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錯老闆入錯行 讓你永難翻身!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3/12/18
撰文◎李翠卿
如果你蠻有天賦又幹勁十足,待人接物也不賴,卻還是難以擺脫萬年小職員宿命,那麼,很有可能是你「入錯行」或「跟錯人」了。
「入錯行」的情況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挑錯產業,另外一種是挑錯公司。
1 挑錯產業:萎縮或飽和
「如果你加入的是正在萎縮或已經飽和的產業,想脫穎而出,恐怕相當吃力,」MGR經緯智庫經理柯維華表示,前者通常是一些夕陽產業,諸如成衣、紡織、皮革等;而後者,可能乍聽之下還挺稱頭的,比如說ISP(網路服務供應商)、系統整合等,因為市場已經飽和,組織內的位子多半也早已卡滿,除非力圖轉型,否則同樣都無法提供工作者太大舞台。
「而且危險的是,進去後恐怕就很難出來了。因為這些產業的經驗可能很難借用在其他產業,只能去同類型的公司,但該產業就那幾家在玩,位子又稀少,想跳也跳不走。」
2 挑錯公司:規模過小或文化差
公司體質不佳,或是組織規模實在太小,一方面沒有資源可以培養人才或提供更高薪水,另方面也沒有多餘位子擺放人才,也是小職員難出頭的原因之一。
在網路公司擔任設計總監的Ivy,過去曾經在小型設計公司擔任設計助理,「基本上,這個位子有點像是拜師,只是用來『過水』學東西的。」Ivy畢業於應用美術系,許多同學都在設計圈(包含平面、多媒體、服裝、室內設計等),這個圈子小公司林立,有些可能是知名設計師領軍,但規模還是那麼綠豆大而已,「學到本事、時間到了你還不走,就要有擔任萬年助理的心理準備。」
皇親國戚或打混員工當道
不良的企業文化,也是一大升遷路障。比方說,有些家族企業在各重要位置都安插進自家人,完全不問適任與否,而一般不屬於「皇親國戚」的小職員,大概永遠都只有做旁襯的命。
此外,「一家沒有淘汰機制的公司,也很容易造成生涯瓶頸,」惠悅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王伯松表示,這一類公司不一定是小公司,曾有一家員工數多達數千人的傳統製造業老闆找他擔任顧問,想找出公司缺乏活力的原因,經瞭解後,發現這家公司雖然表面上有甲乙丙丁四等的考績制度,但形同虛設,大家考績相仿,只要沒大錯就一定有乙等以上,除非請假請太多,打混得太離譜才會落到丁等下場,公司「和樂融融」,流動率很低,就算你很積極奮發,在此齊頭式制度下,也是出不了頭。
「因為這種地方太『舒服』,許多人最後乾脆隨波逐流,但這其實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危險情境,一旦市場或組織發生巨變,才猛然發現自己早已失去競爭力,到別處也沒有好機會,」王伯松說。
暮氣與小氣的主管不能跟
至於因為「跟錯人」因此被卡住,則與老闆作風有關。柯維華分析,以下兩種作風的老闆,最容易「卡住」員工的升遷路:
1 老闆不思作為:
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白手起家的中小企業主身上,有些老闆奮鬥到一定成績以後,覺得「這美好的一仗我已打過」,應該見好就收了,又或者本身天性保守,只求維持現狀。主事者都如此消極,底下的人又怎麼可能有太大的作為空間?
2 老闆自私忌才:
還有一種主管只是把員工當棋子,希望鎂光燈焦點永遠在自己身上,不希望也絕不會讓員工對自己產生威脅感,在這種器量狹小的主管底下做事,只怕是有志難伸。
提早覺悟 以免貽誤一生
要避免因「入錯行」或「跟錯人」,導致墮入「萬年小職員」的悲慘輪迴,預防其實重於治療。
找工作時做足功課、睜大眼睛,要比之後才修正路線的成本小得多。無論是菜鳥或老鳥,都應該要有一定的產業敏銳度,多涉獵相關知識,找工作時才能趨吉避凶。
至於較難從媒體報導探出虛實的企業文化與主管風格,台灣惠氏人力資源暨行政經理林虹君建議,「要懂得蒐集『內線消息』。」最好能夠聽聽在裡頭工作過的人的說法比較精準,為避免偏差,不能僅憑一面之辭就下判斷,要透過人脈、論壇資訊多方打聽交叉比較才保險。
若已經確定「誤上賊船」,柯維華建議,千萬別得過且過,「趁早醒悟,趕緊轉換,年紀愈大愈不利。」若是已經到了一把年紀以後才覺悟,除非本身擁有珍貴的才華,否則生涯恐怕不只是「卡住」,而是「卡死」了。
本文轉載自「Career職場情報誌」,歡迎讀者到各大書局、超商選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