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掃是習慣 是一個生活態度
摘錄自:講義雜誌電子報 2014/4/14
文/徐重仁
現在服務業這麼發達,能不能吸引顧客回流,除了商品結構好、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佳以外,廁所乾不乾淨,也是影響客戶上門的重要關鍵之一。所以,一個公司經營的好壞,去看他的廁所就知道了。
我曾看過一個節目,討論什麼是幸福企業、幸福國度,其評斷標準不是錢的多寡、硬體設施的好壞,而是我們居住的環境中,是否乾淨清爽。至於環境包含一切,即使空氣也都是。一切都從清掃開始,讓環境乾淨、住得舒服,做事更起勁有活力,才是幸福。因此,公司好不好,去看看廁所,若髒亂不堪,肯定不怎麼樣。
清掃不是拿了掃具就可以掃,事前準備不容忽視,日本美化協會創辦人鍵山秀三郎覺得光是用講的不清楚,所以製作了規範手冊,並進行教育訓練。一般清掃,不是只有固定的掃廁所,例如街道的清掃、口香糖如何去除、垃圾如何分類、紙箱如何解體,都有標準作業流程,從中可以學到做事的方法跟順序,與工廠管理一樣,因此能實際應用在工廠管理和其他工作中。
清掃養成整齊和乾淨習慣,可以讓家裏不會髒亂,資料整理變得有條理,公司就不會亂七八糟,辦公桌也會很整齊。過去我在統一超,早期徵求加盟主時,公司會派人先去做家庭拜訪,因為若家庭內部都整理不好,要怎麼把店管理好?
清掃學習到的精神運用在工作上,營運成本也可明顯降低,在日本參與清掃活動的企業家,在企業內部即發揮實際的影響力。日本美化協會現任會長田中義人是電子供應商,他自己作清掃後,請同仁一起做清掃的工作,發現機器設備使用得更久,而且觀念也散開在公司內部,讓公司的運作更順暢。此外,愛知縣的義隆味噌製造工廠,社長佩服日本清掃活動創辦人鍵山秀三郎的清掃哲學,認同這是做人處世的重要概念,於是將清掃學習導入到經營管理,原本一臺使用年限約六、七年就要折舊的設備,經過清掃的工作流程及精神,機器用了十幾年以上。
鍵山秀三郎是日本皇帽汽車的創辦人,不過,早期他是一個行商(挨家挨戶推銷商品的業務員),有時下雨,他全身濕透,敲門拜訪時,有人叫他別進門,以免弄濕家裏;但也有人趕緊請他進來,泡熱茶請他喝,冷暖人間。這樣的互動,他去思考,把這些較冷漠的人看成「反面教師」,期許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鍵山也把此精神放到清掃的精神,愛惜任何事物。
除了掃除流程外,透過清掃活動更是傳達對周遭環境的「尊重」。日本人在開始清掃廁所前,會先向廁所敬禮,掃除結束後會再向廁所敬完禮後離開,以一種發自內心的愛護去清掃。在日系百貨的工作人員進入賣場前,也會先向賣場敬禮,離開時再敬一次禮,這不但是一個習慣,也是一種心境,傳達尊敬所有一切且發自內心的心意。
在清掃活動中養成的生活習慣,會學會對人更謙虛客氣,除了自己本身,如果對其他人、事、物都保持這種心情,就能夠更謙虛、尊重和愛惜別人,對任何事物也會很體貼,不出現粗暴、隨便的態度。就像《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的木村秋則對於蘋果的執著,他抱持感恩的心,把蘋果當成自己的夥伴一樣,即使是一顆蘋果也會跟它對話,用心愛護,心情是不一樣的。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會把鈔票一張張正面對齊疊好放好,但年輕人卻是把鈔票隨便放口袋;廣告教父賴東明也會在花錢前,先感謝鈔票;這不是神經病,是一種心境,一種對任何事物的尊重。
過去,超商夥伴曾經質疑,為什麼要參加掃廁所的活動,所以一開始只是為了接受總部提出的指令,但現在這顆善的種子開始擴散,甚至透過這樣的活動和超商門市附近的鄰里社區民眾產生互動。
從教育層面來說,臺灣目前的生活體驗教育不足,小孩都在學習才藝,但如果能開始學習體驗,生活和想法上就會有改變。清掃活動最好能親子一同參加,孩子跟著父母一起參與,心情比較安定,也能加強親子關係,而過程中家長不需要講大道理,小孩就會有感覺,會自己去思考。
日本美化協會創辦人在二十年多前邀請現任會長田中義人一起清掃,共同把掃除道的精神發揚光大,目前協會已擴張到全球,臺灣、巴西、紐約及中國大陸都有分會,改變許多企業,也改變學校及社會。
今年四月十九日、二十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清掃大會,但三月八日、九日,日本方面已派人前來,協助大家做事前的準備,訓練小組長,編組、分派任務,一點也不會馬虎。
日本經常有人在清掃,徹底做起,才能改變,未來應該朝各地區各自分工去做,不是只有一年一度的大拜拜而已,生活體驗是最重要的,不能放棄,臺灣美化協會才掃了十一、十二年,鍵山已經掃了四十年。所以不要以為事情微小就不做,清掃或許看起來是小事,但影響層面卻是無形地大。
註:二○一四臺灣清掃學習大會於四月十九、二十日舉行,詳情請上官網查詢:www.taiwansouji.com.tw
本文作者為臺灣美化協會理事長、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