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2015/1/20 「小米機 從追隨到超越」

小米機 從追隨到超越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50120

小米創辦人雷軍昨天(1/13)來台,今天將以智慧家居的未來發展為題發表演說。在後進廝殺慘烈的智慧手機市場,手機業新手的雷軍,硬是創造出「小米速度」。《天下雜誌》在2013年專訪雷軍,他如何點燃小米機的狂暴式成長?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13
2013-05-14  天下雜誌  522    /黃亦筠 

四月二十七日,晚上七點,北京科技業群聚的中關村。

年輕人愛造訪的商場——華潤五彩城旁的辦公大樓外牆上,小米科技的logo在夜色中亮起。

小米剛遷入不到一週的新企業總部,還透著新裝潢的味道。員工忙進忙出地搬著辦公用品與綠色盆栽。

《天下》是雷軍唯一接受的台灣平面媒體專訪。

比約定時間晚了半小時,四十三歲的雷軍,一身條紋襯衫、牛仔褲的簡單裝扮,現身在乾淨整齊、無一物多餘的辦公室。一角,架著白報紙的白板,供他隨時塗寫,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有同樣的習慣。

「我知道,我在他(郭台銘)那裡待了三天,」比郭台銘小十九歲的雷軍說。

只是白板上多蓋著一張白報紙。

「裡面內容是保密的。剛剛我們在裡面開會,結論出來,拍個照,一發送,所有主管收到,馬上執行。我們不會花很長時間去磨磨蹭蹭的,」雷軍感冒了,聲音瘖啞,語氣間有股迫切感。

時間不允許雷軍慢下來,小米狂暴式的成長速度,推著他必須快。

二○一○年,小米創立。隔年推出第一支小米機,強打規格不輸蘋果,價格只要蘋果四○%的高規低價手機,採用網路銷售,直接面對消費者。

二○一二年,小米官方透露銷售七一九萬支手機,營收達一二六.五億人民幣(約六百億台幣)。創業三年,營收規模已達創業十六年的宏達電的五分之一。

二○一一年底,鴻海開始接小米機訂單,成長爆發力強。讓郭台銘在今年初,親自拜訪這位具有潛力的未來之星。

短短一年多,小米員工從四百人擴增到兩千五百人。剛遷入新辦公室,員工又喊不夠用了。

在後進廝殺慘烈的智慧手機市場,手機業新手的雷軍,硬是創造出「小米速度」。

「小米發燒友」的力量

「雷軍的思路很大膽。他是用互聯網(意指網路)的精神,在賣小米機,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全球副總裁沈勁觀察。

「小米速度」的關鍵,在於雷軍打破傳統手機品牌的銷售模式。在網路上建立一個,彷彿蘋果迷般忠誠的「小米發燒友」社群。

「我們和蘋果不同。賈伯斯是天才,他創造蘋果。小米則是百萬人參與的群眾運動,」外界把小米和蘋果相比,雷軍急忙澄清。

這確實是網路上的群眾運動。

在小米發燒友心中,雷軍的地位是如同賈伯斯一般的「神」。

兩年多間,小米累積超過六九五萬名官方網站註冊的發燒友。

小米透過解決這群龐大發燒友的需求,進行產品「由下往上」的創新。且是按照發燒友在網路上的訂單量,先收錢,才決定手機生產量,不用背庫存。更透過網路進行銷售,省去實體通路成本,再回饋給發燒友的手機價格。

進入小米社區網站,裡頭有論壇版、小米粉絲自發的社群網,如用小米手機製作漫畫《絕望的屌絲》。粉絲還分省組成同城會,如「西安同城會」,上頭是粉絲聚會的消息分享。

小米派專人打理粉絲意見,把意見需求分類。開闢論壇,由粉絲擔任版主管理粉絲。台灣也有一名研究生是小米粉絲,現在成為版主。甚至,粉絲有自己的名人堂。

「雷軍讓他們參與,了解他們的需求,他就傾聽改進。甚至還為粉絲講解小米機設計到生產的過程,」高通全球副總裁沈勁,觀察雷軍創造粉絲黏著度的手法。

發燒友一提出軟體介面需改進之處,小米人員立刻回覆。軟體更是每週更新。

雷軍很技巧地將主導權,透過網路的及時性,分享給年輕的小米粉絲,讓他們為小米做口碑行銷。

「小米有很強的社群網路,」集邦科技記憶體儲存事業處分析師繆君鼎說,小米因此省掉行銷費用。「雷軍在網上和用戶互動,就是活廣告。如果三星行銷費用佔產品三成,小米連一成都不到,」他說。

