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專欄】王盈勛:權威也可能是業餘的,業餘也可能是有看頭的──張懸與雞排妹、郭台銘與李遠哲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3/12/3
2013/12/03
作者: 王盈勛.
人稱雞排妹的鄭家純,前一陣子因為對公共議題發表了不少言論,引來了正反兩極的評價。批評雞排妹的主要論點有二,其一是說,雞排妹只有高職學歷,能講出什麼有料的論點來?其二則是懷疑,她發表這些言論只為了譁眾取寵,吸引社運族群的注意,是行銷手段的一種。
這種論調實在太過淺薄,原本實在沒有為文反駁的價值。作為一個娛樂圈的藝人,不管是脫衣接吻、炒作緋聞或是慈善救濟,或多或少可能都帶有自我行銷的成分,我們倒也沒聽說有誰覺得這樣做不太妥當。如果是認為社會議題更為崇高不可玷污,這我也覺得大可不必,我們從小接受的公民教育,不就是告訴我們,關心社會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嗎?至於想要去猜測他人關心社會是不是出自正心誠意,這更是純屬多餘,一個人參與公共議題的表現可以接受公評,但是這人為何要這樣做,則是無關宏旨的私人問題。
真正引起我好奇心的,是這學歷問題。說人學歷低,不可能講出什麼像樣的觀點,本來也是個不值一哂的勢利眼論調。但是後來又出現了張懸在英國演唱會的國旗事件,張懸勇敢地捍衛她在台上拿自家國旗的權利,贏得咱們台灣同胞的一面倒叫好。
當張懸義正辭嚴地談論她拿國旗的種種因由,我們倒是未曾見到任何一位台灣國人指出她是為了行銷宣傳、或是沒有資格對國家定位或是社會議題侃侃而談。相反地,張懸不但是知性藝人的代表,她在英國的英勇發言,還獲得國人的廣泛讚譽。
但是那些批評雞排妹之人,不知是否知道,張懸的正式學歷只有國中畢業而已,甚至還在雞排妹之下,但是我想也很少人會否認,張懸一路以來對社會議題發言的深度與犀利程度,絕對是許多擁有碩博士學位者難以企及的。
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對於公眾人物發言的「廣度」,一直有一種有別於老牌民主國家的分佈與期待。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得了諾貝爾獎又返國服務以後,台灣人仰望諾貝爾獎光環,媒體幾乎事事要去請教李遠哲的意見。西元兩千年的政黨輪替,李遠哲的「向上提升或是向下沈淪」說,被認為扮演了關鍵角色;李遠哲個人很關心台灣的教育問題,在他的威望與領導之下,台灣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
後來教改與民進黨執政的成果不符部分人的期待,我們開始聽到批評李遠哲的聲音,這種批評中很大一部份,是說他不過就是個傑出的化學家,懂什麼教育與政治議題?但是做出這樣批評的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在台灣社會,一旦成了某個領域的傑出人士、擁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以後,我們的社會期待他們上天下海地、無所不知地對各種議題發表看法乃是常態。李遠哲之後的郭台銘(郭台銘說應該在淡水設賭場都成了報紙頭條),郭台銘之後的李安,實際上都持續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在我看來,這都是台灣社會對名人與權威過度依賴的結果。雞排妹當然可以針對公共議題發言,她的意見可以高明也可以不高明,學歷高或低也沒有任何重要性,她講的有沒有道理,聽的人得自行做判斷;李遠哲不管有沒有得諾貝爾獎,作為一個關心社會的台灣公民,他當然也可以對教育與政治議題發表他個人的看法,以結果論來評斷他當年不該「管太多」,一樣是個奇怪的說法。如果我們真要檢討教改的利弊得失,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的社會為何賦予「業餘人士」這麼大的改革權力?
台灣真正需要建立的,是各個領域的專業倫理與對權威的不迷信。有專業倫理的圈子就會對圈外人的意見有採納或駁斥的自信與能力,對權威不迷信的社會就不會輕易讓李遠哲、郭台銘們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或是要雞排妹不專業就別講話。一個能夠理性思辯、純就發言內容來評斷良莠、評估可行與否的社會,就不會預設性地對李遠哲講的照單全收、對雞排妹沒根據地貶抑。
雞排妹要一邊換衣服一邊評論多元成家法案又有何不可呢?如果我們都是腦眼並用的觀看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