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2015/3/1 「你適合出國工作嗎?馬上問自己這12道題」

你適合出國工作嗎?馬上問自己這12道題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5/1/15
2015-01
Cheers雜誌172
作者:陳雅琦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50301
圖片來源:廖祐瑲


想勇闖異地、征戰國際職場嗎?不妨先檢視以下自我條件,以及外派需考量的各個面向。

1.個人特質:

喜歡接受新事物或變化嗎?

陌生異地,從環境、飲食到每天接觸的人事物,都是挑戰。加上肩負重任,工作變化性高,如果個性保守、不喜歡變動,往往很痛苦。

對食物能否來者不拒?

要融入當地生活,對飲食文化的包容也很重要。玉山金控派駐到柬埔寨子行的聯合商業銀行總經理鍾啟淦說,他到郊區拜訪客戶時,往往是「對方抓到什麼就吃什麼」,包括烏龜、蟋蟀、蜘蛛等等,就算不能做到「甘之如飴」,至少也得「入境隨俗」。

習不習慣獨處?

身處異鄉,無法每天和家人見面、有親朋好友圍繞。除了要調整心態去習慣獨處,適時拓展當地交友圈、從工作中的人際互動中找到樂趣,也很重要。

2.能力:

語言程度如何?是否樂於學習?

出國工作,英文流利只是基本盤,最好還要能聽懂各國口音,或能以其他方式(如肢體語言)增強溝通。此外,有些國家雖然在商務上可用英語溝通,但學會當地語言,往往更有助於加強和同事、客戶間的連結。

有強健身體和意志力嗎?

在異國,水土不服是常有的情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科長陳逸航在印尼工作時,就曾嚴重感冒腹瀉,加上不熟悉當地醫療環境,一度自問:「我為什麼要來這裡?」最後靠著意志力,順利完成任務。

□「文化智商」夠高嗎?

美國史丹佛大學將「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 CQ)定義為「能和來自異文化的人們有效互動的能力」。舉例來說,即使在語言相通的中國,有些人還是因為無法適應當地風俗民情,以及完全不同的做事習慣,難以享受外派生活。

3.工作條件:

是否釐清自我動機和工作成長空間?

外派工作通常身負重責大任,如果只是單純想體驗異國生活,很容易在遇到挫折時,感到極大落差。不妨先思考:這份工作可以帶給你哪些成長?是否看得到前景?值得付出種種代價?

外派地點的政經文化環境如何?

事先了解外派國家的文化,有助於提早適應當地生活,例如在伊斯蘭教國家中,女性不宜穿洋裝、短裙上班。而東南亞部份地區開發程度相對較低,女性也要考量安全問題。

外派薪資、條件是否合理?

不同國家的生活水準各異,薪資和當地物價間的關係,也是重要的現實考量。抓住機會的同時,別忘記釐清權益,像是公司提供哪些加給或福利?保險、醫療、住宿上會提供哪些協助?甚至在結束外派後,公司是否還有其他任用計畫?

4.生涯規劃:

這份外派的愛情成本?

沒有家庭負擔的年輕單身族,對企業來說,通常是穩定性高的外派人選。即使你的現況如此,但仍然必須衡量是否願意承受長期單身,或遠距離戀愛的風險。

家人是否支持外派?

家人的支持往往是關鍵。舉例來說,家中長輩或小孩現階段是否非常需要照顧?家人是否能認同你長期不在家?尤其較資深的男性工作者,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和家人充分溝通、維持聯繫更重要。

有長期居住在外、任期不定的心理準備嗎?

一般來說,外派工作在3個月~3年不等。一旦時間超過一年,往往需考慮自己未來幾年的生涯規畫。不少外派是任務導向,很可能因任務性質而延長,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同場加映》出國前,該問自己的5道關鍵題

趁年輕時放手一搏,聽起來瀟灑快意,但出國真的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嗎?你有想過可能的風險嗎?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Q1:出國,你有多少籌碼?

