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說話方式破壞形象,第7種讓人最不耐...
大多數人通常不會去特別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不過,這可是會大大影響個人的形象與好感度,它的重要性是說話內容的兩倍。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5/1/8
2013-04-25 Web only 文/吳凱琳編譯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位於美國德州的量化印象公司(Quantified Impressions)曾進行一項研究,運用電腦軟體分析120位高階主管的演說,然後邀請10位專家和1,000名普通人聽這些人的演說內容。結果顯示,聽眾在評斷對講者的印象時,聲音因素佔23%,至於說話的內容僅佔11%。
另外,《聲音期刊》(Journal of Voice)近期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說話時聲音沙啞、中氣不足、緊張,容易讓人誤以為你個性被動、軟弱、精神緊張;說話聲音正常的人,則會被認為是聰明的、有社交能力、而且事業有成。
以下列出9種令人反感、破壞形象的說話聲音:
1.音量過大:說話太大聲,不知節制,讓人覺得吵雜。
2.語調上揚:每句話的結尾語調上揚,感覺像是問句,會讓對方覺得你似乎沒有安全感。
3.聲音尖銳:聲音太過尖銳或刺耳,會讓聽的人很不舒服。
4.娃娃音:這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夠成熟穩重。
5.壓低音調:為了表現自己的權威,刻意表現出低沉的聲音,這樣反而會讓人覺得做作。
6.低沉喉音:每句話接近結尾時降低音調,發出低沉的喉音,有時候讓人聽起來覺得懶散無力。
7.太多語助詞:有時候我們一時想不出要說的字,就會出現「嗯」、「呃」等語助詞,聽多了會讓人不耐。
8.中氣不足:說話聲音微弱,甚至很難聽得見,感覺弱不禁風。
9.音調平淡:聲音沒有任何起伏變化,會讓人覺得缺乏熱情、太過拘謹。(新聞來源)
【同場加映】5個不讓人抓狂的溝通術
根據《高速企業》(Fast Company)的報導,雪菲德行銷顧問公司(Sheffield Company)創辦人喬伊.麥克科爾梅克(Joe McCormack)表示,現代人的生活有4大痛苦:
◎資訊超載:以美國人而言,每天平均要消化34G的內容,檢查手機超過150次以上;平均每星期會收到300封以上的電子郵件。
◎注意力缺乏:每星期我們真正專注的時間僅有6小時,原因就在於現代人的專注力愈來愈短,從2000年的12秒,到現在只剩下8秒。
◎沒耐性:根據研究顯示,有四分之三的人在剪報的第一分鐘內,就分心做其他事;打開電子郵件的30秒內,就讀不下去;聽同事說話,如果15秒內沒聽到重點,就不想聽下去。
◎容易分心:每個上班族平均每天會被打斷60次以上,若要再重新處理原來手邊的工作,得多花40%的時間。
因此,如何說話精簡有條理,讓對方立即抓住重點,知道我們的需求,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才不會成為浪費別人時間的白目人。
喬伊.麥克科爾梅克提出了以下5點實用的建議:
1.不要過度解釋: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自己是否提供了太多不需要的資訊?過多的資訊只會造成干擾,反而讓重點模糊,對方也沒那麼多美國時間和耐性,聽完冗長的解釋。
2.記住5W原則:不需要廢話太多,只要掌握住人物(who)、事件(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與原因(why)這5大重點,就能清楚溝通你的訊息。
3.用影像代替文字:一張圖勝過長篇大論,若你覺得無法用三言兩語表達清楚時,不妨想想,或許可以用文字以外的方法表達,例如圖表、照片、影片等。
4.適當的停頓留白:不要一直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很多時候往往因此會說出了不該說的內容。適時的停頓,不僅可以讓你的溝通顯得更專業、更有掌控力,也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吸收。
5.做好導讀的工作:如果你的溝通內容很長,一開始最好先簡要說明接下來你要講的重點有哪些,中間也可適時作出小結,讓對方不至於在眾多訊息中迷了路。(吳凱琳編譯,新聞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