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2015/1/18 「走少年不見了?日本年輕人加速變溫和、向內看」

走少年不見了?日本年輕人加速變溫和、向內看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50118


在日本的年輕人中,有一群被稱作「溫和的叛逆者(Mild Yankees)」的族群備受關注。一種觀點認為,除了日本外,溫和叛逆青年還將在亞洲各地廣泛出現。為什麼?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8
2015-01-06 Web only    /nippon.com 

關於作者  nippon.com

nippon.com日本網以英、中(簡體、繁體)、法、西、阿、俄、日7個文版,向全球60億讀者提供有關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資訊的綜合網站。

溫和的叛逆青年

《叛逆青年經濟與新保守群體的真相》(幻冬舍出版)一書自20141月出版以來,引發了日本強烈反響,該書作者原田曜平先生稱自己對此甚感驚訝。多家日本全國性報紙和各大電視台也紛紛策劃專題報導,向他發出的採訪請求更是接連不斷。原田先生將多見於現在20多歲年輕人中的、性情已趨於溫和化的叛逆青年定名為「溫和的叛逆青年(Mild Yankees)」,並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分析工作。

上世紀70年代,在日本提到「叛逆青年」,指的就是貓王髮型(Regent hairstyle)或山本電棒燙頭(Punch perm)、穿著高腰燈籠褲的品行不端的青年。如果將他們定義為「傳統型叛逆青年」,那麼2000年以後,這樣的人數明顯地減少了。如今叛逆青年的特點是性情溫順,態度溫和。原田分析:「他們即便開改裝機車,也會遵守交通規則,絕不與飆車族『同流合汙』;讓他們看過去曾經流行過的不良漫畫,他們似乎也沒什麼興趣。」

在音樂方面,他們中的男孩子尤其喜歡放浪兄弟(EXILE)原田分析認為:「EXILE除了外形上像個『壞小子』外,彼此間相互關心夥伴和家人的這種集體內部的情感關係,大概也喚起了溫和叛逆青年的高度共鳴。」

▍日本年輕人加速變溫和的原因:「家長」弱化

2000年以後,即所謂的零年代以後,發生了象徵反叛少年的一種日本特有的現象——「大鬧成年禮儀式」。不過,到了2014年,這種現象也消失了。原田稱:「即便是在成年禮儀式鬧騰得最荒唐的沖繩縣,你也能看到新成年的孩子們在當地撿拾垃圾等,過去那種混亂的場面無影無蹤了。」由此可見,叛逆青年確實變得溫和了。

促進溫和叛逆青年不斷趨於溫和化的重要因素中,家長的變化也不容忽視。過去,日本家長會一廂情願地將「必須上好大學、進好公司」這樣的價值觀灌輸給子女們。而且,這些家長也有這種實力,因為他們是日本終身僱用制下的最後一批員工,他們中間多數人都是在經濟上受到保障的公司正式僱員。

然而,最近20多年來,隨著家長群體正式僱用率的下降,家長們可以對子女說三道四的前提——經濟基礎逐漸崩潰。「即使家長有高學歷,也會遭到突然裁​​員或減薪的待遇。家長這代人不再是應該去反抗、去怨恨的對象,已經變成了應該去憐憫、去庇護的對象。」

▍他們是愛鄉土、地緣、夥伴、父母的「本地族」

溫和叛逆青年原本就是難以進行量化測定和確切把握的群體。報社和調查公司主要是在網上對各階層實施調查,但這些青年很難被這種電腦網路上的大型調查網捕捉到。即使是街頭的採訪調查,地點也往往會選在原宿、澀谷這樣的市中心地區。

原田認為,「溫和叛逆青年最喜歡自己的『鄉土』(註:他們從小生活長大的地方、活動地盤),哪怕居住在距離市中心僅數十分鐘電車車程的地方,他們也不願進城。因此,要通過採訪調查來準確把握他們的情況實在非常困難」。不願離開本地,珍視養育自己的土地、生活在那裡的好友、家人以及安穩的日子。溫和叛逆青年就是這樣一群高度保守的「熱愛鄉土」的年輕人。

這種「本地族」心中本地情結的要素主要是國中同學、作為寄生宿主的父母,還有他們一同玩耍的本地大型購物中心等。他們喜歡在熟悉的環境中與自小相識的夥伴們共度輕鬆愉快的時光。「他們這些本地族並非出於強烈的故鄉情而愛鄉土,也並非為了激發當地商業的活力。當然,他們的本地情結大概與愛國之心也並沒有太多聯繫。」

▍日本高學歷人也向內看

對於這樣的溫和叛逆青年而言的「鄉土」,具體是指以自己的家為中心,半徑5公里的範圍。在這個圈子裡,他們的世界已經很完整、很充實了。甚至可以說這在「加拉巴哥化*」中,也屬於極端的。但原田並不覺得這種患上「加拉巴哥化」的溫和叛逆青年群體本身是一個問題,他認為問題在於「被稱作高學歷的年輕人也呈現出了內向趨勢。」

