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2014/9/30 「輕易認定他人「難溝通」,其實也是一種卸責!」


輕易認定他人「難溝通」,其實也是一種卸責!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9-25 遠流出版  作者:道格拉斯.史東、布魯斯.巴頓、席拉.西恩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圖片來源:Florian SEROUSSI@flickr, CC BY 2.0
請記得,問題的發生,大家都有責任。我們不要輕易認定有些人比較難相處,因為這樣很容易讓我們覺得這件事跟自己沒關係如果我們拿出挑釁的態度,會讓本來就很難相處的人變得更難相處。
 

你是否曾經必須:處理績效不良的員工、向愛慕的人表白、為了錢與教養的方式和配偶爭執、面對奧客、要求加薪、告訴鄰居他們太吵了、沒有發票卻想退貨……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困難的溝通情境,也是我們非常在意、又很難說出口的事。

本書就是要幫你解決這些問題。作者曾參與伊朗人質危機談判規劃,率領哈佛談判中心成員,經過15年潛心研究,協助讀者鍛鍊出屬於自己的、有效又有用的強大溝通技能。

以下為精彩內容摘要:

馬坦的團隊很不喜歡新來的老闆:

以前的老闆很好相處,也盡量根據事實來做決策。如果我們有不同意見,可以很放心的跟他提出來,至少他也會聽。

但新來的老闆就很有階級意識,甚至有點獨裁。他很少鼓勵我們提問,有時候不願聽我們的問題,我們感覺得到,如果不照他說的去做,下場一定很慘。我們不想讓他這樣亂來,所以想要反抗他,但每次都立刻讓衝突升高。不管我們對他「點出互動模式」還是要求討論,都不管用。

三個有用的對策
  
恐懼也會引起反擊。有位顧問分析,在馬坦的案例中,那位新老闆面對這些衝突的時候,其實很害怕。馬坦知道,新老闆野心很大,也想要讓自己隨時看起來都是個成功人士。而顧問的分析點出了一個事實:每逢部屬提出新老闆沒想到的建議或問題時,部屬跟新老闆就會產生衝突。顧問相信,新老闆其實是在擔心,部屬的建議可能會讓他丟臉、難堪、下不了台。

把關鍵問題說清楚。顧問建議,馬坦和團隊成員不要像之前那樣,什麼都要問得一清二楚並堅決反對了。不妨直接問新老闆究竟在擔心什麼:「如果我們往這個方向走,你擔心會發生什麼事?」當他們這麼問的時候,很驚訝的發現其實老闆早就想過了,他講出了一種可能發生的不利狀況,而團隊中竟然沒有人想過這個狀況可能出現。團隊瞭解老闆的擔心之後,反而能開始正視問題,處理問題:

「其實我們也會擔心!所以,讓我們確保那種狀況不會發生吧。如果我們保證不讓這種狀況發生呢?」結果,整個團隊也沒有料到老闆竟然會這麼回答:「沒問題,只要確定這個狀況不會發生,你們想怎麼做都行!」

兩個小提醒

請記得,問題的發生,大家都有責任。我們不要輕易認定有些人比較難相處,因為這樣很容易讓我們覺得這件事跟自己沒關係。如果我們拿出挑釁的態度,會讓本來就很難相處的人變得更難相處。我們應該隨時思考:自己是否有意或無意製造出困境,或讓情況變得更難處理。想要看清自己的問題並不容易,所以可以請跟這件事沒有利害關係的中立觀察者幫忙。

耐心和堅持會有回報。如果有人不肯承認自己要對某種狀況負責任,原因通常是他擔心自己的自我認知受到了威脅。這時候,對方可能就需要我們去幫他,找出好方法,和他討論他的責任是什麼,同時又要維護他的自我認知,幫他更仔細的觀察自己。

很多人不熟悉「各種觀點都可能是合理的」、「問題的發生大家都有責任」、「找出原因,不要歸咎」、」人不是完美的」等說法,他們需要一點時間才能理解、適應這些說法。如果你遲遲沒有看到對方改變,請不要太早放棄或覺得驚訝。很可惜的是,往往當對方開始逐漸敞開心胸配合的時候,我們已經心灰意冷,因此沒有發現到對方細微的改變。



2014/9/30 「超過十年的真實人生縮時告白:陪爸爸走過失智的美好日子」

超過十年的真實人生縮時告白:陪爸爸走過失智的美好日子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9-29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周貞利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angela7/1450867691/
 牽著爸爸的手,帶著他出門,時光彷彿倒退到他年輕的時候,所有小時候他帶著我做過的事,我陪著他再走一遍,只不過角色互換了。我珍惜這段輪迴之旅,希望能一直牽著他的生命倒著走,甚至回到原點才鬆手。
 
