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2015/1/18 「立法院滿意度只剩九%」

立法院滿意度只剩九%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50118

「政治惡鬥」已是除經濟之外,人民心中的最大危機,不只總統,連國會也一樣只剩九%滿意度。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香港佔中的連連衝撞下,仍有半數年輕人願意赴大陸工作,更凸顯國人對兩岸關係的複雜心情。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8
2015-01-06  天下雜誌  564    /吳挺鋒 

新的一年才剛展開,人民究竟對國內政經局勢,有什麼看法?

九合一大選剛過,二○一六年立委、總統選舉在即,劇烈變動中的民意最在乎什麼?

根據《天下雜誌》最新完成的「國情調查」,民眾認為現階段最迫切應該解決的三大問題,依序是「提升經濟實力」(三五%)、「縮小貧富差距」(二八%)與「保障食品安全」(二四%)。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黃東益表示,經濟表現、貧富差距,都是結構性問題,很難有立竿見影的特效藥,而食安問題連環爆,更嚴重打擊了民眾信心。

確實,民眾對目前的經濟表現感到滿意的比例僅一六%,而認為貧富差距嚴重的比例更高達九一%。和去年的國情調查相比,一直處在高警戒水位。

「貧富差距有逐漸演變成世代落差的現象,」長期研究台灣所得分配的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洪明皇憂心忡忡,未來的台灣社會內部將更分歧。

由大學生發動的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就是亟待解讀的政治訊號。

「這場運動,帶來了撕裂,」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吳親恩分析,「早年野百合學運推動的國會全面改選,還能蓄積推動民主化的共識,但太陽花衝撞的兩岸政策,卻可能讓台灣陷入各執一詞、內部更難對話的僵局。」

中國機會?中國威脅?

對照此次國情調查,國人對兩岸經貿發展的看法,仍以「在一定條件下開放」(四七%)為主流民意,並未因為太陽花的衝擊而退卻。

即便是九合一大選,執政黨慘敗,但選後仍有四成一的民眾認為二○一五年的兩岸關係「和二○一四年差不多」,預期持平。

看到這個結果,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福成毫不意外,「媒體放大了抗爭效應,兩岸經貿本來就不可能走回頭路,政黨輪替也一樣。」

話雖如此,太陽花學運這顆震撼彈,還是凸顯了民眾對兩岸關係摸著石頭過河的焦慮。例如,擔心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的民眾仍高達六成四。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疑慮,不只是表現在經濟依賴,還包括文化價值的抗拒。調查顯示,高達七成的民眾表態「不願意」讓下一代到大陸受教育,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一成。

「教育涉及價值觀,比單純地工作、做生意更複雜,」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劉兆隆指出,「民眾強烈抗拒大陸教育體系的背後,代表了兩岸的差異,愈來愈是民主與威權的價值對立。台灣的太陽花、香港的佔中,甚至習近平打貪腐所掀開的黑幕,都讓這個價值差異進一步檯面化。」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吳親恩觀察,台灣年輕世代對兩岸關係,具有強烈的分裂性認知。根據《天下》國情調查的交叉分析,年齡愈輕的受訪者愈傾向「兩岸經貿發展在一定條件下開放」;而赴大陸工作意願最高的民眾,也是二十到二十九歲這群青壯就業人口(五○%),遠高於全體的二九%。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最不願意讓子女到中國大陸受教育的群體,也是這群年輕世代。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吳親恩認為,這是台灣年輕世代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定調。問題是,兩岸關係不開則已,一開就會政治、經濟交錯糾葛,「中國機會」與「中國威脅」如何拿捏,勢必複雜。

「台灣民眾對中國的態度是邊走邊看,知道分不了手,但絕不要擁抱。問題是,政治人物與民眾都還找不到合適的互動尺度,」劉兆隆總結。

「不統、不獨」在退潮,剩「不武」

影響所及,台灣未來前途與身分認同也出現了趨勢性的變化。

在統獨議題上,三成六的民眾主張「台灣獨立,但與中國維持和平關係」,僅次於四成受訪者所主張的「維持現狀」。

繼續比較歷年國情調查,可以發現,從總統馬英九於二○○八年上任後,主張「維持現狀」的比例一路從六成三的高峰下滑;相反地,希望「台灣獨立,但與中國維持和平關係」的比例卻是從一成四暴增到三成六。

「馬英九對兩岸關係定調的『不統、不獨、不武』,和民眾想法有所出入,」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黃信達分析,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票房在退潮,只剩下不武(維持和平關係)是成長中的民意。

失去了不統、不獨的前提,不武的期待是否能夠如願以償?是個可以討論的議題。但民眾的統獨態度,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至少可以從兩方面找出原因。

首先,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愈來愈鞏固。此次調查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為六二%,和歷年相比,始終保持在穩定多數狀態。

其次,香港佔中事件,也讓台灣對中國體制的不信任加深。根據調查,六成二的民眾並不認同中國大陸對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政策。其中,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年輕受訪者更高達七四%,整整高出全體十二個百分點。

而當被問到「香港的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時,」不但有八成一的民眾回答「不適用」,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年輕受訪者同樣是表態拒絕比例最高的群體(八九%)。

兩岸關係的地板是經濟開放,天花板是政治體制差異,「卡在其中的馬英九,不需要再以兩岸關係作為他的歷史定位了,只會事倍功半,」吳親恩建議。

九%國會,不動如山?

