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2014/8/23 「龐銚:學會丟掉,才能看見需要」

龐銚:學會丟掉,才能看見需要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8/21
2011-07
Cheers雜誌130
作者:許瓊文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40823
圖片來源:廖祐瑲
談吐間充滿藝術家氣質的龐銚(本名龐瑤),在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龐銚敲敲門》節目一推出便大受歡迎,去年更摘下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擁有畫家、金工藝術家、大學講師、節目主持人多重角色的龐銚,雖然工作忙碌,但她認為:「簡單的生活狀態,最能醞釀出好的創作。」

「學會拿掉,才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個觀念來自她學習油畫的過程。

在美國求學時期,一位東方的油畫教授在課堂上批評龐銚的畫法不對。「我的油畫都是層層疊上去,比較厚重,但教授偏好『輕薄』畫風,」龐銚回憶。

為了獲得認同,她開始學習「輕薄」的畫法,想要證明「雖然不喜歡,但可以做到」。最後,龐銚拿到了最高分。「至今我仍然不認同他的畫風,儘管沒有影響我的繪畫風格,卻無形中讓我領悟到生活中簡單的美好,」龐銚說。

減去過多顏料,找到真正面貌

原本叛逆的龐銚,透過這段歷程也學會用更寬廣的視野,看待批評。出國念書前,她曾經歷了4年的「出走」,因為她的畫作被認為與畫家父親的風格類似,「當時我就是不想畫了,」龐銚說。她從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畢業後,做過各種工作,包括教兒童美術、服裝設計。

從完全拒絕畫畫,到後來選擇在這條路上精進,反而讓她更加確認自己喜歡創作;即使日後被發掘主持節目,龐銚仍然清楚:「電視主持人」只是生命中的插曲。

龐銚接受採訪時不化妝,工作室裡也沒有太多裝潢,「我喜歡用『減法』,減掉、放掉,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為減去生活中過多的顏料,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打破迷思:

「想要的」就是真正「需要的」?「別人期待」的自己,就是「自己喜歡」的自己?

正面思考

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其他的沒有那麼喜歡,就捨棄掉吧!

把一次出走的經驗,當作生活中意外的體驗,但不要忘記回到本心。

負面思考

得不到別人的掌聲,就開始懷疑自己不夠好。


同場加映↘《瘋台灣》Janet:旅遊最大障礙,不是語言不通,而是你的心

你一定曾在電視上看過Janet:高身兆亮麗、大方開朗,還說著一口帶點台味的中文, 眼睛裡閃爍的總是急欲探索世界的熱情。遊歷過30多個國家,精通中、英、法、西多國語言,但真正讓Janet世界走透透的關鍵3句話是什麼呢?且讓Janet親自告訴你。

我在德州長大。美國南部由於地緣關係,住著許多墨西哥移民,5歲開始就常聽到人講西班牙文,只是我一句也聽不懂,這讓我很不甘心!於是,12歲時我開始學西班牙文,這個經驗讓我對跨文化溝通、語言產生濃厚興趣。

在台灣,多數人還是卡在語言。平常要跟陌生人搭訕,就已經害羞了,更別提用不熟的母語交談。其實,真的不需要太害怕,外國朋友都早有共識,英文不是你的母語,有些字不懂或不流利,反而是好玩的地方。

我出生美國,但父母都是台灣人,家庭教育很「台灣式」,吃飯的時候,家人會互相share餐點,直到幾年前我到法國住了半年,才知道在他們眼中這種行為很不禮貌,我當時甚至直接把叉子伸到朋友盤子裡,把對方嚇了一跳。

類似的文化差異其實多不勝數。我姊夫是瑞士人,見面時習慣貼臉親吻3次,一開始我也很不習慣。比起有些國家,美國已經算開放了,但平常見面我們也只習慣握手,3次?到底要從左邊親或是右邊親,會不會撞到鼻子?反而成為有趣的話題,和許多朋友認識,都是從交換各國的風俗習慣開始的。

打入人群,從問候和食物開始

許多國家母語不是英文,只要你會講幾句當地語言,當地人一定會很開心。最重要是「開口」,不管去哪個國家,即便只是最簡單的「你好」,都代表你用心學習,是真正想接近他們的文化。搬去法國前,我只學過1週的法文,語言程度近乎於零,只會1句“Bonjour”(你好),但我不害怕,反正到當地,一定會認識新朋友。

我曾到一個完全不會英文的家庭,用生澀的法文一字一句自我介紹:「你好,我是Janet,我來自……」吃到好吃食物,擠眉弄眼大讚:「太美味了!」全天候暴露在外文環境裡,反而學得快,通常對方也很有耐心聽我慢慢說,到第6個月,日常對話已經非常流利了。

更進一步,如果能講出當地幾個食物的名字,親切更加分。其實每個國家人民都對自己的食物很驕傲,聽到你有研究,正中下懷。到帛琉前,我就特別學了幾道菜的名稱,當地人聽了很開心,開始用半生不熟的英文和我交談。

這其實很像小孩子牙牙學語時,讓當地的「大人」們一一告訴你這樣東西「叫做什麼名字」,距離自然拉近。open your mind,是了解當地文化最便捷的路。

歹勢,廁所在哪裡?

到每個國家,「你好」、「謝謝」是一定要學的,但我最喜歡問的其實是:「廁所在哪裡?」

有時我甚至還會加一句:「我拉肚子啦!」這句話通常會讓對方大笑。這就好比你看到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明明不太會講中文,卻皺眉用台語問你:「歹勢,便所抵兜?偶烙塞!」這有多親切!不管對方見到你面之前有多緊張,聽到這句話一定大笑開懷。

光這一套「你好」、「謝謝」、「廁所在哪裡?」的「旅遊必備語言」,我就會講英文、帛琉文、菲律賓文、泰文、法文、西班牙文、台語、中文、日文,將近10種。

我剛來台灣的時候,幾乎不會講中文,到現在有些音還是發不準:到底是「舌頭」還是「石頭」、「上床」還是「上船」?都鬧過笑話,but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我的經驗是,歐美人和東方人聚會時,談最多的話題還是旅遊經歷,大家對文化差異都很好奇,多談談你和外國人相處的經驗或笑話,可以幫你交到更多朋友。2008-04 Cheers雜誌9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