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2014/5/29 「當心臟病發作時,有這些症狀,不要遲疑,立刻就醫!」

當心臟病發作時,有這些症狀,不要遲疑,立刻就醫!

摘錄自:天下雜誌電子報                        2014/5/27
2014-05-19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張曉卉,謝曉雲

天下雜誌電子報 - 20140529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shellysblogger/6019172498
有時心臟已發出某些警告,但人們受限於對心臟病認識不足,還渾然不覺。像「頭暈、疲倦、有點兒喘、有點肚子痛」,這些症狀沒有一項會讓人連想到是心臟發出的警訊。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最新出版《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更多內容>>

一位住在高雄橋頭,白手起家,五十多歲的企業家,到台北洽商,和朋友餐敘歡樂,煙一根根的點,1個小時內抽了2包煙,引發心臟病,送到台大急診室時已經休克來不及了。

身強體健,日夜為事業打拚的他,最後卻栽在他從來不知道的心臟病,留下太多遺憾,連為他急救的醫師都感到悵然與惋惜。

新竹科學園區一位四十多歲,高科技公司的經理,也因為心肌梗塞搶救不及,成為植物人。

這是典型的心臟病,來無影,去無蹤。稱它為「隱形殺手」,並不為過。隱形殺手暗地裡磨刀,沒有症狀,使得病人往往不知道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求醫,以預防發作。嚴重時第一次呈現的症狀,常常就是猝死。

死神常跟著心臟血管疾病來

心臟病可說是種富貴病、文明病,或相當程度的「好吃懶動」病,獨佔「美國人的頭號殺手」將近1世紀。1900年以來(1918年除外),心臟病一直高居美國人死亡率的第1位,每100名死者當中,就有42人是被心臟病奪走性命的。

隨著台灣逐漸富裕,國人傾向競相大吃大喝高熱量食物,又不愛動,心臟病高居十大死因的第2位,如果把與它相關的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死亡人數加起來,則台灣每3名亡者,就是有一個死於心臟血管疾病,且佔全死亡人數27%,直逼第一位的癌症(28%)。

渾然不覺

有時心臟已發出某些警告,但人們受限於對心臟病認識不足,還渾然不覺。像「頭暈、疲倦、有點兒喘、有點肚子痛」,這些症狀沒有一項會讓人連想到是心臟發出的警訊。

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指出,國外已有研究顯示,因心臟病死亡的人,其中三分之二,曾經向家人抱怨有點累、頭暈、走路會喘等等不舒服,「但是當一個人在打拚時,大概都會把這些當作小事情不管它,而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李源德說。

一位31歲商店老闆,有天半夜突然胸部劇痛,掛急診才知道心肌梗塞,心臟下半壁四分之一已壞死,緊急做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救回一命。然而在這之前幾無徵兆,頂多最近半年覺得胸口悶悶的,因為正值身強體壯年歲,大家也沒特別懷疑,只當是胸部擦撞到什麼,過幾天就會好。

撿回一條命

心臟病剛開始時,不容易診斷,一方面症狀模糊,二方面即使有胸痛,也是非常主觀的感覺,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使得醫師判斷困難。

剛接受換心手術的戴先生,在第一次心臟病發作時,才35歲。愛釣魚與打籃球,從不生病看醫生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然心肌梗塞,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阻塞。第一次心臟病發作的那天晚上,戴先生睡到一半醒來,覺得悶悶的。醫師認為他是消化不良,給予灌腸、吃藥,折騰整夜,捱到天亮沒有改善,戴先生只好再換一家醫院掛急診,好幾個醫生圍上來討論,也看不出是什麼毛病,幸好一位實習醫師提醒:「會不會是心肌梗塞?」醫院馬上讓戴先生住院,當天就做氣球擴張術,在加護病房昏迷了45天,醫師開了兩張病危通知單,所幸最後撿回一條命。

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志軒指出,光是胸口悶痛,就有好幾種疾病可能造成。有些病人會說「肚子痛」,但實際上卻是心臟問題,因為人體器官對於疼痛的定位非常模糊,所以醫生的問診很重要。「哪裡痛?什麼時候開始痛?痛多久?什麼樣子的痛?還有哪裡不舒服?……」

當心臟病發作時,可能出現一種或多種症狀,如果你周遭的人有以下症狀發生,不要遲疑,立刻就醫。

心臟病發作

■典型徵兆
■胸口有壓迫感、疼痛持續超過15分鐘以上。
■疼痛延伸到肩膀、頸部、手臂。
■胸部不適,同時有輕微的頭痛、暈厥、流泠汗、噁心、呼吸急促。
■非典型徵兆
■非典型的胸痛、胃或腹部疼痛。
■噁心或頭昏。
■無法解釋的焦慮、虛弱或疲勞。
■心悸、流泠汗或蒼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