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記者-免費讓你玩遍天下的工作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3/12/18
撰文◎高永謀
許多年輕人瘋迷出國打工度假,為的就是以最低經費,實現出國旅遊的夢想,或快速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為此,還得說服家人、中斷職涯,存夠往返飛機票的錢。但旅遊記者出國旅遊,無論食、宿、交通、玩樂,卻幾乎完全免費,且消費等級比一般遊客更高檔,堪稱最令人羨慕的工作。
然而,每份令人羨慕的工作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與疲憊。ETtoday東森新聞雲生活中心旅遊美食組記者游琁如、旅遊雜誌副總編輯楊蘭、聯合報系編輯部主任何雅玲異口同聲說,旅遊記者雖可免費旅遊,增廣視野與閱歷,但工作時間長、挑戰性高,能動更要能靜,一點也不輕鬆。
別出心裁 非得挖空心思
畢業於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的游琁如,原本沒想過當旅遊記者,但她將與友人自費探訪溫室效應苦主──南太平洋8個島國的歷程,寫成《探尋即將消失的國度》一書後,卻獲得媒體主動邀約,成為眾人夢寐以求的旅遊記者,目前主跑日本與台灣中南部。
因採訪之便,26歲的游琁如已造訪日本10多次,也到過中國、韓國、泰國、星馬與太平洋諸島國,羨煞為出國旅費縮衣節食的同儕。由於任職於講究速度的網路媒體,因此出差時天天都得發稿,還要找出一般旅客不易發現的亮點,工作壓力相當大。
「現在網路上旅遊資訊唾手可得,還有許多部落客分享旅遊心得。」游琁如分析,國人旅遊經驗愈來愈豐富,旅遊記者想要別出心裁相當不易,尤其是台灣人較熟悉的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
報紙及網路媒體的旅遊記者,大多配合旅行社、航空公司與其他國家政府的觀光單位。游琁如指出,網路媒體旅行記者粗分為長程線、短程線,但主要是配合邀請單位的行程,較難自由安排行程;優點在於不必煩惱食、宿、交通,缺點在於行程並非自己所愛,罕有個人時間,有時早上醒來,會疑惑自己身在何處。
出國起早睡晚 無時不緊繃備戰
「每個人的喜好有所差異,有人喜歡流行文化,有人喜歡歷史古蹟,有人喜歡大山大海。」游琁如直言,同樣一套行程,有的旅遊記者讚不絕口,有的感覺索然無味,但無論何種行程,旅遊記者都要盡力寫出其有趣之處,「抱著開拓視野的態度,才能發現多元的樂趣,寫出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
游琁如強調,別人出國是旅遊,但旅遊記者出國卻是工作。網路媒體旅遊記者通常得採訪、寫作,也要負責拍照,身上得揹著沉重的裝備,相當辛苦。出國時,旅遊記者得早起趕行程,行程中不斷拍照、記筆記,生怕遺漏一個故事、美景。用餐時還得打聽與餐廳、料理有關的典故,幾乎隨時都處於緊繃狀態。晚上回到飯店後,還得整理白天所取得的資料,工時相當漫長。
「旅遊記者常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必須想辦法克服。」游琁如舉例,名列日本3大古城的大阪城,讀者期待的是陽光燦爛的影像,但旅遊記者到來時,卻可能遇到滂沱大雨,根本無法拍照,「補救的辦法就是,向當地觀光單位調照片。」
在朋友眼中,旅遊記者是不可多得的美缺。但游琁如苦笑說,雖然她平均每個月才出國1趟,但媽媽已經常抱怨她出差太過頻繁,應該換一份「正常的工作」。旅遊記者應努力維繫與家人、親友的關係,免得彼此疏遠。
獨立性太差 請別來應徵!
