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雜誌社遭恐怖攻擊事件/誰的偏見?誰的傲慢?
編按:1月7日,法國諷刺周報《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遭到恐怖攻擊, 至少造成12人死亡、20人受傷。這是法國20年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事件。《查理周刊》是什麼樣的一份雜誌?是什麼原因,引起這件震驚全球的攻擊事件?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9
2015-01-08 Web only 文/lilou
有位法國朋友每週三必買份《狹利週報》(Charlie Hébdo;編按:台灣多數媒體翻譯成《查理周刊》)來看,裡頭充滿花花綠綠的漫畫,跟其他正經八百的大報不太一樣。好奇之餘借來翻閱,眼珠子差點掉出來:只見政治人物與宗教大老等人不是當街愛愛,有時用嘴巴口愛,或在版面上大方遛鳥。待我鎮定下來後仔細閱讀,除了畫不驚人死不休的時事漫畫外,這份刊物也揭發國際與法國社會怪現狀,並非只有鹹溼搞笑工夫。
《狹利週報》小史
《狹利週報》曾為轉載丹麥回教漫畫,被回教團體控告,一審宣判無罪,後者揚言要上訴。「狹利」向來以反骨風格自許,其實回首看看這份刊物的歷史,類似的衝突與查禁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一切得從四十年多前的《切腹》(Hara kiri)諷刺畫刊談起。
《切腹》月刊由卡瓦那(Cavanna)與修洪教授(Professeur Choron)於1961年創立,志在創立一份「又蠢又壞心的刊物」,匯集了透波(Topor)、卡畢(Cabu)、傑貝(Gébé)、黑則(Reiser)與渥林斯基(Wolinski)等漫畫家,走極左派路線。1969年改成週刊,之前曾好幾次遭到查禁。
1970年戴高樂將軍過世,當時法國一家舞廳發生慘劇,一百多人葬身火窟,結果《切腹》畫刊封面標題寫著「柯倫貝悲劇性舞會:死者一名」(Bal tragique à Colombey : un mort)。戴高樂將軍就安葬在柯倫貝,這個玩笑讓《切腹》畫刊再次遭禁。雜誌社乾脆直接改名為《狹利月刊》,換個招牌繼續經營下去,這樣的做法,與戒嚴年代黨外雜誌的變通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狹利》之名來自史奴比漫畫中的人物─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法國人唸成狹利),刊物創辦人之一的卡瓦那藉此向史奴比漫畫致敬,《狹利》月刊也是法國首先出版史奴比的刊物。只是,拿有點溫吞的查理布朗來為一份諷刺漫畫刊物命名,難道是想披著乖小孩的外衣來搗亂?還是立志保留赤子之心,要像童話中的小孩直言國王根本沒穿新衣?
《狹利月刊》後來變成《狹利週報》,希望像沙特參與創立的──《解放報》(Libération)一樣,維持媒體公器的獨立超然地位,完全沒有廣告收入,可是又沒有足夠的訂戶維持營運,1981年宣告停刊。
1992年密特朗總統任內,《狹利週報》東山再起,繼續衝撞各式禁忌,從極右派天主教人士到回教長老都曾把他們告上法庭,「狹利」也打贏了不少官司。
《狹利週報》被定位成左派媒體,不過除了右派政治人物,對左派也毫不留情。2005年法國全民公投歐洲憲法,畫報內部的漫畫家們意見分歧,各唱各的調,沒有什麼定為一尊的編輯方向。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則認為,在現任總編瓦勒(Philippe Val)主導下,狹利週報傾向較溫和的「國會左派」(gauche parlementaire),不像當年那樣剽悍。
2005年9月,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編輯羅斯(Flemming Rose)看到幾則與伊斯蘭教的相關報導,有位喜劇演員承認,他敢開聖經的玩笑,不過可蘭經的主題就不敢去碰。也有位童書作家,居然找不到插畫家來為他故事中的穆罕默德畫像。報社因此號召漫畫家,發表了12幅以回教先知為題的作品。