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記憶空了,愛滿了 陪爸爸走過失智的美好日子》,更多內容>>

周貞利將一路的心路歷程與轉念、照顧爸爸的回憶及淚水,
照顧失智患者超過十年的真實人生縮時告白,
化成這本期盼能幫助更多失智家庭走過照護難關的生命之書。

牽著爸爸的手,帶著他出門,時光彷彿倒退到他年輕的時候,所有小時候他帶著我做過的事,我陪著他再走一遍,只不過角色互換了。我珍惜這段輪迴之旅,希望能一直牽著他的生命倒著走,甚至回到原點才鬆手。

我們不奢求罹病的親人康復健全,只求在陪伴的過程中幫他爭取多一點生活的舒適;多減輕一些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盡量讓摯愛的親人有尊嚴的走完人生道路,也就無悔無憾了!

雖然他大腦生病了,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識,但是我們永遠要記住,他的內在意識是存在的,能感受到我們的努力與堅持。同時照顧者也需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有能力陪伴失智或生病的家人走過漫長病程。

黃昏症候群

爸爸的黃昏症候群一開始是每天下午大約四、五點的時候,他會將門窗都緊緊的關上,還要用膠帶黏貼窗戶的四周,再用廣告紙、報紙,或是只要拿得到的紙張,通通貼到窗戶的玻璃上,然後拉上窗簾,再拿曬衣夾一個一個的夾滿窗簾。所以每天這個時候,爸爸便開始把電風扇插頭拔掉,他已經不會使用開關了。讓風扇停止運轉是第一步,接著開始找膠帶、剪刀、紙張、曬衣夾,進行房子的密封工程:關房門、櫥櫃門,最後再把每個窗口都封死。

媽媽無法忍受他的行為,一再的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爸自顧自做他的,完全不理會媽的質問。媽只好再插上風扇插頭,再打開封好的窗子。媽媽的舉動會引起爸爸異常的憤怒,會突然對媽媽大吼:「妳這是在幹什麼!」馬上再扯下電線,或是用力撥開媽媽正在撕膠布的手。媽媽自從嫁給爸爸,從未受過他這般粗魯的對待,於是衝突就爆發了。

以往,媽媽總是強勢的一方,現在情勢一下子逆轉了。強辭還可奪理,當遇到無理可奪、無辭可說的時候,就只能投降了。

看到在一旁掩面痛哭的媽媽,爸爸在這個時候唯一能擠出的一句話竟是:「這樣不對,要那樣才對!」然後自己再把窗子重新封死,窗簾再度拉上,繼續夾曬衣夾。

爸爸對受盡委曲的媽媽一點感覺也沒有,反而認定眼前的這個人是壞蛋,不安好心。他開始拒絕媽媽接近他,甚至不願意看她一眼,更讓媽覺得情何以堪,傷心欲絕。

我堅信這世上沒有過不了的坎,人世間有再大的險阻,只要多用點心,多繞幾道彎,一定可以找到另一個出口。對於黃昏症候群所帶來的難題,我撇開追問探索「為什麼爸爸會有這樣的舉動?」而是著眼於如何讓他穩定情緒,開開心心的完成他認為對的,做了才安心的事,只要是不具危險性就好。因為我們改變不了他,只好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逆勢而行,不如順勢而為,爸爸安心不鬧,媽媽也才能有個好眠。

順勢而為,不是逆勢阻撓

我的做法很簡單,當爸爸開始拔掉屋內的所有風扇插頭時,我便偷偷地把冷氣空調打開。爸爸拔不到空調的電線插頭,也不會注意到冷氣是否開著,於是,爸爸的目的達到了,而媽媽也不覺得悶熱,這不就皆大歡喜了嗎?接著我做給媽媽看,教她如何應付這每天要上演一次的坎。媽媽靜靜地坐在一旁,看我不但不搶回爸爸手上的膠帶和剪刀,反而是主動地幫他準備更多工具材料,再帶著他到窗戶邊,讓他關上窗戶,再幫忙剪膠帶、裁紙張,配合做他想做的事,更不時地讚美他做得很棒。

