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2014/5/29「透過網路,聚集更多群眾智慧」

數位時代 

透過網路,聚集更多群眾智慧

摘錄自:數位時代電子報                    2014/5/28
採訪.整理/趙郁竹

之前很多人討論要成立「鄉黨」,但這世界有些人資訊化程度比較低,資訊化程度高的人又不相信傳統媒體,會出現一個平行世界,我覺得這不是好事,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科技變成橋樑。科技應該是中立的,不論正方或反方,都可透過科技提供支援。網路讓資訊「去中間化」,現在的資訊有太多代理人,就會有立場,網路的中立性可以弭平資訊不公平,去製造更多理性的討論空間。

網路普及真的讓公民參與意識變強,過去我們很容易接受媒體的資訊餵養,從去年的反媒體壟斷,有一群人開始思考到底媒體餵養給我們的資訊是對還是不對,這在網路上開始不斷延燒。當然人還是會去挑他喜歡看到的事情,會形成網路上的言論分隔,但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去看不同意見。

最近又有很多人開始往回看過去的歷史,其實黨外運動、戒嚴、野百合等事件,對我們30歲左右的人都沒什麼感覺,因為我們沒有參與到,趁這次事件讓大家回溯過去,有助於提升公民意識。過去我也不太參與政治,甚至懶得投票,完全對政治無感,其實很多人都這樣。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都覺得創業最重要,政治跟我沒有關係。但做了flyingV後,感覺到這平台就像個社會縮影,裡面有多元成家、反核四各種專案。大家為什麼會去訴求?因為他們是相對弱勢,聚在一起才有力量。群眾募資就是這樣,他們過去可能是透過基金會等實體機構募款。但我們一直有這麼多社會議題,這平台就是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V Democracy只是讓議題更聚焦。

現在連黑道都有網站和社群媒體,因為「黨」就是一群人,有一群意志。現在社群媒體也是一樣,只是過去他們散落在各個角落,不會浮上檯面,但透過網路,會讓這件事變扁平,讓聲音更容易浮上來。網路讓人民有更多資源去了解事情面貌,變得更有選擇權和參與感,更能自主判斷。當然不可能每個人的共識都一樣,但網路讓人有知的權利。

當每個人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程度到一個程度後,再有某個人提出一個做作,經過討論修正,變成一種群眾智慧的時代,變成一個可以實行的作法。還是必須透過代議方式去處理,但至少這個被提出來的建議,是有民意基礎的。

以前政府不在意網路,因為它不認為會有什麼影響,但近年來大家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網路化程度呈現出的是反應速度,政府的反應沒有民間快,或許它們比較需要深思熟慮,但它們在收集資料的速度相對慢,政府如果科技化程度高,獲取資訊比較完整,這樣它做出的決策會比較容易被民主社會認同。


(本文摘自20145月號《數位時代》「滑世代的影音行銷術」,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數位時代》,全國7-11、誠品等各大書店熱賣中。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4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