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祖國,從李嘉誠公司「離開」香港談起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14
2015-01-13
Web only 作者:張翔一
李嘉誠說,他重組後的兩家公司還是在香港上市,所以他沒有離開香港。你覺得呢?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兩家公司,長江實業是香港證交所上市公司編號0001號,和記黃埔編號0013,象徵意味濃厚。1月9日(五)86歲的李嘉誠親自出面,無預警宣布將旗下兩大集團「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重組,並且趁此機會更改公司註冊地點,由香港遷移到開曼群島。消息一出,震撼大中華企業界與金融圈。香港輿論大都認為,向來精明的「李超人」(李嘉誠外號)已嗅到香港的「危險訊號」,才會選擇用腳投票,「明哲保身」。李嘉誠的舉動,更可能引發香港富商出走潮。
企業重組下市、更改註冊地點重新上市,在資本自由流通的亞洲金融中心香港,一點都不稀奇。但搭上「李嘉誠」這三個字,情況就大大不同。
因為,不只個人從從難民之子到華人首富的發跡史,就是香港近40年的發展史的縮影,旗下集團如今更包辦了香港食、衣、住、行、通信、娛樂各項產業,單單李嘉誠這三個字,就幾乎能與「香港商界」畫上等號。
香港交易所的「天字第一號」,股票編號0001上市公司,正是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自1972年上市至今,歷經六四天安門事件、九七回歸,香港三任總督、三屆特首更迭,從未更改過公司註冊地。即使到了最近的2014年3月,面對媒體詢問,李嘉誠仍信誓旦旦地說,旗下事業絕不會「遷冊」(移往海外)。
如今,無論褒貶評價,40多年來總是香港人公認的「港商代表」李嘉誠,卻要在一夕之間變成「外商」。背後透露的訊號,恐怕絕不只是李嘉誠解釋的「只是為了做生意方便,我沒有離開香港」如此簡單。
事實上,綜合香港學界、商界分析,李嘉誠打破40多年來,母集團未曾更改公司註冊地點的慣例,至少有兩大原因:就商論商,因大陸、香港房市已自高點走空,2013年起就陸續減持兩地房產的李嘉誠,如今透過海外控股公司進一步逢低布局歐洲房產是其一。但商業恐怕不是這項重大決策中,最重要的理由。江澤民時代,大陸政商關係亨通,香港回歸後綜橫港、陸房地產開發界的李嘉誠,到了習近平時代,「紅頂商人」不紅了的危機感,恐怕才是李嘉誠決定「出走」的真正原因。
從香港特首唐英年、梁振英之爭,李嘉誠公開表態支持被認為是「江系」的唐英年,到如今香港佔中爭普選,李嘉誠雖不支持佔中行動的民粹,卻公開直言「香港的政制改革,每一步都是必要的」,明顯與中共當局唱反調。已讓李嘉誠在習近平掌權的中南海,地位大不如前。2014年五月和七月,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央視分別透過報導和評論,暗指李嘉誠過去靠著政商關係取得大批土地,是「特權壟斷」,2013年起拋售大陸資產,是要「避反貪腐的風頭」,就可見端倪。
香港金融圈人士觀察,如今李嘉誠將旗下事業主體註冊地移往海外,加上他個人擁有加拿大國籍,未來不論遇上任何訴訟,終審法院都在境外,對李氏家族和他的企業王國而言,都多了一層保障。
李嘉誠從2013年拋售大陸地產,到如今的意外「出走」,固然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精準研判市場、政經趨勢後,洞燭機先的精明之舉。卻也引發一國兩制倍受挑戰的香港,是否還能保有其法治獨立、市場自由避風港地位的爭論。
「遷冊」訊息公佈後,港股第一個交易日,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同時跳空大漲超過10%,兩大集團總市值,一日之內就增加了900億元港幣(約3千6百億新台幣)。代表李嘉誠「離港」的決定,雖然有失信之虞,卻大獲現實的香港和國際投資人看好支持。
「李嘉誠效應」會不會引發目前仍註冊在香港的多家地產巨擘相繼跟進,引爆港商離港、用腳投票的出走潮,不只密切牽動亞洲資本市場的變化,更無疑會是國際金融圈,重新評價香港、重新評價一國兩制、甚至整個「中國夢」的一大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