「旅遊記者並無特殊的學經歷要求。擁有豐富旅遊經驗的求職者,應徵時雖然較具優勢,但並非經驗較少的人,就完全沒有機會。」楊蘭以自己為例,進旅遊雜誌任職前,從未曾離開過台灣;反觀旅遊經驗豐富的人,若缺乏引導讀者的熱情,不見得就適合當旅遊記者。同樣的,「外文能力佳,容易獲得錄用,但也並非絕對必要條件。」
楊蘭透露,她所任職的旅遊雜誌曾錄用一位日文流利的女生,但不久就不適任而離職,因為從小到大都是「爸寶」,連出國採訪的行李,都得由父親打包,到日本也不會搭電車,根本抵達不了目的地,只好黯然離去。
工作與遊玩 不可本末倒置
旅遊雜誌的採訪方式與報紙、網路媒體不同,較少參與旅行社、航空公司、外國政府觀光單位所邀請的媒體旅行團,多半獨立規劃專題、專刊,再派遣記者出國採訪,形態接近自由行的背包客,一切都得自行安排,難度高上許多。
楊蘭直言,旅遊雜誌採取「採編合一」,旅遊記者也得負責編輯,待在辦公室的時間,常遠多於出國採訪的時間。
「旅遊雜誌的新進記者常問,『我何時才能出去玩?』」楊蘭提醒後進,無論是事前的規劃,或出差後的寫作、編輯,無一不需要耐心,如果一心只想著出國,無法靜下心來,待在辦公室處理文書作業,很快就會被淘汰。「旅遊記者要能動,更要能靜;其工作不是旅遊,而是採訪寫作,不可本末倒置!」
返抵國門不得閒 工作高峰才開始
楊蘭表示,旅遊雜誌出國採訪,多半由文字記者與攝影記者同行,但攝影記者只負責拍照,至於行程規劃、交通食宿安排、與受訪單位溝通協調,都得由文字記者負責。如果到歐洲採訪,一趟行程可能長達2、3個星期,事先必須有完善且具彈性的規劃,不然將有開天窗之虞。
大多數人返抵國門後,國外種種已成美好的回憶;但對旅遊記者而言,卻絲毫不得休息,仍得維持戰鬥狀態,將國外所見所聞轉換為文字。楊蘭指出,旅遊記者除了得有高度的獨立性,還得強化記憶力、邏輯力,以及整理、耙梳資料的能力。旅遊雜誌對報導要求嚴謹,不僅要文字動人,資訊也得相當齊備,才能吸引讀者購買,工作並不輕鬆。
旅遊記者呈現「陰盛陽衰」
拜工作之賜,楊蘭在歐洲各國都已留下足跡,也到過杜拜、馬爾地夫,若以自費計算,金額相當可觀,有些景點若非公費前往,可能終生都無緣親臨,可說回憶滿行囊,心胸也更為開闊。不過楊蘭坦承,現在對於出國,已不像他人般充滿興奮期待之情;當自己休假時,也不見得會安排出國的行程。
楊蘭說,旅遊記者雖比其他上班族,可看到更多不同的人事物,但薪資不高、壓力繁重,有時難以兼顧家庭,休息天數也較少;而且截稿壓力頗大,平均周休僅有1天。因此長年以來,一直陰盛陽衰,若非有高度的熱誠,很難長久任職。
從旅遊飲食文學汲取養分
「媒體的旅遊報導,大致可分為兩類,一者接近旅遊文學,另一者偏重提供旅遊資訊,屬於工具性的文章。」何雅玲解釋,旅遊記者的文章風格,應隨著所屬媒體、所訴求的客群而定。由於旅遊報導的重點,不外乎景點、飲食,「為避免辭彙乾枯、重複,最好多閱讀旅遊、飲食文學,從中汲取養分。」
以日本為例,各種報導和書籍頗多,想寫出具新意的報導,困難度不低。何雅玲推薦可看村上春樹、川康端成的書,兩位文學家描寫風景,皆有其獨到之處,相當值得參考借鏡。例如,川康端成的名著《古都》,便是描繪京都的經典。
何雅玲認為,旅遊記者雖常得背著厚重行李,處在時間的暈眩感中,但仍是一份相當值得投入的工作,畢竟大多數人限於經濟條件,無法像旅遊記者般可遊歷不同國家,看看台灣以外的世界。只要踏上異國的土地,無論停留時間長短,都會有全新的感受,成為人生美好的記憶。
旅遊部落客崛起 衝擊行業生態
然而,隨著網路崛起,且電視台旅遊節目不斷推陳出新,旅遊記者生態也受到衝擊。近年來,各大報的旅遊記者人數不斷下降,曾經頗為蓬勃的旅遊雜誌,也剩下寥寥數家,轉為不定期的專刊型態。
反觀有些專寫旅遊文章、人氣頗旺的部落客,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而且也獲邀參加媒體旅行團。游琁如認為,「在未來,個人也可在網路上創辦小型媒體,此類部落客將會更多。」
游琁如不諱言,想成為媒體旅遊記者,有時得靠運氣;但即使當不上正職的旅遊記者,也可經營部落格,不但有免費出遊的機會,並且可獲邀在平面媒體上撰寫文章,或將部落格文章集結出版,晉升為旅遊作家。還有些部落客專門揪團帶隊出遊。
只是,部落客素質參差不齊,作風也與媒體旅遊記者大異其趣,雖不乏文筆出色者,但也有濫竽充數、騙吃騙喝騙玩者,有的文章根本就是置入性行銷的廣告,看在專業記者眼中,評價相當兩極。久而久之,這些素行不良的部落客終將被淘汰,有志專攻旅遊書寫的部落客,應當珍惜得之不易的人氣與出遊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