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跳槽,10件你該做的事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5/1
Cheers小編
2014/04/23
- 20:03
知名的公司不一定是適合你的公司,最重要的是,你和新工作究竟能不能「氣味相投」?
破除「下一個會更好」的想像,你需要問清楚,想明白,才不會枉然白走一遭,還賠上自己的生涯。
1. 職位出缺的原因
面對自己可能接手的職位,應徵時得問清楚:「這個位置出缺的原因是什麼?」從問答之間可找出蛛絲馬跡,循線檢驗這個職位與自己的人格特質與能力是否相符。
自己花點時間打聽最為保險。探詢對象從獵人頭公司、員工到上下游合作廠商都可以。甚至,每天送往迎來的大門警衛,都會是正確消息來源。
2. 企業文化和制度
台灣9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對外商出身、或習慣大企業講究制度的人,必須弄清楚跳槽對象的企業文化,究竟是充分授權,還是高壓集權;是家族色彩濃厚,還是走向專業治理?
一旦得知新公司的管理風格,你得捫心自問,「我的彈性夠大嗎?我能不能在那樣的氣氛下,充分發揮所長?」否則過度樂觀赴任,最終會落得水土不服、白忙一場。
3. 薪資條件和報酬
薪水背後代表的是「需求」與「自尊」,到底你的貢獻價值有多少,市場行情如何,勞雇雙方的底限在哪裡,都是交手的重點。
若自己沒有很好的談判技巧,或是想要拉高薪酬,不妨透過像是獵人頭公司的中間人代為打理。
4. 對職位的期望
當你知道職位出缺的原因,下一步便要搞懂老闆對這個職位的期待,而且最好「白紙黑字」。
有的老闆會勾畫一些虛幻的願景,開了許多空頭支票,等到上任後才覺得受騙;也有的老闆對你的角色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沒有把遊戲規則談得清楚、具體。在詢問當中,逐一釐清公司的方向與問題所在,並適度回應老闆可能的解決之道。
5. 相關主管的管理風格
對中高階求職者來說,最好的做法是:與自己業務相關的主管都能面談。
有的中高階主管只與直屬主管或人資聊過,對平行的主管完全不瞭解,跨部門合作時,才會因溝通不良,驚覺問題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