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社區Living Lab》
城市森林裡的實驗室
摘錄自:30雜誌 電子報
2014/7/4
作者:文∣陳緯哲、高嘉鎂 攝影:攝影│關立衡
出處:《30》雜誌 2014年7月號 第119期
創新,是不是永遠都要冒著「消費者不埋單」的風險?如果新科技可以從1 人實驗室解放,放到8 萬人口的大社區測試,主動和居民對話,會發生什麼神奇的化學變化?
台灣就有這麼一個地方:當最「文青」的街道,碰上最「智慧」的科技,被喻為最有風格的台北民生社區,不只是林木蔥蘢的小森林,也是全台灣第一個社區「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平均年齡大於50 歲、大專學歷居民占5 成以上,全台的最新科技都在這8 萬人口的社區裡實驗。
21 世紀的今天,孤島專家們不再只存在網路世界,他們從線上跳到線下,來到現實生活。你能不能想像,有一天你生活的社區變成「實驗室」,你可以根據環境和需求,從中午吃什麼、控制卡路里,到未來可以自己畫下社區生活藍圖,而每個居民都是社區自造家?
民生社區「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2008 年成立,在這個亞洲第一座生活實驗場域中,不管你是居民或上班族,只要連上雲端,食衣住行都有最新科技幫你把關,你還可以回饋使用建議,參與雲端科技的設計流程,6 年下來,就有200 多萬人次搶鮮體驗新科技,為50 項新服務提供1500 萬筆回饋數據,成為設計團隊的小尖兵。
來到民生社區,吃滷肉飯只要用一張卡小額付款;上數學課不必帶無聊課本,考試還像玩互動遊戲;悠遊卡還能自己預約活動中心,隨時辦一場社區老人舞會。這些聽來奇怪的想法,在民眾回饋和智慧科技的精彩交鋒下,真的就在現實生活裡成真。
當你變成「自造者」,而社區成為不折不扣的「生活實驗室」時,所有跳跳糖一樣的新點子,都在這些風格小巷裡一幕幕上演,這場「社區╳人╳科技」的三人劇場又會演成什麼樣子?
社區溝通3.0:「數位里長」看板行銷更吸睛
社區裡人和人的互動,可不可以跳脫綠色布告欄?冷冰冰的村里文宣,要怎麼跟人群有更多連結、互動?這些村里長、社區協會成員的困擾,現在一台數位電子看板當「數位里長」,比貼文宣更有溝通效果。
過去里民辦公室前用來張貼告示的小黑板,大都是張貼政令宣導的文宣,想要左鄰右舍主動去看,更是難上加難,白白浪費不少紙張及人力。
... 本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