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談
做人‧做事‧做生意 全集
第14章 生意的禁忌
摘錄自: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報
~ 李嘉誠談 做人‧做事‧做生意 全集 2013/12/27
【遵循自己的方法】
正確的自我評價會使自己走上正確的方向。
人類怎樣來評價自己,是相當重要的事。能夠正確地判斷是很幸運的。如果一個國家能正確地判斷自己的國力,就不可能發動戰爭以企圖去控制別國,奴役他國人民,也就不會發生戰爭,造成生靈塗炭,更不會使本國人民蒙受不可估量的心理創痛和重大的經濟損失。
如果你是個有特殊手藝的工匠,有人請你去擔任某大公司經理,你回答說:「這恐怕不行,只有在工匠方面,我才能發揮我的能力」,那麼你無疑正確地判斷了自己。
賺錢同樣需要這種正確的自我評價。商店的老闆,無法對自己作正確的判斷,一定會失敗的。別人改造了店面裝潢,雇用了很多人,如果你也照樣盲從的話,失敗的可能性一定會增大。你應該這麼認為:別人可以這麼做我並不一定跟著做,要遵循自己的賺錢方法,正確地判斷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成功。
老聽說有人做某種生意賺了錢,就也去試試看,這樣一窩蜂做生意,結果形成惡性競爭,賠錢的可能大大增加。
有位朋友,在市區經營著一家服裝店,不久前聽說在做股票賺錢快且容易,於是攜資金做股票生意。前陣子遇見筆者時,令筆者大吃一驚,這位朋友精神憔悴,還長出了許多白髮。原來由於市區裡許多生意人聽說股票好賺後,大批投注資金,都做起了股票投資,加上股票市場不如預期中明朗,賺賠機率各半,筆者這位朋友由此越陷越深,聽他說已賠了不少,想博回來一些。
這就是不能判斷自己,老是羨慕別人、想模仿別人,結果導致失敗。所以,自己的價值評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就需要常常自問,自己到底有多少力量,自己的情況究竟如何。雖然要完全認清自己比較困難,但心裡要時刻提醒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這樣才能發展自己。如果認為自己沒有力量,沒有人才,沒有資金,當別人對你說:「這行業能賺錢,你可以做」時,你能對自己說:「不能做。」這才是正確的自我判斷。
【過河拆橋斷財路】
「過河拆橋」這是商界最為常見,也是人人痛恨的做法。要說常見,是因為這裡有利可圖,無非是為了壟斷某方面的利益,獨吞某一筆財錢,再加上法制不健全,大魚吃小魚,所以雖然手段惡劣,但仍不斷有人這樣去做。而說人人痛恨,也是千真萬確,這種見利忘義、認錢不認人的行徑,違反了人之常情,令人很難接受。
但是,「過河拆橋」者在商場上未必能春風得意。因為「拆橋」原本的目的是不願再讓別人過河,但是同時自己也斷了後路,拆了橋就很難再回去了。所以「拆橋」也是斷自己後路之舉。拆得太多了,自己也就沒有後路了,一旦遇到什麼挫折,連迴旋的餘地都沒有,那麼就必然會破產了。
所以,「過河拆橋」並不是生意場上的妙計,至少不是長久之計。拆了橋,你可能暫時得了利,但是你卻付了自己名聲作為代價,為了挽回聲譽,你又得花氣力向人們解釋,為自己辯護,結果得到的減去失去的,並不見得獲利多少。
在商務交際中,還是要養成「過河不拆橋」的習慣。其實,誠實、知恩圖報、利益共用在生意場上是相互聯繫的,人人都趨於利,但是人人都在選擇人。因為這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也是為了使自己的發展更有保障。「過河拆橋」者為人們所不齒,所以結果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過河不拆橋,還要過橋修橋,過橋立碑,這樣生意才能越做越大。眾多成功者,人們只看到他們的生意到處擴展,而往往忽視了他們同時在到處造橋鋪路。對於幫助過自己、曾經給自己造橋鋪路的人,他們從來沒有忘記回報。他們不斷提到這些人的名字,給這些人樹碑立傳。正是因為他們「過河不拆橋」,而且還要修橋立碑,所以才在生意場上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多,處處有發展的機會和天地。
其實,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造橋鋪路」,既然別人為你這樣做了,你就更應該以此回報社會,最後形成一個大網路,使金錢和智慧能夠到處流通,四通八達。千萬不要「過河拆橋」,以免斷了自己的財路、門路和發達之路。
【不可露出底牌】
在李嘉誠的經營投資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無數的競爭對手,而在競爭的最後一刻,李嘉誠總能夠用對方意料不到的底牌將其徹底擊垮,從而穩操勝券。