藍天、豔陽、黃金海岸線,20091月,黃文綺在澳洲東岸度過了27歲生日。

去年春天,她和3位朋友一起辭了工作,飛越7,000多公里來到雪梨,開始8個月的打工度假生涯。回憶起這段精采時光,她說得瀟灑:「人生嘛,趁年輕,」她說:「過了30歲,就不再有籌碼恣意飛翔……。」

所謂「出國的籌碼」,除了低下頭看看自己口袋有多深、家裡能否提供適度資助外,所處行業和職務也息息相關。

雖然各城市生活水平各異,但一般說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1年至少得準備台幣100萬元,物價更高的英國,單年度開銷可能上看150萬。

全澳通留學港總經理許佳智表示,想赴紐、澳打工度假,至少要準備15萬元資本,是較為保險的做法。

在生涯考量上,業界可接受的變動度和年齡成反比,各行業對於「學歷」和「國際觀」也有不同解讀。

在關貿網路總經理室負責人力招募的楊世億表示,以打工度假而言,越和「人」有關係的產業,對於求職者「留白」的接受度越高。

設計行銷公司和電子製造商相較,前者一定比後者傾向歡迎「放洋流浪」回來的歸國子弟;同樣在金融產業,從事業務職,國外旅行和生活經驗,是能跟客戶拉近距離的聊天話題,但如果應徵的是較嚴謹的分析工作,在新知識層出不窮、經濟情勢一日數變等考量下,人資的態度就會趨向保守。

Q2:為什麼出國?這段時間,和你未來生活有何關聯?

楊世億表示,人資界的慣例是,只要有3個月以上空白期,面試時一定會追問原因。若非以明確的「學位」為目標,企業徵才時,會更想探究求職者在「留白期」到底有了哪些成長,大環境不景氣,人力緊縮時,這種現象更強烈。

在金融海嘯後回國,黃文綺歷經了年輕世代求職最艱困的時期,即便幸運地在回國兩個月內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但求職整個過程,還是出乎她的意料。

她一再地被問起當初為何選擇辭職,離開知名流通業出國打工,「超過三分之一雇主在面試中提到這點,甚至連續問了23次,」她說:「出國之前,我就知道這項經歷可能成為『箭靶』,但沒想到這麼明顯!」

黃文綺的經驗中,企業對她的歷練感到好奇,卻未必買單,最大的顧慮是「定性不夠」,怕已經有「前科」的她,對工作不滿意再度瀟灑走人。

的確,放空不等於充電,為降低面試時被問得捉襟見肘的窘境,旅程中,你可以先不斷問自己幾個往後面對企業雇主時,對方可能感興趣的問題:

‧為了什麼離開台灣?要尋找的東西,如今已經得到了嗎?

‧這段旅程當中,印象最深的經驗是什麼?對你的人格特質是否有影響?帶給你什麼成長?

然後,你得進一步針對自己「穩定性」提出有力佐證。

同樣是打工度假,曾經任職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奧美公關的Lisa在出國前就明確立下此行目標:加強英文;享受鄉村生活;自助旅行,開展國際觀,「回國後我覺得收穫滿滿,」她的語氣充滿自信。

在面試時遇到「穩定性」的質疑,她答得輕鬆:「我出國見識過了,更了解未來要什麼。」她並且反問,就算不為打工度假,現今職場生態中,辭職出國遊學留學,或者因高薪跳槽的例子也屢見不鮮。「職涯斷裂」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這麼值得被批評。

人資主管的詢問,多數出於「不了解」,身為過來人,若能在面試時加強這段經歷所培養出的獨立、善於解決問題、抗壓性高等人格特質,不但不會成為阻礙,反而可能成為優勢,尤其需要高度創意和靈活度的產業,會更看重你的國際經驗。

Q3:要自己來,還是交給代辦打理?

出國留學該不該找代辦?拿這個問題問10個人,恐怕會得到11種答案。《Cheers》雜誌建議,要知道對方是不是適合的代辦,有幾個方式可以一窺端倪:

‧代辦是否專心聆聽你的需要?還是心中早有定見,只推薦固定幾所學校?

‧代辦對你想要專攻領域的就業狀況,有多少了解?能否具體說出拿到學位後對你求職的加分項目,而非只是告訴你,出國可以「學好英文」、「體驗生活」、「學習獨立」幾個泛泛的答案而已?

‧代辦本身是念什麼科系出身?對於該產業知識是否豐足?學校提供哪些實習計劃?該學位畢業後實際就業狀況,他能提供多少資訊?

