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2015/3/9 「別過度「取暖」!10個職涯必備的好建議」

別過度「取暖」!10個職涯必備的好建議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5/1/22
2015-01
Cheers雜誌172
作者:蔡茹涵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50309
圖片來源:廖祐瑲
用「連續創業家」來形容時間軸科技(Hiiir)總經理葉建漢,再適合不過。 在交通大學就讀管理科學系以來,他即陸續創辦電子地圖、itohere社群網站、Widget Network等多項網路服務。 2008年又創立時間軸科技,於2013年獲遠傳電信投資。 時間軸推出的策展式行動購物網站friDays與多項網路廣告創新技術,始終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一路上,葉建漢成功過也跌倒過。帶著15年來的豐富經驗,他的過來人心法是什麼?

01 先求職還是先創業?兩者不衝突

過去台灣的創業環境不太友善,無論資源、人脈、機會,往往都得進入產業親身觀察後,才能描繪出「想做的事」的雛形。但隨著科技進步,分享、串連的風氣日盛,如果從學生時期就開始關注特定議題,從中看到需求,就算第一份工作就創業,也有機會成功。

另一波新興趨勢,則是「由創業進入企業」。以前,我們將創業和企業視為兩條分歧的路,但如今有愈來愈多企業投資新創公司,擁有「創業家精神」的人才進入職場,也會很受歡迎。因此,不妨將創業視為職涯中的「一份工作」,即便失敗了,也有下一份,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最好。

02 找朋友創業,但團隊不要只有朋友

如果你的元老團隊全是朋友,容易因為價值觀相符或顧及交情,輕易達成共識,反而錯失換位思考、接納不同意見的機會。但若沒有任何交情當基礎,也可能因為猜忌、缺乏默契而導致拆夥。

最好的狀態,是元老團隊中至少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用偽裝,可相互打氣。但保有競爭意識的夥伴更是必須的,那作用就像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你們共乘一條船,而他扮演督促、警示的角色。

03 把公司願景置於個人抱負之前

每個創業家都有理想,但最要不得的念頭是:「我要募大錢來完成自己的理想」。

展現自我的方式,不該是一直告訴外界自己的價值,而是你創造出的服務或產品,可以為別人帶來什麼價值。將公司願景放在個人目標之上,可以幫助你常保初衷。

04 急尋創投,不如接觸大企業

決定創業家生存與否的關鍵,在於能不能證明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比起頻繁接觸創投公司以求估價,找一間可信度高、在該領域具代表性的大企業提案,是更直接的做法。

以常見的技術創業為例:假設你寫出一個程式,可以運用在企業現有平台上,為對方解決問題或提升效率,不用多費唇舌,你的價值就會被企業看見。再進一步建立關係,不僅能「站上巨人的肩膀」開拓視野,更能累積與大品牌合作的經驗,轉化為優勢。

05 參加創業家聚會,但別過度「取暖」

一群創業家在一起聚餐、交流資訊,確實可以紓解不少壓力,結識更多同在路上的夥伴。但如果去得太頻繁,甚至變成你最主要的工作內容,這種場合也很容易演變成「取暖大會」,最後還是什麼都改變不了。

如果你人在台北,平均一星期可能至少有3場這類型聚會邀約,但建議一個月挑選個12場出席,適量即可。

06 直接去「你最想改變的地方」露臉

所有創業家都知道人脈的重要性,只是有一點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你的出發點是改變現況,你就應該直接到「你想改變的地方」去。

假設你服務的目標客群是球員,那就該把最多的時間花在球場、或是手握資源的重量級球隊,而非到處詢問其他人打球的經驗。專注地透過核心用戶,去取得商品的改善跟勝利,那才是最重要的。

07 不要忽略網路社群的力量

創業家需要的核心能力,會隨著社會需求和理念而改變。

過去,創業家創造的是「市場需求」及「需求被滿足」間的雙向關係,並透過使用者經驗以精益求精。現在的「創業家2.0」,比過去多了一項重要思維,就是懂得善用網路社群的力量。無論是寫App還是開小吃店,網路社群都是不能放手的利器!

08 資源有限,留意「單位時間」的產出

創業初期一定是事必躬親,但千萬要記住,包括時間、體力、心力,都是有限而珍貴的資源,怎樣才能用最少資源,完成最多對你有意義的事?

無論鑽研技術、和夥伴交流、觀察使用者,創業家都該留意自己「單位時間」的產出。盡量排出時間投身在能帶來最多學習的任務,付出愈多,收穫就愈扎實。

09 環境變動愈快,愈需要異質化團隊

團隊成員的一致性高,會不斷做出很像的東西;唯有每個人想法都不同,才有機會對著變動快速的環境,丟出不同觀點的「變化球」。

因此,在科技和產業都瞬息萬變的現在,創業家應該有意識地組成異質化的團隊,再靠管理與溝通,逐一進行整合。

10 不管多努力,都要設定停損點

停損點的要素,是「時間」與「目標」。給自己一段完整時間,親自研發、生產、投入市場、觀察銷售,看看最終能否達到目標?假使沒有,那距離有多遠?這可以幫助你釐清現實與想像,就算早早確認不可行,也可以減少損失。

此外,還有另一個「立即停損點」。如果你萌生放棄念頭時,是在連產品都還沒生產出來、只能出一張嘴的階段,這代表決心嚴重不足,建議你立刻停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