李嘉誠指出,做生意的過程既是錢與錢的交易過程,更是心理與心理的鬥爭過程,就像打牌的人,永遠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牌一樣,做生意的人,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的腰包掏出來讓人看的。不會像政治家一樣,將自己的財產公開。有錢的會裝作沒錢,沒有錢的卻要充有錢。為了不讓別人察覺到自己沒有錢,更要強充闊氣,大灑金錢。這種做法不但有利於經商,而且更有利於鍛鍊商人,使他們懂得經商過程中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因此,李嘉誠總是對於任何投資計畫都處之泰然,在拍賣地產的現場,在最後的關頭,李嘉誠總是豎起他自己的「擎天一指」,以一個驚人的價格獲得投資的決勝權。在進行企業收購的過程中,他也總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將對方企業的決定性股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就是「永遠不讓對方知道自己底牌」這一成功商業奧秘的巨大威力。
在這個問題上,具有「日本的猶太人」之稱的速食大王藤田最有體會。下面是他口述的一段經歷:
去年秋天,有一位名叫「謝畢羅」的猶太朋友邀我到他家去吃晚飯,他開了一家占地三萬平方公尺的皮鞋工廠,專做高級的女用皮鞋,有三棟奶油色的工廠大樓,一個游泳池,四周遍植奇花異草,如同公園。謝畢羅氏先帶領我參觀廠房設備,到第二棟大樓剛一進門時,發現有一位青年正低頭在檢驗鞋底,謝畢羅氏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喂!約翰!」,「啊!老謝!」青年回頭應道。
我正在驚奇,為什麼這個青年不恭恭敬敬地稱謝氏為廠長?此時謝氏接著說:「藤田兄,我來介紹一下,約翰是我兒子。」這一介紹更令我疑惑不解,我只好機械地和約翰揮手,不久我的疑團經過謝氏的解釋便消散了。謝氏說:「約翰在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廳裡玩捉迷藏遊戲,在他們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我跑去抱住約翰,把他放在壁爐的上面,我在下面伸出雙手作出接他的姿勢,叫他向下跳。他認為我也參加他們的遊戲,高高興興地望著我笑,並且迅速向我跳來,在他下跳的瞬間,我立刻縮回雙手,他便摔在地板上,號啕大哭,向坐在沙發上的媽媽叫喚,他媽媽並不來抱他,卻微笑著說:『啊!好壞的爸爸!』我站在一旁以嘲弄的眼光望著約翰……」
「你這是什麼意思?」我氣憤地凝視著謝畢羅氏。他並不介意我的譴責,卻繼續說:「這樣子重複欺騙了他三四次,以後他也不敢相信我了,我的目的是要給他灌輸一個觀念: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信任的,連親生的父親也不例外,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生意場上,我們常說:親兄弟,明算帳。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就是要把生意與友情嚴格區分開來。如果又想做生意,又想幫朋友的忙,很可能你會變成「吃熟不吃生」的犧牲品。同時,在談生意的過程中,不輕易相信對方,就是不要輕易亮出底牌。
在談生意中,一個深思熟慮的談判者,在使用語言方面既友善又果斷,無懈可擊。保持談判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為談判成功打好基礎。但在提要求時,要提得比預期達成的目標稍高一點,給自己留下進退的餘地。如果你是賣主,叫價不妨高些;如果你是買主,出價則應低些。請注意,無論哪種情況,都不能亂論價,務必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信口開河會給人留下極為糟糕的印象,對方會對你冷眼相看。應該做到:既不能被人看白了,也不要把人嚇跑了。有時,由於價格等原因發生僵局,雙方各抒己見,相持不下,這時不妨換個話題,或者採用提問的方式說明自己的銷售意圖,改變對自己價格的看法。
洽談業務人員還應做到語言謹慎、委婉,有時候先要隱藏住你自己的要求,讓對方先開口說話,設法引誘對方暴露其真實情況,將對方的要求、成交打算等方面的情況掌握得越多越好。同時,你要認真地分析對方的立場,掌握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特別是對方主動找你談買賣,更要先穩住。事實證明:不急於在談判中先表態的人往往是業務成交的勝利者。在多數的談判中,讓步行為和拍板行為,都是在談判快截止時才發生的,因此,雙方都希望摸到對方談判中的「底線」,以爭取主動,而對自己的「底線」嚴格保密。
例如:美國商界的代表戈漢被公司派往東京談判,日本商界的談判者在迎接戈漢時格外熱情,客人十分感動,輕易地將回程的時間告訴日方,亮出了自己只限兩個星期的「底線」。日本人安排花樣眾多的活動,以拖延時間,然後草草談判,最後在歸途中去機場的轎車上,戈漢不得不答應了日方一切要求,老謀深算的日本人大獲全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