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 現代農夫的田園夢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7/29
撰文◎羅梅英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有機飲食成為風尚,不但門市通路遍地開花,也帶動有機農業飛躍成長。根據統計,2010年國內有機栽培農戶有1,778戶、種植面積達4,043公頃,短短5年內農戶數成長87%、種植面積增加203%。
雖然有機農業正夯、被視為台灣農業的新出路,但北新有機休閒農場主人簡連生直言:「有機栽培很辛苦,最困難的莫過於『養地』不容易,平均約需5、6年時間。」
父親噴農藥罹患癌症 決心走有機之路
簡連生1997年開始投入有機栽培,一路跌跌撞撞、摸索研發出一套有機栽培法,北新不僅是全國第一家獲得有機認證的休閒農場,他本人也獲得「2005年神農獎」的殊榮。
簡連生原本從事家具製造批發,從小家裡務農,父親因長期噴灑農藥,罹患癌症辭世,促使他決心實踐有機農法,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但剛開始只有理念、沒有技術,北新農場飽受蟲害之苦,收成少得可憐,簡連生連續4、5年入不敷出,只好靠老本過活。
選擇「撩落去」的簡連生,自己看了很多書、也繳了不少學費,還尋求農業試驗所、學術單位的協助。他強調,「遇到問題除了要懂得找資源,自己也要設法改良,才能找出解決方法。」
獨門祕方對抗病蟲害
病蟲害的防治,攸關收成的多寡,只要治蟲有效,就能大幅提高收成及獲利。皮膚黝黑、帶著莊稼人憨厚氣質的簡連生,一提到自己的獨門蟲害防治法,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密技1 生態工法分區輪作
簡連生笑稱:「我的有機農場講求生態工法,像蓋房子一樣也有容積率、建蔽率,」北新有機農場總面積3公頃,種植面積只有1.8公頃,有1.2公頃作為綠地。
廣大的土地上,有30~40棟的簡易溫室,採取分區種植、隔離控管,以免病蟲害發生時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另外,同一區採「少量而多樣化」的綜合耕種,栽培數種不同的蔬菜,以及不同科的輪作法,如十字花科(白菜、高麗菜、青江菜等)與菊科(萵苣、茼蒿等)輪流耕種,以降低蟲害。
在蔬菜採收完成後,簡連生會讓土地休耕、仔細地翻土,將雜草除乾淨,讓躲在土壤裡的昆蟲及其幼蟲無處遁形,「這樣子土就很乾淨。」
密技2 植物防治法栽植柏樹
只要有青菜的地方,一定會有昆蟲在附近伺機產卵、覓食。於是,簡連生在菜圃溫室外種植成排的柏樹,「木本植物散發的芬多精,比草本植物來的高,可以擾亂昆蟲的前進方向。」這些柏樹就像是守衛菜園的哨兵,濃郁的芬多精阻斷不少蟲害。
密技3 生物防治法誘捕害蟲
走進溫室菜圃,一畦畦的菜園旁立著一塊黃色木板立牌,這並不是種植什麼蔬菜的告示牌,而是有專利的「黃色黏板」,就算澆水也不減黏性。利用昆蟲喜歡趨近黃色,用來黏芽蟲和蒼蠅、飛蛾等。
另外,掛著的保特瓶用的是「費洛蒙」防治法,裡面放著吸引公昆蟲的雌性費洛蒙,用來誘捕公昆蟲。
密技4 資材防治法調製獨家有機肥
很多人很好奇,北新農場為什麼飄著濃濃的中藥味,原來,這是簡連生獨家研發的「中藥有機肥」味道。
簡連生從有GMP保證的製醋工廠,回收製醋的殘渣,包括八角、茴香、大蒜、洋蔥等,並加入製醋過濾雜質剩餘的「矽藻土」,經過3~4個月的發酵,製作成固態堆肥。
中藥有機肥的八角、茴香味道強烈,驅蟲效果非常好,而且還可以改善土質、增加產量3成以上,蔬菜也變得更甜、更清脆。
除了中藥有機固態肥之外,簡連生還有另一個獨門武器,就是全素的液態肥。
許多有機農戶用的有機肥來源為,雞、豬、牛等動物的排泄物,但是簡連生擔心衛生以及抗生素殘留的問題,寧可用農場採收完的殘葉菜根,添加植物活化酵素、米糠、豆渣等,加以發酵、製作成液態肥料。
簡連生自豪地說:「在北新的堆肥室完全看不到蒼蠅,而且種出來的蔬菜為『全素』的,沒有任何葷的成分在裡頭。」
所有的害蟲都有天敵,簡連生也曾試過「以夷制夷」方法,養瓢蟲、椿象來吃菜蟲,但效果不佳,「蟲吃菜更快。」他認為利用微生物方式,從根本改良土壤,效果最佳。
培養土壤益菌 給蔬果喝負離子水
除了肥料大有學問之外,北新有機農場用的水也大有來頭,簡連生斥資近百萬元添購奈子科技製水機,用「奈子科技負離子水」來灌溉青菜。
簡連生解釋,土壤裡有壞菌和益菌,壞菌喜歡酸性的水質,益菌喜歡鹼性的負離子水,所以,用負離子水灌溉可以抑制壞菌,讓中藥有機肥和液態肥的益菌充分發揮功效。
北新農場的蔬菜喝負離子水、吸收中藥堆肥長大,因此看起來格外青嫩翠綠、完全沒有任何蟲咬的痕跡,賣相非常佳。簡連生以「NH北新有機疏菜」為品牌, N代表Nature、H代表Healthy,簡連生笑著說:「沒錢找人做品牌,只好自己來。」
辦體驗教室 不走零售通路
北新有機蔬菜的驗證機構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走宅配的通路,沒有上一般生機店通路。簡連生表示,如此可提供顧客物美價廉的有機蔬菜,平均售價便宜3成左右。長期下來,簡連生培養的主顧客占8~9成之多,「這樣才有餘力開發新市場。」
簡連生和一般有機農戶最不同的是,成立了農業體驗教室,提供中小學、親子家庭、宗教團體來此體驗農業生活,從認識有機、栽種、採收到生機飲食一應俱全,「最大的好處除了推廣有機理念,還可以吸引潛在客群。」
「消費者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行銷,」靠著顧客口耳相傳,北新有機蔬菜平日採收量約100~200台斤,假日提高為400~500台斤。
雖然技術改良有助於提高收成,但「也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簡連生說,務農得看天吃飯,隨著氣候變遷,栽種農作物的變數也增多。
最大風險 就怕地主收回土地
簡連生認為,想要做這一行,一定要對農業很感興趣,才能找到工作的樂趣,否則無以為繼,許多參加農委會「漂鳥計畫」的年輕人就是因為太辛苦、最後撐不下去。
務農就要忍受日曬雨淋,箇中辛苦不足為外人道。簡連生細心呵護每一株蔬菜,對苗圃付出的心力尤鉅,天冷怕它們凍壞、天熱怕它們枯萎,颱風季節更是繃緊神經戒備。他已經好久沒有和太太一起出遠門,因為家裡至少得有一個人留守才行。
目前國內有機農戶多半小規模經營,簡連生認為,種植面積太小的話,達不到經濟規模,且無法休耕養地。若是租地耕種,「很大的一個風險是,等到你把地養得差不多,地主卻要收回。」
投入有機栽種的初期,簡連生總計「燒」掉好幾百萬元,「做有機就像是看好『績優股』,不能炒短線,」簡連生說。想投入這一行,必須要有資金,而且得有長線經營的心理準備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