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2014/8/30 「第一份薪水不能決定你的人生」

英雄,從20元開始

第一份薪水不能決定你的人生

摘錄自:30雜誌 電子報                           2014/8/28
作者:張瑜芳   攝影:路透、美聯社
出處:《30》雜誌 20148月號 120

畢業季,全球又一波待業潮湧進職場,面對高失業率、青貧族,很多人的惶恐不安反映在第一份薪水上。然而,第一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工作內容與薪資又應為何?英雄不怕出身低,看看5位最有影響力人士,他們都曾在金字塔底層擔任勞動者,他們第一份工作都從零開始。股神巴菲特以送報微薄薪水積累本金,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冰淇淋店打工,他們改寫了大眾對「第一份薪水」的期待與定義,證明態度才能決定未來高度的重要性。

巴菲特-小報童到世界首富,我看到的都是獲利!

面對股市商場,人們看到的是風險,而他放眼所見的是無限商機。巴菲特,全球第3大富豪,69年前當報童投遞《華盛頓郵報》,30年後他成該報的大股東,天賦異稟的商業細胞與投資嗅覺是他最大的優勢,他的行動力與深謀遠慮已經成為必修的投資聖經。

從小對數字及股票感受極為靈敏,他時時刻刻在思考賺錢方法,商業奇才的眼光由小看大。

當我們仍處於嚎啕大哭與弟弟妹妹搶玩具的年紀,6歲的巴菲特早已開始從爺爺的雜貨店批貨,當攤商挨家挨戶兜售口香糖與可樂,「辦家家酒」的同時也開始學習獲利;他的下一個標的來到高爾夫球場,撿拾揮桿失誤的出界球,依品牌與價格分門別類,12顆裝一袋讓孩子們拿回球場賣,無本生意下,每一分收入都是獲利。

從零售到批發,巴菲特從小就了解,成功的方法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獲利的機會。

12歲,巴菲特日復一日清晨5點起床送出500份報紙,儲蓄日後的投資本金;度假時他也在想賺錢的事,忙著向曬日光浴的民眾兜售可樂;14歲時,他憑一己之力儲蓄近千美元(約合新台幣3萬元);16歲時,他靠二手彈珠機租賃再賺進1200美元,對這個階段的巴菲特來說,任何蠅頭小利都是為了賺更多錢所做的準備。

巴菲特僅花了3 年讀大學,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碩士後,他進入葛拉罕紐曼投資公司(Graham Newman)。巴菲特於自傳《雪球》中形容:「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事是找到夠濕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1964 年來,巴菲特領導公司以極具遠見的價值投資手法陸續投資可口可樂、糖果公司See''''s等企業,投資項目橫跨製造、交通、電訊、媒體產業等,至今國際版圖仍在擴張。

布蘭森-4英鎊搞飛機,顛覆永無止境

「我很慶幸從未念過商學院,我從未被灌輸做事的『正確』方法!」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理查.布蘭森,17歲時以4英鎊創業,64歲的他至今創新精神不減,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未來將帶你離開地心引力大冒險。


... 本文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