結果其中一幅把伊斯蘭先知的頭巾畫成一顆正要引爆的炸彈,也有一幅諷刺回教自殺炸彈客,穆罕默德告訴等著進天堂的眾多炸彈客們,雖然恐怖組織宣稱到了天堂有處女相伴,可是天堂「處女已經短缺」,不要再捨身當「殉教烈士」了。
看到這些作品,丹麥回教長老有的不滿,也有人沒什麼反應。埃及有家報紙於2005年10月刊出這些漫畫予以譴責,當時還沒有引起回教世界太大的注意。但在丹麥國內,十來個伊斯蘭國家大使要求會見首相,司法機關也加入調查,但以言論自由無罪開釋相關人士。
2006年年初,丹麥回教漫畫事件一躍成為國際焦點。伊斯蘭向來不立形象,如今先知還被拿來與恐怖主義連結在一塊,可以想見其不滿。示威抗議之外,丹麥駐中東數座大使館遭到攻擊。歐美與回教世界政府高層展開對話,丹麥編輯辭職。伊朗有家報社則舉辦諷刺漫畫比賽,以二次大戰猶太人受納粹迫害的歷史慘劇(le Shoah)為題徵稿。主辦單位認為,為什麼西方媒體可以嘲諷回教先知,而猶太人二戰受難這個主題就不可碰觸呢?有些獲選作品把猶太人畫成鷹勾鼻,彷彿二戰前的反猶太諷刺畫再現。
延燒法國
《狹利週報》就是不信邪,2006年2月轉載前述的兩則丹麥回教漫畫,讓讀者自己判斷這些作品是否有辱伊斯蘭。週報封面上,漫畫家卡畢(Cabu)筆下的回教先知嘤嘤啜泣:「我怎麼那麼命苦,被一堆笨蛋愛得要死。」
這期週報馬上被搶購一空,麻煩事也跟著到來。主編被「法國伊斯蘭組織」(organisations islamiques de France,UOIF)與巴黎大清真寺(la Grande Mosquée de Paris,GMP)告上法庭,法國總統席哈克認為狹利週報此舉「明顯驚世駭俗」,雜誌社附近開始派駐警力保護,不過倒沒什麼抗議活動。
狹利週報接著與許多國際媒體在2006年3月初聯合發表「十二人反新極權主義宣言」(la Manifeste des douze),認為伊斯蘭主義(l’islamisme)就像過去的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與史達林主義,將對民主政治造成危害,魯西迪等12位知識份子簽署了這項宣言。法國政府後來也一反總統當初的態度,讚揚時事漫畫家是「自由主導者」(acteurs de la liberté)。
當時離法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政治人物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火熱的場子。社會黨當然鼎力支持,常成為週報調侃對象的右派候選人薩柯奇(Nicolas Sarkozy)也公開聲援,他聲援常常修理自己的狹利週報,正好營造自己捍衛言論自由的優質形象。中間派的拝意胡(Bayrou)也跟著其他候選人站在狹利這邊,頗讓支持他的「法國伊斯蘭組織」傷心。
與狹利週報關係深厚的《解放報》(Libération)也大聲疾呼,認為此時更要肯定言論自由與「世俗主義」(laïcité)的重要性,面對宗教基本教義派份子的威脅,漫畫家手中只有紙筆可對抗。《法蘭西晚報》(France Soir)總編勒方(François Lefranc)因為刊出回教漫畫被解雇,解放報也表示相挺之意。
躲不掉的課題:凱撒與上帝
有人質疑狹利週報有「恐回教」(islamphobie)之嫌,簽署「十二人宣言」的魯西迪曾在伊朗基本教義派追殺令下藏身多年,也有人批評他與Martin Amis、Ian McEwan等英國作家盲目推崇美國民主政體,仇視伊斯蘭。
狹利週報指出,他們反對的不是回教,而是基本教義派份子,管他什麼宗教,極端份子才是他們口誅筆伐的目標,巴黎法庭採信狹利的說法,一審判決無罪。《狹利》旗下漫畫家魯茲(Luz)則認為,歐洲的確有「恐回」問題,回教徒受到歧視與排擠,回教漫畫事件只在法庭內解決,沒有繼續探討這項社會議題,實在可惜。
言論自由是否真能「百分百」,如果非無限大,尺度為何?如何互相尊重,保留對話空間?