*加拉巴哥化:Galapagosization,日本商業用語,指在孤立的環境(如日本市場)下,因獨自進行「最佳化」而喪失和區域外的互換性,面對來自外部(外國)適應性(泛用性)和生存能力(低價格)高的製品和技術,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險,以進化論的加拉巴哥群島生態系作為警語。日本的手機產業是典型代表。)

「他們不再關注外部世界,而是不斷將視線轉向內部。出國留學人數正在顯著減少的事實也反映了這一點。我覺得高學歷群體中的這些人,是與溫和叛逆青年完全不同性質的兩類人。就連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這類名校的年輕人都具有強烈的『本地族』意識。他們在大學上完課後,就直接回家,只和國中時代的夥伴玩耍——現在甚至已經出現這樣的年輕人」。也就是說,內向的趨勢在高學歷群體中也蔓延開來。

▍毫無政治成分的溫和叛逆青年

由於原田為其著書《叛逆青年經濟》加上了「新保守群體的真面目」這樣一個副標題,於是有些人將溫和叛逆青年與政治性思想觀念相提並論,原田表示自己對此無法苟同。

「不得不說,將溫和叛逆青年等同於『新保守階層』的想法完全是一種誤解。從結論而言,溫和叛逆青年身上沒有任何政治成分」。換言之,被視為「新保守群體」的溫和叛逆青年,指的只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乍看具有保守色彩,而並非在政治意識上保守。

現在,作為保守主義的極端表現,源於排他主義、排外主義的「仇恨言論(hate speech)」正日趨成為日本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發出仇恨言論的年輕人與溫和叛逆青年之間有沒有什麼交點呢?對此,原田表示,「溫和叛逆青年的日常生活原本就與仇恨言論無關,甚至對於仇恨言論這個說法,恐怕他們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好像聽說過』這種一知半解的程度上。」

▍無關日本逐漸形成的排他主義

原田長期從事有關東南亞各國年輕人行為調查的研究工作,立足於自身經驗,他表示「中國和韓國都有一些打著反日旗號的年輕人,放眼整個東南亞地區,也有一定數量的民眾會開展排外運動。我切實感到,對外國抱有排他意識的核心群體中,大學畢業生和在讀大學生這樣的高學歷者很多。」

無論在任何國家,發表仇恨言論這類排他主義行為的群體中,都包含有一部分不得志之人,不滿自己的社會境遇,因此,「將相關責任推諉發洩到外部這種情況,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如今在日本出現的仇恨言論或許正是此類現象的一種表現。」

「另一方面,溫和叛逆青年與這個群體沒有什麼『牽連』,所以兩者不會產生內在聯繫。因為溫和叛逆青年喜歡待在本地,珍視與自己的前輩、同伴的交往,過著獨立自足的生活。」

原田的問題意識,原本就並非要給這些溫和叛逆青年貼上某種固化的標籤。「不如說,重要的是今後如何讓他們這群人對政治萌生興趣。採用什麼辦法才能積極引導他們將那種近乎執著的本地情結轉變為對政治的關注?恐怕現在已是大人和政府官員應該認真思考的時刻了。」

▍從「溫和」轉向「真性情」叛逆?

溫和叛逆青年今後將如何變化?關於他們的未來走向,據說現在大致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除了日本外,溫和叛逆青年還將在亞洲各地廣泛出現。無論哪個國家,發達水準愈高,就愈會出現一定比例的溫和叛逆青年。日本現在處於在思想意識方面,追上了1980年代中後期、已經邁入成熟期的西歐社會的階段,出現了這樣的溫和叛逆青年。」

今後,如果亞洲各國也繼續朝著已開發國家方向發展,那麼預計溫和叛逆青年也會在年輕人中占一定的比例。 「事實上,上海和首爾等地的經濟都在加速發展,與日本年輕人所處的環境相差無幾,所以正逐漸出現溫和叛逆的青年一族。但菲律賓、越南等國仍處在開發中國家階段,尚未出現日本這樣的狀況。」

另一種觀點認為,溫和叛逆青年只是現階段的暫時現象,尚不確定今後是否還會繼續存在。

「產生這種觀點的背景原因在於人們預測溫和叛逆青年在結婚成家並為人父母的時候,經濟情況會進一步惡化。溫和叛逆青年的家長那輩人是最後一批正規僱用的公司員工,所以父親是正式員工的比例較高,而到了他們的子孫輩,非正式僱用率逐步升高。那麼我們就可以預見,溫和叛逆青年的子女不會擁有可以寄居的房產,經濟狀況也將變得十分窘迫。因為如果想當一個溫和叛逆青年,某種程度上還需要家長擁有穩定的經濟實力。也有人預測,由於溫和叛逆青年的子女及其後代都將面對嚴峻的經濟狀況,所以其溫和性將被徹底抹去,未來或有可能出現『真性情的』叛逆青年。」

綜上所述,貧困和低收入這種社會狀況,估計也將對未來的溫和叛逆青年產生巨大影響。

總而言之,原田強調,細緻把握這些溫和叛逆青年的動向,對把握今後日本乃至整個亞洲的年輕人的溫和叛逆青年所愛的「鄉土」「地緣」「父母」「夥伴」等傳統而古典的關鍵詞,或許正是幫助我們理解生活在現代成熟社會中的年輕人們的最新詞語。社會行為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轉載自nippon.com,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