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2014/8/27 「培養領導力 就從主持會議開始!」

培養領導力 就從主持會議開始!
 
摘錄自:Career職場情報誌 電子報                     2014/8/27
撰文◎林郡妙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美國上班族每週平均參加10個會議,約占每週工作時間的11天半,經理人每週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開會,而高層管理者更被開會占去了全部工作時間的50%。

會議,是職場不可或缺的溝通方式,但許多上班族一聽到「開會」就頭痛,因為大家所熟悉的會議總是漫長又無聊,不是各說各話、沒有結論,開了等於白開;不然就是發言不踴躍、全憑少數人說了算,決議既不客觀也不全面。到頭來,「開會」成了浪費人力和時間的代名詞。

開會成本遠比你想像昂貴

未來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廖年明說,學習「會議管理」,可避免會中出現人多嘴雜、或發言集中於少數人身上的「一言堂」現象,真正讓會議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再者,主持會議是主管的領導技能之一,「不會開會的主管,領導威信蕩然無存。」無論一般員工或主管,學會開好會,等於是在為個人領導才能加分。

不過,廖年明說,學習會議管理,最現實的理由是「會議成本相當昂貴!」撇開場地租借費用、以及眾人齊聚一堂的薪資成本不談,企業多數決策都是透過會議討論誕生,一場會議可能決定企業發展走向,倘若一個結論不當,很可能會賠掉一整家公司!

前置作業格外重要

廖年明指出,正確的會議流程應該有4P

Prepare a meeting充分準備會議:確認會議目的、選擇參與人員、妥善規劃議程、會議準備事項展開、明確會議通知。

Participate a meeting正確參與會議:遵守會議紀律、確實做好會前準備、正確的發言與傾聽、清楚的報告、負責的態度。

Preside over a meeting有效主持會議:要有清楚的開場白、適時的澄清與歸納、釐清推論與事實、明確的問題對焦、活用問題系統。

Problem shooting會議的問題射擊:有人離題、人身攻擊、有人抱怨、會議僵持不下、有人推諉塞責、發言不踴躍,必須即時妥善處理。

廖年明強調,在會議的前置作業中,「妥善的議程規劃」格外重要,因為「會議目的是在解決問題,議程就是問題解決的邏輯。」因此,會議發起人必須事先投下大量時間,預先進行議程的安排,以利會議順利推展。

會議的亂源可能就是你!

成功會議的第一步,在於與會人員對自我角色的認知。多數人總認為,如果會議失敗,「主持會議的主席要負全責」,殊不知自己身為一個與會者,在會議中的言行也足以左右會議的成敗。廖年明說:「許多學員上完課後驚呼:原來造成會議失序的最大亂源就是我自己!」

廖年明分析,造成會議僵持不下的常見原因有:

本位主義:站在各自立場發言,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例如:業務部門人員在會議上向研發部門要求:「我需要給客戶產品sample(樣品),請研發部門馬上提供。」研發部門的回覆是:「我手上有很多專案在走,你要sample請先申請,按照程序走。」

人身攻擊:對人不對事,發言出現情緒性字眼。

各說各話:例如A在會議說:「我認為公司應該引進最新的作業軟體,因為市場很大,可以增加營業額。」B回答:「每種作業軟體都要引進,公司哪有那麼多預算?」A的出發點是「營收」,B卻是「成本」上的考量,根本是兩種論點。

會議成敗 主席是靈魂人物

廖年明不諱言:「會議的成敗,關鍵還是在主席身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會議主席,而非主管或老闆的專利。如何從眾多發言中理出頭緒,以及避免討論議題失焦,這種「歸納」與「對焦」的功夫,是主持會議的基本功。

會議中意見分岐時,主席必須扮演居中協調角色,廖年明舉例:在會議中,業務與生產部門為了交貨問題爭執不下,業務部門要求今天要交10K給客戶,否則客戶會斷料停線;生產部門則堅持來不及做,因為機台要傍晚5點才能修好。主席必須傾聽雙方理由,結果發現生產部門並非不幫忙,而是機台無法交出那麼多貨量,而業務只要不讓客戶停料斷線即可,交的貨量其實不必那麼多。溝通彼此真正需求後,雙方各退一步,在會議中成功化解分歧。

此外,對於與會者的言論離題、人身攻擊、發言不踴躍、推卸責任、發牢騷抱怨等狀況,主席也要練就「見招拆招」的本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