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台灣未來,可能由街頭活動決定
摘錄自:天下雜誌 經濟學人電子報 2014/5/9
2014-05-06 Web
only 作者:經濟學人
圖片來源:劉國泰 |
林義雄不願與訪客見面,也不願意進食,只是待在34年前他的母親和雙胞胎女兒遭到殺害的地方──有人相信,血案是出自政府雇用的暴徒之手。在那個時代,國民黨以醜惡的獨裁手段治理台灣,林義雄則獲得了民主鬥士之名。72歲的林義雄仍舊是個鬥士;他願意絕食至死,直到政府(改革且贏得選舉的國民黨)改變國家能源政策、不再視核能為必要之路為止。政府不希望出現殉道者,選擇認輸;4月30日,林義雄停止絕食,台灣的核能政策亦隨之毀壞。
放棄核能一直是民進黨的政策重點之一,林義雄亦曾任民進黨主席。但在2011年福島核災之後,反核獲得的民眾支持便大幅增加,林義雄的絕食行動也再次刺激了支持。
絕食的原因為核四廠興建案;核四廠距離台北不遠,預計供電量約為台灣總電量的9%。總統馬英九為了捍衛自己的計畫,極少見地與反對黨領袖蘇貞昌進行電視辯論;他強調,台灣的經濟未來需要核能。不過,4月27日的街頭示威吸引近3萬人參與。
群眾人數大增之際,馬英九則與顧問私下會面。其中一名顧問告訴馬英九,馬英九的每一項說法都「百分之百正確」,問題在於「沒有人要聽」;他促請馬英九退讓,不要承擔林義雄死亡的風險,讓街頭恢復和平。因此,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核四一號機將在接受安全檢查後封存,二號機則會停工;核四必須在公投後才會開始運轉,如此轉折十分驚人。
現在,街頭示威已經成為決定性因素。反核示威緊接著學生佔領立法院而來,這種新形式的示威,一開始也出乎民進黨意料。不過,部分民進黨成員現在希望,生於前一個示威世代的民進黨,可以將自身命運與這種新行動主義緊緊相連。不過,同情示威目標的蔡英文表示,「治國不能靠社會運動,還是需要回歸政治。」
問題在於如何回歸政治。街頭示威反映了民眾對脆弱政治機構的幻滅,卻也更加削弱了政治機構。馬英九還有兩年任期,但已經沒有強大的影響力;台灣的未來越來越有可能是由街頭活動決定。(黃維德編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