回到可以操之在我的部份,此次國情調查顯示,民眾認為台灣當前的三大危機,除了「經濟不景氣」、「貧富差距擴大」這兩個宿疾外,另一項就是「政治惡鬥」。

政治惡鬥的改革,指向國會。

「如果立法院有它的功能,怎麼會有學生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運動?」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王金壽強調。

這背後的警訊是,僅有九%的民眾對目前立法院的表現感到滿意。

看到這個結果,連立委也不意外。「制度確實出了問題,」民進黨籍立委李俊俋坦言。

「國會就是政黨政治的縮影,但看看國情調查,高達六成三的民眾對國、民兩黨都表示不支持,就知道民眾對兩大政黨的表現都不滿意,」劉兆隆補充。

為什麼會有「九%國會」?

「委員會的專業沒有建立、國會議員沒有資深制,甚至有些立委的背景與作為讓外界認為和特定利益掛鉤,這些都是結構性問題,」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解釋。

然而,從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至今,為何正常的議事制度與精神遲遲無法建立?答案是「朝野協商」。

王業立指出,頻繁的朝野協商,架空了委員會的功能。黃信達更質疑,如果法案不分大小,都送到朝野協商的密室裡,民眾怎麼監督問責?

朝野協商的後遺症是,讓小黨輕易綁架大黨,違反多數原則,甚至也讓王金平的院長影響力膨脹。「有朝野協商,是希望避免表決。但表決未必不好,因為有表決才有真相,民眾才能監督立委問政,要多數黨負責,否則立法院就只能在密室與打架裡二選一,」黃信達說。

不過吳親恩提醒,國會密室很難避免,特別是高度爭議性的法案確實需要「朝野協商」。問題在於,立法院濫用朝野協商。因此,除了需要適度透明外,更重要的是,建立重大法案爭議的解決機制。

他建議,面對台灣這種政治意見高度分歧的社會,國會應該參考國外,建立更周全的議事機制。

例如,「台灣目前的立院表決是相對多數,贏一票就決定法案通過與否,這樣的門檻太低。最好的方法是,遇到像兩岸政策、美牛進口等重大爭議法案,應該把表決通過的門檻拉高到五分之三,一旦達到五分之三的多數,就符合朝野共識門檻,避免焦土抗爭與密室協商的兩難,」吳親恩說。

究竟誰該為「九%國會」的不振負責?民眾回答,依序是「執政黨」(二三%)、選民(二二%)與總統馬英九(二○%)。執政黨是國會多數,馬英九除了是現任總統,也是前執政黨主席,責任歸屬相對明確。但接下來,若要打好國會改革這顆球,將涉及總統、立院院長與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選民也有自省。「但要真正帶來改變,選民就不能只是光投票,選後還要進行監督,」王金壽呼籲。

王業立也感嘆,台灣的政治文化是競選熱鬧有餘,但選民的實質參與,仍相對不足。

或許,朝野剛聯手通過的證所稅大戶條款緩徵三年,挑戰財稅公平正義的議壇現形記,就是給選民的最佳提醒。

「台灣的問題,在於缺乏妥協與解決問題的機制,」吳親恩強調,當舊問題持續存在、新問題不斷累積,最後的結果就是政府威信一落千丈。對照此次調查,僅有三七%的民眾對中華民國政府持信任態度。

若進一步落實到機構或個人,最不被信任的前三者分別是總統(二六%)、媒體(一七%)與官員(一七%)。

媒體不要亂丟泥巴

「總統與官員其實就是政府的代名詞,」黃東益建議,除了總統的願景領導外,整個政府部門也必須自我調整,設法跟上數位化的社會變遷。

他舉例,現在年輕人都是透過臉書網路發表即時訊息,公務體系的回應跟得上嗎?網民都是下班後才上網,但公務員卻都朝九晚五,該怎麼辦?代表政府部門在網路上回應的人,如果還要對內跑公文請示上級,那上網互動的效益又在哪裡?

此外,扮演第四權的媒體更必須發揮第四權的建設性功能。「未經查證的烏龍爆料滿天飛,政府疲於澄清,怎麼會讓人對政府有正面觀感?」黃信達感慨,這不只是政府與媒體的雙輸,包括看顏色、選邊站的「媒體內戰」愈演愈烈,只會讓信者恆信,阻隔了媒體與國人對真相的探求。

媒體如何能從消耗信任資本的負面角色,變成提供理性對話的溝通平台?目前看來,只能訴諸自律。問題是,言者諄諄,聽者是否繼續藐藐?

-----------------------------------------

調查說明

本項調查是《天下雜誌》調查中心於20141217日至1222日所進行之民意調查。調查方法係以台灣住家電話號碼簿為母體,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家戶電話號碼,並進行尾兩碼隨機替代。最後成功訪問有效樣本1,082位台閩地區年滿20歲以上之成人。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8個百分點。所有資料依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區進行統計代表性檢定,並加權進行事後調整。調查執行:《天下雜誌》調查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