由於受到認同肯定,他的情緒就非常平穩,很專注地把窗戶黏貼到自己最滿意的程度。我把自己回到當年輕媽媽的時候,陪著精力充沛的孩子玩遊戲,想法子耗盡他剩餘的能量,好盡快入睡。不同的是,爸爸是大人、是病人,小孩累了哭鬧想睡我理解,也好應付,但陪爸爸「玩」,我必須隨時注意他情緒的起伏。一旦他的意識混亂,情緒激動起來,我和媽媽絕對無法制伏得了他。因此,看到他開始亂貼、亂剪、急躁不安,四處走個不停的時候,我就得趕快轉移下一個節目去吸引他,以緩和他的緊張焦慮,否則再繼續下去他就會開始混亂,情況將變得難以收拾。

剪不好、貼不順,懊惱生氣了,沒關係,我們就玩別的。這時候我會趕緊拉上窗簾,把令他煩躁的剪刀膠帶收走,再拿出曬衣夾給他,他會很高興,用心的將曬衣夾全部夾在窗簾上,可以夾一百多個。完成這件大事後,他才會心滿意足地乖乖配合吃藥、洗澡、睡覺。

起先媽媽對爸爸這些異常行為非常憤怒,尤其怕熱的媽媽,無法忍受爸爸大熱天裡把整屋子的門窗全封死,而且不准開電扇。她又不習慣吹冷氣涼風,堅持要吹電風扇,為此兩個人幾乎天天上演鐵公雞。更讓她為之氣結的是,爸爸對窗戶窗簾的無厘頭搗蛋,看他每天浪費掉那麼多膠帶,看我浪費幾個鐘頭陪他玩,等他玩夠了,還得去處理善後,她一開始對我的做法並不十分認同。

可是,我了解黃昏恐慌症加諸病人的痛苦,如果他的痛苦、焦慮得不到紓解,病人跟照顧他的人將會兩敗俱傷,其結果是更加深痛苦的指數,讓照顧者無力招架,趴地不起。爸爸做的這些事,也許在外人看來,無法想像為什麼?但是我有一個觀念:只要是在安全的範圍內,不管爸爸做什麼,能夠讓他得到安定、快樂、滿足,甚至成就感,我都會讓他做,並陪他做。

等到晚上他睡著,我再拆掉窗戶所有不應該存在的東西,隔天當黃昏來臨時,又是他的第一次佈置窗戶的時間,就這樣日復一日,從準備東西讓他自己黏貼夾,到我做、他跟著做,到我做、他跟不來,到我做、他沒感覺。我陪著看著爸爸一路的退化過程,期間總共一年多。最終,我們一起熬過黃昏恐慌的考驗!

對這個黃昏症候群的問題,我得到一個心得,儘量在這段時間讓爸爸待在固定的環境裡,讓他做同樣的事情,不要改變他的生活作息或習慣的空間,可以降低他的混亂情形。

站在爸爸的位置看世界

媽媽後來也明白我的道理了,她理解到爸爸異常行為背後隱藏的痛苦,如果這樣陪伴可以讓他得到情緒穩定、快樂,她也樂於照著我的方式對待這項考驗,不再抗拒爸爸的反常表現,並且開始學著陪爸爸玩窗戶和窗簾。

當爸爸手指退化到無法準確地完成使用衣夾的動作,得靠媽媽來幫忙時,她反倒心疼了。恨不得佛菩薩能讓爸爸再度恢復手指的功能,還能天天夾一、兩百個衣夾。之前她感到痛苦不已的糟蹋,如今成了永不回頭的奢求。媽媽能夠轉念跨出這一步,對於往後的日子真的很重要。這一年來雖說辛苦,卻讓學會了珍惜當下。

隨著衰退的心智,爸爸對色彩的感官也回到小孩子的階段,只要是彩度高,令人喜悅、快樂的顏色他都喜歡。他會去衣櫃找出他最愛的粉藍、粉紅之類的漂亮衣服,穿在身上,然後秀給我們看,可以想像這類的衣服都是媽媽的,媽媽的身材較高,所以爸爸幾乎可以穿媽媽的衣服。媽媽也會故意放一些爸爸喜歡的衣服在明顯處,讓他盡情的去玩衣櫃、穿這些衣服

我們曾在傍晚爸爸焦慮躁動時,四、五個人坐在餐桌,一人拿一本書,扮演學生的角色,用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方式跟爸爸講話,結果他很快就安定下來,而且很高興的開始當老師幫我們上課。

通常我會站在失智者的位置看事情,這個時候如果是我,我想怎麼做?我不可以堅持常理去看待失智者的內心世界,要站在與他同一個位置看世界。用這樣的方式陪伴爸爸走這一段渾沌期,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接受、被認同,是有成就感的。結論是混亂時,只要順著他的毛梳,就會天下太平。黃昏症候群,現在看來,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2014/9/30 「台灣管線漏水率達20%,全球第18名缺水國家」

台灣管線漏水率達20%,全球第18名缺水國家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9-29 Web only  作者:鄧凱元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圖片來源:鄧凱元
你知道台灣是全世界第十八名的缺水國家嗎?你知道全台灣管線的漏水率高達20%嗎?
 
