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15分鐘生死鬥 電子閱讀社群力 把讀者黏牢牢
摘錄自:能力雜誌電子報
2014/5/21
文/周怡伶
根據Readmoo電子書店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六成消費者的單本累積閱讀時間在60分鐘以下,其中有高達三成消費者只花15分鐘在一本書上,換言之,若無法在60分鐘內激發消費者繼續閱讀的欲望,基本上沒有人會想把書看完。報告中亦指出,讓讀者掏腰包買單的電子書中,有高達六成的單本售價低於新台幣199元,高於新台幣199元以上越多的書,越少人願意買單。
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除了書本的樣貌改變,書店這個紙本書的終端販售連結,完全與電子書的販售脫鉤,雖然這對於消費者來說頂多是購書習慣的改變,但對於賣書的人來說,卻少了跟消費者的第一線接觸管道。在無法和消費者面對面接觸的狀態下,如何在網路上行銷電子書,不僅是傳統紙媒轉型時將面臨的一大關卡,也是數位出版業者尚待解決的一大挑戰。
由此可見,電子書行銷與傳統紙本書的行銷模式大不相同,不論是數位出版產業的上、中、下游業者,都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換一顆行銷腦袋,Readmoo執行長龐文真便指出,「閱讀電子書的消費者基本上對科技工具比較熟悉,因此在2012年Readmoo創立的時候,我們所推的書籍多以科技、科幻類小說為主。」若依據創新擴張曲線(Diffusion of Innovation
Curve)解讀,閱讀科技、科幻類小說的讀者,便是Readmoo產品的「創新者」(innovators),若企圖讓產品從創新者及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的消費市場移轉到早期大眾市場(early majority)時,則必須要能夠跨越鴻溝(Chasm),亦即提升產品力及實用性,才能讓一般大眾普遍接受並使用。
龐文真也指出,雖然台灣具有雄厚的電子書技術基礎,業者可以掌握電子書的產品力及實用性,但如何摸索出產品創新者的愛好,正中行銷標靶,藉以全面推廣華文電子書市場,是電子業者的重要課題。
買書看書不稀奇 閱讀社群才吸睛
究竟該如何抓住關鍵的電子書消費者?又該如何擴及至大眾市場? Readmoo走的路顯然不一樣。
龐文真分析,不論是出版社、通路商、實體書店或是網路書店,都傾向於往上游或往下游找合作,拓展業務的性質,亦即原本由上、中、下游依序排列的產業鏈,最終彼此都將各有一部分交集在一起,打破彼此之間的業務範圍。換言之,在市場不斷被分食的產業趨勢之下,彼此之間的競爭壓力將更龐大,為了在出版業的寒冬中勝出,則必須了解消費者的習性及動態,據此找出尚未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因此,Readmoo 從閱讀社群切入,滿足愛書人也愛分享的需求,打造一種另類的電子書行銷模式。
Readmoo自詡為「買書 x 看書 x 分享書」的閱讀基地,將書籍銷售與閱讀社群結合,不僅相信電子書、相信社群閱讀,更相信流暢閱讀經驗與資訊分享的價值。針對電子書閱讀社群的行銷策略,龐文真表示,一來是因為電子書的產品創新者多半是科技產品及網路的愛好者,結合社群功能可以吸引同質性消費者的目光;二來是「買書、看書」是所有愛讀書的人都會做的事,這件事情可以輕易地在任何的電子書店被滿足,但少有業者提供「分享書」這項服務,因此結合買書、看書、分享書為一體的Readmoo,確實不只是一間電子書店,更是一個電子書閱讀社群,運用閱讀人愛分享的社群力量,作為最有效的行銷利器。
新閱讀體驗 抓住關鍵消費者
打開Readmoo電子書店的閱讀社群,可以看見一群活躍讀者的大頭照及其正在閱讀的書籍,點進去仔細一瞧,還可以看見該位讀者的個人書櫃、劃線註記,以及完讀書評,有如散發書香氣息的臉書動態時報。
另外,Readmoo也藉由臉書粉絲頁及部落格與年輕讀者群互動,並透過在部落格上發布最新的數位出版趨勢、邀請資深出版人建立專欄、聯合刊登文章至其他數位媒體等方式增加曝光率。
將電子書店結合社群閱讀的作法,不僅能夠培養關鍵消費者,更能夠增加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黏著度,刺激消費者買單的動機。Readmoo執行長龐文真表示,在面對大型出版社內部轉型,以及眾多逐漸興起的數位平台業者,開創嶄新的網路社群功能,便是Readmoo的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Readmoo更運用以下2個方法提供獨特的閱讀經驗,滿足消費者需求:
1.
劃線註記
Readmoo平台最為吸引人的閱讀功能,大概非劃線註記莫屬。讀者在Readmoo平台閱讀電子書的當下,若是看見喜歡的字句,就可以劃線註記並被記錄下來,往後需要引用或參考時,不必花費時間一頁一頁翻閱,直接進入Readmoo的雲端閱讀系統,就可以輕易的找出過去的紀錄。劃線註記這項新功能看似創新,但要說Readmoo大玩復古風也可以,因為這概念其實是龐文真過去在學生時代,於看書當下一邊抄寫經典字句的習慣而來,只是Readmoo將劃線註記從紙本書移至網路上運用。可想而知,電子書跟紙本書其實是一體兩面,概念基本上都可以互通,業者必須要克服的只是,學會在不同的時代觀念間融會貫通,只要具備軟硬體的技術,把紙本書的閱讀體驗搬上網路當然也行得通。
2.
犢講座
Readmoo平均每個月舉辦一次實體講座,稱之犢講座,不僅徹底發揮O2O(Online to Offline)的精神,也讓讀者能藉此機會與作家交流,或是跟其他讀者互動。
Readmoo辦過的講座主題及主講者豐富多元,例如︰邀請作家李偉文談閱讀與大自然、張懸與管中祥談《公民不服從》,以及何飛鵬主講《自慢》共讀暨電子書新書分享會等。眾多講座中讓龐文真印象最深刻的是,於2012年9月在101大樓台灣Google 辦公室辦的《科技想要什麼》跨海共讀會,Readmoo在舉辦跨海共讀會前,先在網路上舉行劃線註記的比賽,讓劃線註記數量最多的前50名讀者免費參加講座,此舉不但可以刺激網站的流量、找出潛在的讀者族群,更可以增加特定讀者的黏著度。此外,跨海共讀會的舉辦模式也很特別,在全球最高的辦公室台灣Google用Google hangouts跟作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 連線,而這對於喜歡《科技想要什麼》這本書,或是喜歡凱文.凱利這位科技趨勢專家的讀者來說,採用最新科技的讀書會絕對是格外有魅力的。
為了擴大社群行銷的效益,Readmoo規劃於未來更加延伸社群功能,亦即加強讀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而非只將眼光放在書籍與讀者之間而已,像是讀者可以在登入書店後,輕鬆找到讀書品味相同的其他讀者,或是讀者可輕易追蹤其他意見領袖買了新書、有了新的劃線註記,或增添書評的動態,Readmoo也會利用發送電子報等方式分享,讓消費者了解彼此的看書及買書動態,促進可能的銷量。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4年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