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最新治療指引
摘錄自:健康e世界 電子報
2015/1/29
文/高嘉宏《健康世界》
在臺灣,C型肝炎受到關注的程度並不如B型肝炎大;不過根據流行病學估計,其實臺灣罹患C型肝炎的患者約有50萬人,且其中有20%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每年1~4%的機率轉變成肝癌,顯示C型肝炎的不容小覷。
適當治療後,肝臟回復健康機率高
臨床研究統計指出,感染急性B型肝炎的成人患者,約有5%轉變成慢性B肝;但罹患急性C肝者,卻高達50%以上會變成慢性C肝患者。只是C肝患者比B肝患者幸運,C肝患者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成功擺脫肝炎的機率高達7成以上,因此提醒C肝患者應盡快接受治療,回復肝臟健康。
一般來說,急性C肝患者會出現胃口差、倦怠、黃疸(眼白偏黃)、茶色尿等症狀,但比較少出現猛暴性肝炎;而一旦病程轉為慢性肝炎後,反而沒有症狀,這也是造成患者容易忽視疾病的原因。
健保的C肝藥物治療給付標準
檢查是否罹患C肝,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抽血檢驗,以觀察C型肝炎抗體、病毒量、肝功能指數及胎兒蛋白,並輔以超音波等影像檢查,評估C型肝炎狀況並安排適合的療程。
目前健保針對慢性C型肝炎患者的藥物治療給付標準是以C肝抗體陽性、病毒基因體陽性和肝功能異常為主,同時觀察病毒學反應,以做為療程時間長短的調整依據。
如何治療但看肝功能及病毒量
臨床上,C肝治療的準則是看肝功能及病毒量,治療目標則是清除C肝病毒。標準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藥物是合併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及「口服抗病毒藥物Ribavirin(雷巴威林)」。急性C型肝炎的治療原則是先觀察狀況,若因肝功能指數遲遲未下降或病毒未自發性清除,則以干擾素治療6個月,約有80~90%的患者可清除C肝病毒而痊癒。
●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皮下注射,使體內免疫系統對抗C肝病毒,藉以抑制C肝病毒複製及攻擊肝臟的作用。
●雷巴威林(Ribavirin):口服用藥,透過調節免疫系統,活化免疫T細胞的功能,達到抑制C肝病毒複製的效果。但是當Ribavirin單一使用時,卻對於治療無所幫助,一定要與干擾素合用,才能發揮協同治療的作用。
一般來說,C肝的單次療程以半年到1年為一期,但因病毒基因型、病毒量等的差異,每個患者治療成效都會不太一樣。因此健保局根據患者狀況,給付內容也有所調整,像是病毒基因型第一型的患者,治療時間可延長至48週,但若是治療1個月後就出現快速病毒學反應(Rapid Virologic Response, RVR),即表示治療4週後已測不到病毒,就可以將療程縮短到24週。
不過也有患者治療反應始終不佳,1個月後仍測得到病毒量,且治療3個月後再次檢測,仍沒有達到理想值時,就表示即便治療48週可能依舊無反應,必須考慮停止治療。
C型肝炎雖然很高的治癒率,但藥物副作用卻是讓患者無法持續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統計,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及Ribavirin治療的患者,曾因副作用而減藥的約佔了40%,因過大的副作用而停藥的患者則有12%,副作用儼然成為治療C型肝炎的絆腳石。
干擾素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肌肉酸痛、頭痛、精神及食慾變差、掉髮等,只是每個人出現的副作用都不盡相同,因人而異;但Ribavirin卻會破壞紅血球,使得血紅素指數下降,引發貧血等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必須定期每個月追蹤,除了評估用藥反應外,還要監測白血球、血紅素的數值,如果指數下降過低,就要考慮調整藥量甚至停藥。
另外,血球數低下、甲狀腺疾病或憂鬱症的患者,不建議使用此標準藥物治療,以免加重病情;但目前並無其他適合用藥,假設若患者合併有這些禁忌症,現階段僅能期待未來開發不需使用干擾素的新處方。
一旦療程結束,成功清除C肝病毒後,仍應該每半年檢查一次,以避免復發(Relapse)的情形發生,尤其是肝纖維化症狀嚴重者,由於仍有相當機率罹患肝癌,因此更要定期檢查,以便監測肝臟健康狀況。
根據臨床觀察,C肝治療效果不只較B肝優異,且其復發的機率也很低,尤其是停藥後半年內以上都測不到病毒,復發更是少見。因此提醒C肝患者要勇於接受治療,千萬不要因為難受的副作用,而放棄痊癒的機會,還可免除肝硬化、肝癌的強力威脅,只要能撐過去,你的人生將從黑白轉成彩色。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