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2014/7/30 「澎湖電動機車補助,進到誰的口袋?」

澎湖電動機車補助,進到誰的口袋?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7/29
2014-07-28 Web only  作者:陳寧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730
圖片來源:鍾士為(圖為在澎湖岸邊騎電動機車的三名男女)
 節能減碳已成為全民口號,經濟部多年來也持續在澎湖推動「低碳島」計畫,除了廣設風機、太陽能發電設備,也努力推廣觀光客騎乘電動機車,卻發生業者疑似領取高額補助後賣回台灣的亂象,政策成效值得檢討。
 
今年四月中,《天下》記者到澎湖採訪「離島SOS」專題時,在馬公最熱鬧的市中心區想租電動機車,連續詢問了好幾家業者,卻都面臨「沒車可租」窘況,實地走訪設置在各旅遊景點的充電柱,更是乏人問津。

為什麼現實情況和政策「差很大」?一位業者直呼:「低碳島,只是聽起來很浪漫」,他表示,光是租用一般機車的遊客,就常常騎到半路沒油,他們只好派人出去把人和車「救」回來,一旦遊客騎的是電動車,續航力更低、充電站又更不普及,業者們評估後,覺得只會增加不必要的困擾,也增加成本,紛紛打退堂鼓。

事實上,澎湖的電動機車補助高居全台之冠,每台最高可達三萬四千元,目前澎湖的四萬台機車中,卻只有三千台電動機車,普及率不但不高,還一度引發業者疑似詐領補助的爭議。

去年九月,澎湖地檢署檢察官吳巡龍,循線在碼頭查獲四百九十三台準備移到台灣的電動機車,由於補助辦法內規定,在澎湖購買的車輛,一年之內不得移出澎湖使用,檢方懷疑業者如此大規模移車,可能是想藉此賺取補助差額,(以台北市每台補助一萬元為例,每運一台車到台灣,就可以賺兩萬四千塊),因此進行調查。加上其中一家涉案的艾上綠能,還是總統馬英九力薦的模範廠商,一時引發軒然大波。

但今年一月,澎湖地檢署偵結不起訴,因為檢方清查之後發現,運到台灣的四百零六台車輛都是購買超過一年後才運走,業者沒有違反補助規定,無法認定有詐欺行為。吳巡龍受訪時也表示,雖然這樣的行為讓人感到有不合理之處,但既然沒有違法,他們也拿業者沒辦法。

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輛推動辦公室副主任張鴻喜坦言:「補助辦法確實是有一點小瑕疵」,他表示,去年事件爆發後,辦公室也前往澎湖清查四大受補助廠商,發現有十幾台車輛是在購買一年內就移到台灣,也已經跟這些業者追回補助款項。

張鴻喜表示,經濟部工業局給予電動車的補助金額是一致的,但各地方政府有權限加碼補助,所以才會出現各地補助金額不一的情況。而澎湖地區的加碼補助已經在去年結束,目前也正在研議要將各離島的補助金額統一。

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吳雙澤觀察,電動車在澎湖上路以來,不管是充電站的設置,或者電池交換系統的建構,仍不夠成熟。張鴻喜指出,除了持續在推行以超商做為交換站的人工電池交換系統,目前也有委託環保署研發自動電池交換機,但何時可以實際運用,還沒有確定的時間點。

在沒有打造出友善的電動車騎乘環境之前,政府不斷祭出補助辦法,相關優惠究竟是進到誰的口袋?對節能減碳的成效又是如何?今年五月,金門也開始推行電動車,向中華汽車購買一百部電動機車,放置在烈嶼(小金門)供遊客租用;但政府在馬祖推動電動機車,卻因為地形高低起伏、電動車馬力不足而乏人問津。澎湖的購車補助爭議雖然暫時落幕,政府對電動車政策的檢討和改進卻不該停下腳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