以圖像或文字批判宗教,是否就代表作者仇視此宗教與其信眾?敢冒大不諱者,該像中古時代基督教法庭嚴刑伺候,或像回教長老何梅尼與極端份子對「瀆教者」祭出追殺令?漫畫也曾淪為充滿偏見的宣傳工具,漫畫家應該如何拿捏?宗教與種種人身自由,究竟是要讓人活得更像人,還是什麼都不是?這讓我想起史瑞克(Schrank)的一則時事漫畫,有人向天大喊:「主啊,拜託…少點宗教吧!」
以上這些事件也讓我想起一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到現在上帝仍與凱撒糾纏不清。
法蘭西共和國體制秉持「世俗主義」,這項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原則是否能徹底實踐?法國公立學校師生因為這項原則 ,不能在校內佩帶宗教意味明顯的飾物,可是,堅持回教頭紗為己身「文化象徵」的女學生,應該優先考量她的受教權,還是嚴格執行世俗主義政策,請她拿掉頭紗才能回來唸書?
基督教是歐洲文明遺產的一部分,然而宗教也曾是這塊土地上戰亂與仇恨的導火線。歐盟內部有股勢力想把基督教精神納入歐盟憲法,歐盟是否能繼續保持政教分離的世俗主義精神?
人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然而,宗教與國民教育、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等領域關係為何?
十七世紀,伽利略(Galilée)贊同哥白尼(Copernic, 1473~1543)的地圓說,遭到宗教法庭起訴。為了保住小命,只好認罪。直到二十世紀,教廷才重新調查伽利略事件,洗刷了科學家百年來的冤屈。
二十一世紀的法國,有家出版社為了「順應民情」,把史地教科書中的十三世紀穆罕默德畫像臉部遮蓋起來,此舉讓許多教師不滿,紛紛要求出版社還原作品原貌。「狹利」漫畫家仿照出版社做法,把「米羅的維納斯」裸像全身罩上回教全蓋式頭紗,諷刺出版社與宗教極端主義者的做法。
昔日冷戰體制下,宗教團體在波蘭與台灣等地向極權體制說不。第三世界中,有的宗教團體與統治者沆瀣一氣,也有人與底層民眾一起奮鬥。宗教團體應該如何參與公民社會?
走筆至此,不禁慶幸,可以把上述所有相關問題攤開來討論,不必擔心遭受死亡威脅、坐牢或九族受株連,前人用肉身與行動爭取出來的言論自由空間,我萬分珍惜。
回首台灣:漫畫文字獄
1968年,法國六八學運爆發,前述的時事漫畫家們正興致勃勃地辦刊物,而地球另一端的台灣由蔣介石執政,漫畫成了文字獄的導火線。
作家柏楊為中華日報翻譯大力水手漫畫,畫面上大力水手跟兒子待在一座島上,互選對方為總統。柏楊模仿老蔣口吻,把卜派演講文開頭翻譯成「全國軍民同胞們…」結果調查局並不欣賞這種幽默,作家被認定「侮辱元首」、「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甚至被戴上「共黨間諜」罪名,跟隨蔣家父子來台的作家再度「過鹹水」,在火燒島坐了9年牢。
2007年的法國,宗教團體有權控告漫畫家毀謗,讓法律來仲裁。然而,宗教極端份子仍在世界各地秘密活動,仍有人對回教居民帶有疑慮與偏見,「恐回」並非空想。
2007年的台灣,綠島已設置人權紀念碑,我們以為一切已經平反。然而,當年的執政者還是政黨膜拜的圖騰,他的後人也不認為前人作為何罪之有。
你說,歷史跟小學數學課中的蝸牛問題是不是很像?牠努力往上爬了一丁點,卻還是往下滑一寸。接下來,牠會往上爬多一點,還是往下滑?牠最後終能爬上去嗎?(本文轉載自Ulysse亂彈:歐洲動漫/風景Note
de BD )
◎參考資料
《狹利週報》非官方網站
丹麥回教漫畫事件大事記
「伊斯蘭文明如何與世界溝通──關於宗教與和平的對話」
台灣長老教會相關文章
綠島人權紀念碑
◎時事漫畫家介紹 Cabu、Gébé、Reiser、Wolinski
◎推薦紀錄片 Jesus Cam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