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理人群像
漫畫家蔡志忠:追隨心中的熱情!狂熱,讓你樂此不疲
摘錄自: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 2014/7/17
採訪‧撰文 / 文及元 編輯 / 張良姿 攝影 / 賀大新
他很講究,堅持白襯衫胸前的口袋要夠深,以放得下「一枝筆而不外露」的深度為原則。即使在夏天,堅持穿長袖襯衫,才能保護他賴以創作的雙手(避免手腕、手肘受到冷氣吹拂而傷害關節)。
他也不大講究,腳上穿的布鞋,布面已經磨損,依然套在腳上。
他,是職業漫畫家蔡志忠,從15歲投入漫畫以來,創作已長達51年。近年來,一天只吃一餐的他,過著「除了畫畫、還是畫畫」的嚴謹生活。他說,「凌晨一點醒來,就是新的一天開始。」
名利雙收,體悟到這一生再不為錢工作
蔡志忠一出生即受洗為天主教徒,3歲半開始思考「我是誰?來自何方?要去哪裡?」的人生哲理。4歲半在父親送他的小黑板上作畫時心生歡喜,他發現自己很喜歡畫畫。9歲時,台灣興起漫畫熱潮,劉興欽、陳定國等漫畫家成為蔡志忠崇拜的對象,於是他立定志向成為漫畫家。15歲的暑假,他寄了4頁漫畫到台北集英出版社獲得聘用,隔天動身北上工作。
到20歲期間,蔡志忠畫了近200本武俠漫畫。成名後,他成立動畫公司,將四格漫畫製作成動畫,以《老夫子》《烏龍院》等動畫聞名電影界。
1980年代,30歲出頭的蔡志忠,又以《大醉俠》《肥龍過江》《光頭神探》等漫畫風靡一時。36歲那年,他毅然地收掉動畫公司,一個人到東京閉關,致力將《莊子》《老子》《論語》等中文經典,化為中國哲學思想系列漫畫。
回憶起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他說,「去東京時,我有860萬存款、3棟房子,但是,我體悟到這一生為錢而工作的生活,到此為止。」追隨心中的熱情,蔡志忠放下名利,在閉關期間完成《自然的簫聲——莊子說I》《智者的低語——老子說I》等暢銷書。
確定志向要趁早,才能獲得機會
年輕時的蔡志忠,看到報紙副刊上的插畫作品不夠好,他就帶著自己的作品直接到報社去找總編輯說,「讓我來畫你們的副刊插畫。」
當時,光啟社的徵人啟事寫著,「大專相關科系畢業,兩年相關經驗,男役畢。」蔡志忠笑說,「我只有『男役畢』三字符合徵人條件,我也照樣帶著作品去應徵。」人生數度勇於敲門,都讓他順利地獲得工作機會。
「可惜,現代人缺乏勇氣。」蔡志忠略有感嘆地說明,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17歲已經開始寫武俠小說、著名小說家李昂16歲就開始創作。相較於此,現代人卻往往因為猶豫不決自己該做什麼,而白白地錯過時機。
「人生是更大的旅途,怎麼可以容許自己先上路再說?哪有人上了高速公路卻說不知道要去哪裡?」蔡志忠說,人要有自信,打開門就要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才能掌握時機。
「錯失時機,是最大的罪惡。時機比努力、毅力重要。」
蔡志忠認為,成功者並不是先努力,而是先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是菜市場裡有一籃橘子,最大的、最漂亮的橘子早已經被挑走,剩下最後三顆,怎麼選也不會選得好。
為了抓住時機,蔡志忠畫畫的速度極快。採訪過程中,他不到兩分鐘,信手拈來就是一幅觀音。
腦中隨時構思故事情節,下筆就能信手拈來
蔡志忠的腦中隨時構思著故事情節,畫畫時,就著心中已有的情節和故事,就能信手拈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並且掌握時機推出作品。
問他每天創作超過16個小時,真的不累嗎?蔡志忠說,選擇所愛當成工作,就不會有「累」這件事情。他將畫畫視為這一生的狂熱,是一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物,所以樂此不疲,一直堅持下去——這也是身為職業漫畫家,最講究的事情。
快速作畫的祕密:無所不在的故事情節
蔡志忠利用參加橋牌競賽的11天賽事之餘,在旅館寫了11萬字、畫了40張幅畫、完成了一本書。如此高效率的祕訣,在於「隨時隨地在腦海中發想故事情節」。
就連背誦英文單字時,蔡志忠也是以故事情節的方式記憶。比方說:「一隻雲雀(lark)經過黑暗的(dark)公園(park),停車場(parking)中的方舟(ark)上的鯊魚(shark)商標(mark)磨到樹皮(bark)擦出火花(spark)。」
他認為,在腦海中隨時隨地發想故事情節,不僅有助於加快動手作畫的速度,也能讓自己因為具備速度進而掌握時機,而這也是他能不斷推出新作品的關鍵。
蔡志忠
1948年生,1963年成為職業漫畫家,1971年擔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代表作:《自然的簫聲——莊子說I》《智者的低語——老子說I》《仁者的叮嚀──孔子說》等。1985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本文出自於2014年7月號《經理人月刊》:工作5年,該學會的12堂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