人員也一樣,像人資參與組織流程改造,替企業節省費用(金額數目);或是努力招募,引進優秀人才(人員數目),都是戰功的一種。

藝珂人事顧問總經理陳玉芬指出,從企業主的角度來看,如果員工能具體地說出自己對公司的貢獻,代表他腦袋清楚,而且很懂得經營自己,不論是升遷,或是薪資的調整,當然更容易出線。

生涯學分7:為老闆完成一項高難度任務

「將才」遇到高難度任務時,不但不會閃躲,還會積極爭取,以求建立戰功,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就是絕佳的例子。

早年他在日本運動器材公司Kawasaki任職,當時公司連一部電腦都沒有,但王國雄認為電腦化是未來的趨勢,便主動向老闆提議,老闆把這個任務交給他負責。

逢甲會計系畢業的王國雄,雖然對電腦軟硬體一竅不通,卻沒有打退堂鼓,他苦讀相關書籍,並透過競標的機制,請各大電腦廠商來做簡報,而他也趁機「上課」,有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廠商,不但成功達成電腦化的使命,還替公司爭取到政府200萬元的補助。

因為有戰功,王國雄在升遷嚴謹的日商公司,創下一年連升6級的輝煌紀錄,而他的專業職能中,也增添「資訊」這一項,對於日後參與王品的創業,助益良多。

代理TOEIC測驗的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分析,當老闆交辦一件棘手的任務,代表他正在考驗你的實力,如果能夠「救火」成功,對你的信任感自然大增。

生涯學分8:不計較是成功的開始

李飛彤點出年輕上班族的通病:「別的不學,只學會和公司『計較』,計較公司沒有什麼、不給你什麼,但倘若公司通通都有,為何還需要你?」

聯聖企管董事長陳宗賢常為各大企業開辦新人的職前訓練,特別是公司重點栽培的「儲備幹部」,培訓期的要求更嚴格,往往訓練結束時,留下來的不到錄取人數的一半,而這些存活的菁英,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不計較工作」,只要上頭交辦就全力做到好。

陳宗賢當年第一份工作,是在震旦行擔任人資,他對上級交辦的任務從不說「No」,同事不願意做的事,他都概括承受,不計較的態度深受主管賞識,4個月就從小職員升副理,10個月升祕書室經理,最高紀錄同時兼任4個部門經理。

不計較的人雖然得多吃一點苦,但樣樣事情都肯做,讓主管看見你不同的可能性,發展空間當然更寬廣。

陳蕙兒20多歲時,常代替總經理對外做簡報、演講上課,別人眼中的苦差事,她卻甘之如飴,「因為推掉麻煩事,等於推掉了機會。」雖然需要花很多時間準備,但也造就她的演講授課技巧,為日後成為企管顧問奠定基礎。

生涯學分9:人生至少要有一次冒險

博恩崔西說:「害怕失敗是成功的最大敵人。每個人都有恐懼,但勇敢的人面對恐懼、控制恐懼,而怯懦的人逃避恐懼。當你直接迎戰恐懼,它就會變少、變小,小到抓不住你;如果你轉身想逃跑,它會愈變愈大,最後占領控制你的心。」

要走出「害怕失敗」的心理,就必須勇於冒險。張德芬就是一個勇於冒險的人。進入IBM之前,她一直有個夢想,「進一次大公司,學習國際級企業的做事方式與文化。」因此「高齡」38歲時,她決定辭掉原本高薪的工作,以「編制外」的特別助理身分進入IBM,待遇和原先擔任培訓顧問,一天可賺45萬元相比,簡直是天差地遠。外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對張德芬而言,卻是審慎評估後的冒險嘗試。1年後,她轉為正式員工,薪水也漲了一倍,很快就晉升為亞太區重要軟體部門的行銷經理。

生涯學分10:人生一定要交8種朋友

美國知名作家湯姆雷斯(Tom Rath)認為,一生當中一定要有8種朋友:「推手」擅長鼓勵,把你推向目標終點;「支柱」永遠站在你這一邊支持你;「同好」跟你興趣相近,可以建立親密友誼;「夥伴」只要有需要,總會在你身邊;「中介」可以搭起橋樑,幫助你得到想要的東西;「開心果」擅長發掘正面能量,讓你有好心情;「開路者」可開拓你的視野,鼓勵你迎戰新機會;「導師」可以給你建議,找到正確方向。

富士達保險經紀總經理廖學茂強調,「人的一生中一定要交幾個正向積極的朋友,遇到問題去求教,你才會變得積極樂觀。」

蔡秀麗建議年輕人,要整理自己的朋友清單、設法擴大交友圈,不要只局限於同事圈、同學圈,最好還有其他幾個「大圈圈」,例如興趣圈、上課成長圈等。

生涯學分11:找到自己的職場導師

念書需要良師,進入職場更需要良師。閱歷豐富的職場導師,不只能夠幫你在專業上精進,還會教你如何做人、為你找出生涯方向。

陳玉芬發現,很多不停跳槽的人,問題就出在缺乏職場導師指引,因而看待工作時,只會從自己或是同儕的角度,「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一般來說,主管就是最好的良師。找導師不需要找得「太遠」,職位比你高一階即可。另外,也可以同事或客戶為師,只要對方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就應該虛心受教。

生涯學分12:多與成功者為伍

安麗創始人之一理察狄渥斯說:「置身在一個追求成就的環境裡,你比較有機會建立正確態度、採取正確的行動。」

「多接近成功人士,不僅可近距離觀察他們成功的因素,你也會感受到自己必須成功的壓力,」輝瑞大藥廠人資副總經理薛光揚說,這就是一種「帶動效應」。學習成功人士的行為模式、思考邏輯,你會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生涯學分13:會做事,也要會自我行銷

想通往「發達之路」,除了努力與專業,還必須懂得包裝行銷自己。「如果你想年薪百萬,靠的是專業;如果你想年薪300萬,除了專業之外,還要建立個人品牌和服務能力,」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陳文敏說。

在這個競爭的年代裡,小到做簡報、開會,大到找工作、談生意,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行銷自己。你必須懂得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增加個人能見度。

凡是銷售長紅的商品,絕對是品質好、口碑佳。打造個人品牌也是同樣的道理,濤濤國際企管總經理林濤說:「品牌的前身絕對是『品質』。」?

一個人的品牌形象經營得再漂亮,若是缺乏信用,品牌價值完全變零。林濤比喻,「說」這個字是由「言」及「兌」字所組成,換言之,你說的話每次都能兌現,自然人家就相信你、信任你做的承諾。

林濤早年當汽車業務員時,8年賣出了1,336輛汽車,創下台灣汽車銷售史上前10名的紀錄。其中有一大部分客戶,來自於舊客戶的口碑介紹,「當客戶全心相信你的承諾時,這就是你的信用。」

同樣在企業顧問業,陳蕙兒表示,「想擔任顧問,首先要讓人信賴,」必須幫客戶保密、不隨便八卦,也絕不洩露客戶提供的商情資訊。

若是原本答應客戶的事,後來因故做不到,蔡秀麗會主動告知客戶、絕不欺瞞,並且想辦法提供替代方案。她深信,一個人的信用要靠點滴累積起來,你的每一個工作表現都代表了你自己,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很多人工作一做不好就跑,完全不知道這對自己的信用傷害非常大。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六月號(454)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