小米機每週二中午十二點開放購買,每次只開放兩到三分鐘。在網路上排隊的人有多長?雷軍透露,約一、兩百萬人。最長的一次,排九二八萬人。當中,只有二、三十萬人能買到。

「這根本是飢餓行銷,玩期貨,」曾有網友怒批。也讓小米黃牛機在網路上流竄。

以軟體人的思惟經營手機

雷軍顛覆傳統手機業的經營手法,用網路社群賣手機。這是他累積二十年的的爆發。

武漢大學畢業後,雷軍進入中國最早的軟體公司——金山軟件,一路做到副董事長。在金山軟件○七年上市後,雷軍被稱為「軟體教父」。

不到四十歲,他就退休當天使投資人(指提供創業資金以換取可轉換債券,或所有權權益的富裕個人投資者)。一路投資過中國網路快速時尚網站——凡客誠品。還參與了卓越網的創辦,之後賣給電子商務巨擘——亞馬遜。

「軟體人的思惟和做硬體出身的人不同。加上雷軍對網路、電子商務都很熟悉,創造小米模式,並不令人意外,」一名台灣行動裝置品牌廠副總觀察。

台灣手機業者是從硬體創新出發,雷軍則是從軟體出發,商業模式迥異。前者是工程師心態出發,以製造最佳產品為榮。後者是以網路分享為始,以貼近客戶需求為終。

像宏達電的策略是「機海戰術」,行銷賣點是外觀造型、連續拍攝、翻面靜音……等功能。全球其他手機業者也是打產品功能戰。

但小米就如蘋果,一次推一款看起來差不多的硬體。只是雷軍刻意主推粉絲建議的軟體服務功能,視為和用戶交心的重點。

今年四月,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做了中國智慧手機品牌使用度調查。推出手機不到兩年的小米,即便出貨規模不如宏達電、中興、聯想等大廠,但使用度排名第六,和第四名的宏達電差不到二%。並且超越聯想、中興。(見表一)

四月,小米機的海外第一站,選擇台灣市場,試水溫。

原本,雷軍的台灣朋友告訴他,小米在台灣不流行。但四月九日,小米推出新產品的第一天,遠傳電信的伺服器就被台灣網友擠掛。「遠傳太小看我們了,不知道『米粉』(小米粉絲)的力量,」雷軍不服氣地說。

在台北發表會現場,合作的公關公司只安排給小米粉絲二十個坐位,引發不滿。「我們總裁林斌在臉書上立刻道歉,」雷軍說。「在小米,是『米粉』比媒體重要。」

小米手機在台上市,至今一個月。遠傳電信行動裝置管理處副總趙憶南指出,「產品性價比高,初期銷售反應不錯,但因貨量不多,後續還要再觀察。」

雷軍曾說,看大勢,跟著趨勢走,「就像站在颱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小米確實垂直起飛。但這股力道可以持續多久?

集邦科技估算,小米出貨量年成長率超過二○%,低於全球智慧手機三三%的年成長率。在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排行,小米仍在十名外。

成長上不去 小米的瓶頸

小米遇上規模的瓶頸。雷軍心中清楚,喊出「今年要擴大銷售量到一千五百萬支」。這代表,年成長率要超過百分之百。

「小米遇到上不去的難題,」集邦繆君鼎指出。雷軍走電子商務通路,巧妙避開庫存、倉儲等成本。但手機量要有突破性成長,仍需靠一般開放市場、電信等實體通路,才能接觸到另一群龐大的購買族群。

但小米去年七一九萬支銷售量中,只有一九○萬支是透過傳統實體通路。如果走入實體通路,就逼著小米和通路關係強的聯想、華為等對手正面衝突。

倘若小米的量無法再成長、形成更大規模,小米和供應鏈的議價力,自然會削弱。

過去,宏達電曾因拿不到關鍵零件三星的面板,導致產品缺貨。「我的條件絕對比蘋果、三星、宏達電困難,價格也是很高,」雷軍坦誠。

譬如,之前記憶體缺貨,小米競爭不過三星、華為等大廠,拿不到關鍵原料,影響約三十萬支產品的組裝。

但有趣的是,雷軍對於未來成為銷售量第一的中國品牌,竟不甚熱衷。

「在中國的企業,講的都是科技報國(笑)。要當龍頭冠軍。我們不是啊,我們只要幸福就好,」雷軍的回答很不像科技廠老闆。

「你覺得哪個老闆最幸福?應該不是郭董(郭台銘)。一定是巷子裡開餐館的老闆。自己喜歡做菜,看大家吃,你說好吃,就給你打個折,」雷軍說。「我們不想當大餐館!就想做巷口的小餐館老闆。就只想怎樣把產品做好,怎樣讓一大群人參與。」

但現實是,目前快速爬坡的小米,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要它繼續往上衝。如何掌舵「小米速度」,恐怕是雷軍馬上要面臨的挑戰。

小檔案

小米科技

創辦時間:20104

董事長:雷軍

產品:小米手機

UI(智慧手機作業系統)

米聊(手機即時通訊軟體)

小米盒子(電視機上盒)

2012營收:126.5億人民幣(約600億台幣)

2012手機銷售量:719萬支

2013手機銷售量:預估1500萬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