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2014/5/25 「幫客戶逃漏稅 瑞士信貸認罪」

幫客戶逃漏稅 瑞士信貸認罪

摘錄自: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2014/5/23
2014-05-21 Web only 作者:經濟學人
 
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 20140525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數個月以來的資料外洩,讓人確定了兩件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會認罪、承認協助美國客戶逃稅,以及罰款會高到讓2009年的瑞士銀行(UBS)相形見絀。協議終於在519日公開,瑞士信貸的罰款高達26億美元;瑞士銀行的罰款則為7.8億美元。

不過,與2009年最大的差異並非金額。瑞士銀行獲准進入緩起訴協議,得以除去罪名;瑞士信貸則被迫認罪,成為2003年安達信會計事務所(Arthur Andersen)以來,第一個被貼上犯罪標籤的大型金融相關企業;當時,定罪導致安達信崩塌,而且定罪在上訴後推翻,讓檢察官不願再次走上同樣的道路。

然而,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過去一年中面臨著各方批評。他擔心將金融企業定罪可能會導致連帶損傷,但在參議院委員會公佈瑞士信貸報告並舉行聽證會後,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許多人預期司法部會試圖消除這類過於寬大的質疑。

霍爾德在宣佈協議時表示,本案顯示,無論規模多大、全球化程度多深,任何金融機構無法凌駕於法律之上。瑞士信貸和監管機關就此協議談判數月,也特別關注認罪是否會導致銀行解體;最終,罪名是放在瑞士母公司之上,其業務也得接受監督──這兩項條款,瑞士信貸應該都不想要。

但也正如瑞士信貸在聲明中所強調,瑞士信貸不致失去執照,運作和業務能力也不會受到實質衝擊。監管單位和其他金融機構間似乎也有默契,應該繼續維持與瑞士信貸的關係;以此觀之,確保瑞士信貸繼續營運,獲益的不是只有瑞士信貸。

此協議有兩個面向必定引發爭議。其一,即使紐約金融服務局局長勞斯基(Benjamin Lawsky)表示,瑞士信貸案絕非少數人所為,還是只有5名低階員工遭革職。

另一個爭議點則是,此案可能會立下保護美國逃稅客戶的先例。參議員列文(Carl Levin)表示,瑞士信貸有超過22,000個帳戶為美國人所有,大部分人並沒有向稅務機構提交必要資料,而且此協議並未追究他們的責任。至少,對這群人來說,故事可能不是到此為止。(黃維德編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