坊間代辦公司素質良莠不齊,收費標準也大相逕庭,至於頂尖MBA學位的諮詢價碼則可能更高。南陽街一帶也出現號稱「4萬元包上」的代辦公司,意思是,萬一今年沒有申請上學校,明年重新來過,諮詢費全免。

不少代辦因為和學校簽有合作協定,考量業績,諮詢時會主推特定幾所學校,有些零星的代辦公司,服務品質更猶如只是英文排版打字員,專業諮詢完全外行,若打定主意委由他人處理,要避免申請結果最後是「自求多福」,貨比三家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不過,申請國外學校所要求的讀書計劃、自傳,必須以台灣學生不習慣的英文書寫,再加上英、美學校多如繁星,因此請代辦幫忙,的確可以省下一些找資料的時間。然而,圖快速、省事之外,也別忽略親自找學校、選課過程帶給你的學習與成長。

出國留學是動輒數百萬的人生投資,花錢尋覓捉刀英雄是否能完整呈現你的個人特色,要再三思量。

何況攻讀學位時,總免不了英文寫作和蒐集資料,申請時逃過一時,入學後還是要憑真本事。

Q4:對國外生活的實際狀況,你有多少了解?

不是指學位或工作名稱,而是生活環境、實際接觸社群和學習內容,出國之前了解越深入,越能縮短撞牆期和期待落差。

許佳智便見識過不少申請出國打工度假,1個月後就捲舖蓋打道回府的例子。他舉農場工作為例,實際情況並非電影中每天抱著漂亮飽實的新鮮蔬果就好,從事勞力密集工作需要耐心,更需要體力。

若只抱持著「賺大錢」和「學英文」的心態赴紐、澳工作,恐怕會大失所望。

澳洲打工工作,主要分為3個等級。如果英文能力不夠好,通常到農場處理農務,或者工廠包裝;若具備基本溝通能力,可能在賣場擔任後勤工作,如配貨、清潔人員;英文溝通能力優異,則有機會面試上五星級餐廳服務生、英文打字人員,每小時薪水2030澳幣,勞力密集的農場工作,時薪則在1215澳幣之譜(編按:澳幣兌台幣約128)。

薪水不差,但物價水平也高,再加上自助旅行時的花費,平均每位工作者在澳洲時,開銷遠高於收入。也難怪澳洲政府張開雙臂歡迎各國背包客,絲毫不怕蜂擁而入的人潮搶了當地人飯碗。

至於在以英文為母語的紐澳,到底能學到多少英文,則視各人心態而定。

澳洲政府沒有設定每年度打工度假人數上限,對台灣、香港等亞洲國家開放後,各地華人人數暴增,即便「背包客棧」打工度假討論區出現「到哪都遇得到台灣人」的討論,但因此練就一口流利英文的背包客當然也不少。

是否能克服語言文化障礙,踏出舒適圈,真正達成「國際交流」目標,端看有多強烈的決心。

出國念書也是一樣。做為一位MBA學生,你能不能接受課堂上個案研討,下了課之後,還有派對活動一直延續到午夜過後,從早上7點到凌晨2點,每個小時都行程滿檔?

善用網路消息和人脈,清楚描繪出國外生活的輪廓,這項工作和撰寫申請學校的文件,一樣重要。

Q5:和自己的私密對話

花費12年時間或數百萬學費,換得僅此一次的體驗,究竟值不值得?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代你解答。以下幾個問題,留給你和自己,最私密的對話空間:

‧你能不能忍受回國後23年內,大學同窗擁有比你更好的薪水和工作職銜,而你卻因為歷經「留白期」,職涯慢人一步?

‧如果回國後發現「國際經驗」並不能替你邁開下一步加分,心理如何調適?

‧這趟出國所獲得的能量和美麗回憶,是否能在往後低潮不如意時,給你力量?

錢鍾書說婚姻如「圍城」,外面的人想衝進去,裡頭的人拼了命想出來,其實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如今你羨煞城外好風光,想腳底抹油暫離台灣留洋放風,why not如果想清楚機會與風險,心中仍然有股念頭蠢蠢欲動,那就放手做吧!Cheers雜誌第109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