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2/13
2015-02-12 Web only 作者:Sean Huang
圖片來源:電影官網 |
《進擊的鼓手》(Whiplash)是2014年的年度熱門得獎片之一,爛番茄網站上有95%新鮮度、INDb拿到8.6分,第87屆奧斯卡獎中共提名五項,其中包含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等兩項大獎。
本片描述音樂學院的大一新生安德魯尼曼(Andrew Neyman)與管理手段極度嚴苛殘酷的爵士樂團指揮佛萊契教授(Terence Fletcher),兩人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衝突。《進擊的鼓手》所描述的情境相當普世,即使你沒看過,但對於威權式領導(Authoritarian Leadership)必然不陌生。
什麼叫做威權式領導?從定義看來,權威式領導包含四大特徵:專權作風、貶抑部屬能力、自我形象整飾以及教誨行為。用一句中文俚語簡述就是:「不打不成器。」許多人會將家族企業以及威權式領導視作華人世界鮮明的特徵,但事實上,這更是一種普世現象。至少,我們從《進擊的鼓手》中看到的嚴酷管理者形象,絲毫不讓任何華人覺得陌生。
《進擊的鼓手》的英文片名是"Whiplash",這個單字本身就有揮打、鞭擊的意思,一方面呼應了安德魯猛揮著染血鼓棒的樣子,另一方面更是佛萊契教授帶領樂團手法的隱喻。
Whiplash TRAILER 1 (2014) - J.K.
Simmons, Miles Teller Movie HD
佛萊契用盡所有政治不正確的髒話羞辱所有未達標準的爵士樂團團員,甚至完全憑藉自己好惡、毫無道理地替換團員。佛萊契獨斷、專制,逼得所有團員隨時如臨大敵絲毫不敢放鬆,但同時也不斷創造佳績、贏得勝利,讓他永遠不缺想加入樂團的新團員。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威權式領導是好的嗎?
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先定義什麼是「好」。
從「組織績效」的角度來看,威權式領導或許很好。例如電影中佛萊契帶領的樂團總是常勝軍,在進入片尾時,他對安德魯解釋著自己的理念:多數人都太溫情了,以至於他們太容易太自我滿足,放棄了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放棄了成為「菁英」的可能性。太多人想成為菁英,但太少人真的願意把自己逼迫到極限,佛萊契自認不過自己是代替這些人戰勝自我人性的弱點、好朝著更高目標前進的推手。
這聽起來似乎非常合理,如果一個人沒有絕佳天賦卻又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自然不可能成為人上人。在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能夠讓人克服怠惰,不斷往更高的目標前進,那似乎是非常理想的解決方式。然而,威權式領導到底透過怎樣的心理動能讓人能克服「怠惰」這個強烈的人性原罪呢?
第一點是「恐懼」。採取威權式領導的主管,無非是想引發部屬的恐懼。所有的生物都一樣,只要威嚇成功,感到恐懼的那方大概要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真正克服恐懼。
第二點是「焦慮」。當部屬真心認定主管能力遠遠高於自己、認為主管對自己的評價就是一切時,部屬會不斷認為自己不夠完美,時常處於焦慮的狀態。
有趣的是,恐懼與焦慮都是生物面對危機時的情緒反應,理論上人們應當會極力避免讓自己長期陷入這種狀態;因此,威權式領導卻能長期奏效,還得依靠一個心理機制──權威崇拜。當威權式領導下的部屬「相信」主管的意見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對主管產生一種異常到接近宗教式的尊敬時,部屬就會認為自身的恐懼與焦慮是來自於「自己不夠好」而不是「主管很壞」。當部屬持續接受主管對自己的一切羞辱,並以此自我貶抑時,部屬的權威崇拜就形成了循環,反覆在恐懼、焦慮以及自我貶抑中起伏波動。
當然,部屬並非完全不會得到快樂。當主管給部屬難得的嘉獎時,部屬會產生異常強大的滿足感,並認為自己「終於達到了階段性目標」,以此做為繼續努力的動能。從另一方面看來,部屬發現同儕得到主管的讚賞、但自己卻沒有得到讚賞時,部屬便會產生「忌妒」的情緒,甚至會毫不猶豫地透過貶抑或者傷害同儕的手段好維持自尊。
在《進擊的鼓手》中,安德魯先是取代了前樂團首席鼓手,接著又被其他人取代;他經歷了狂喜、失落、忌妒、憎恨,他被自身的各種情緒淹沒。他渴望佛萊契的肯定,不管這樣的肯定到底是不是一種普世認同的榮耀,或者他自己有沒有辦法從追逐更高的藝術成就的過程中得到滿足,他就像兒童渴求父母認同一般,忍受著過度練習所帶來的痛楚,不斷快速揮舞著鼓棒。電影最後,安德魯的精神瀕臨崩潰,他被判定為憂鬱症與焦慮症。安德魯的父親找上律師,對佛萊契提出控訴;而律師在調查後發現,佛萊契過去指導過的一名學生,也因為憂鬱症而自殺了。
因此,從「員工滿意度」的角度看來,威權式領導或許不好。
許多學者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試圖找到威權式領導得以發揮正面效果的情境,例如極端目標導向、高度勞力密集、X型員工佔多數,這些都是可能觸發威權式領導正面效果或者壓抑負面效果的因素。以更實際的情況看來,像軍隊這種必須高度講求紀律與服從的組織,威權式領導或許更是無可比擬的最佳解。
或許吧。但我只能不斷地在每一句話中加入「或許」,因為我認為這種透過威壓、恐嚇、貶抑以及辱罵,操弄他人負面情緒以達成目標的手段,長期而言只會培育出一群聽話但卻自卑的部屬,我不知道這到底有什麼好處。
當然,我相信領導者強調目標導向、強調運作效率,同時又能建立個人威信並不是壞事情,但我們也看到太多案例,領導者已經把個人威權看做最重要的事情。說到底,威權式領導中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其互動模式毋寧更像是一種沒有性行為的精神SM。逼到極限就會成才嗎?我不知道。我唯一能確定的事情是:威權式領導是一把雙面刃,如果你沒做好心理準備,還是少用為妙吧。
【作者介紹】
Sean Huang,1982年生,大學主修國際企業輔修國際關係,研究所投入心理,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第二份工作在媒體業,跨足五個領域,但卻始終專注在組織如何運作、社會如何開展。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現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