鳳凰颱風剛走,卻未能替水庫解渴。水利署日前表示,颱風所帶來的雨量,集中在東半部,西半部水庫進帳有限。事實上,雖然台灣平均年降雨量達2,500毫米,高於世界平均兩倍多。但因地形、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氣候變遷等因素,每人可獲得的水量,僅為全球平均的六分之一左右,是世界第18位的缺水國家。

為鼓勵民眾重視水資源議題,松山文創園區正在舉辦「水逐跡」水與環境教育特展。

在這項展覽中,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團隊花了四個月時間,經由學者的協助與蒐集研究報告,提醒民眾重視台灣所面臨的水資源危機。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指出,台灣共有96座水庫,「但因土石淤積,有50座蓄水量只剩下三分之二」,且因極端氣候頻繁,淹埋速度快,現行的挖掘方式緩不濟急。

源頭蓄水量不足,水資源運送中的漏水問題,也急待解決。他強調,全台灣管線的漏水率,約20%。雖然首善之都台北的漏水率,已經從十多年前的30%,下降至20%,但比起新加坡的百分之六而言,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如果要達到經濟部所設定的16%(管線漏水率),以現在的經費來看,大概要花200年左右,」他轉述成大校長黃煌煇的看法。

解決缺水問題,各國做法大不同。

張楊乾指出,目前新加坡的用水,有將近一半依賴馬來西亞供應,透過回收下水道廢水,再過濾成再生水,同時發展海水淡化技術,新加坡政府已經喊出了2060年,水源自主的目標。

地狹人稠的香港,則是以海水做為馬桶沖廁水,減少淡水的使用。他以台北市為例,每人每天的用水,最高比例就是用於馬桶沖廁水,約佔28%。

而近年來飽受水患之苦的日本京都,則是由市政府帶頭,補助市民購買「雨撲滿」,鼓勵民眾收集雨水再利用。

解決缺水問題,台灣顯然還需要做很多努力。居高不下的管線漏水率,已經是政府無法迴避的關鍵課題。



2014/9/30 「中國鬆綁「一胎化」為時已晚」

中國鬆綁「一胎化」為時已晚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7-23 天下雜誌 552   作者:經濟學人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圖片來源:黃建賓
去年底,中國鬆綁「一胎化政策」,卻沒有出現新的嬰兒潮。如果想不出辦法多勸人民為國家「生產」,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安全恐怕不保。
 
世界潮流轉向,總是有人從中獲利。去年底,中國鬆綁實施三十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很多人投資相關產業。從尿布到鋼琴,都被看好會供不應求。

到目前,他們的希望落空。中國並沒有新的嬰兒潮。統計到今年五月底,僅有二十七萬對夫婦申請生產第二胎,僅有二十四萬對夫婦獲准,遠低於官方預測的一到兩百萬新生兒。

怎麼會這樣?一方面,因為「官僚殺人」。地方政府擔心,醫院和學校無法應付嬰兒潮,故意把申請程序複雜化。比如說,在濟南市,申請人必須提供七份文件,證明自己的婚姻狀態。複雜的手續,終結許多新生命的希望。

生不出來 國家穩定也不保

剛起步,政府較為謹慎,或許可以諒解。依照新的政策,只要夫妻其中一人是獨生子女,就有資格生產第二胎。中國有一千一百萬對夫婦符合條件。專家預測,接下來的十年內,每年新生兒人數,會從現在的一千六百萬人,慢慢提升到一千七百萬人。

儘管如此,政府還是高估了嬰兒潮的規模。就如所有的富有國家,中國開始盛行小家庭。都市的房價高、好的幼稚園難找,導致人們不願意生育。

瑞士信貸估計,在中國養孩子,一年要兩萬五千人民幣(約十二萬台幣),相當於一般人的平均年收入。

一胎化政策的後遺症,更是使問題惡化。過去,祖父母能幫忙照顧孫子、孫女。但是,現代人晚婚、晚生育,同時要照顧老一代和新一代。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能分擔責任。政府致力於建設托兒所和養老院,卻不足以解決問題。

中國的生育率,已經跌到歐洲的水準,平均每對夫婦生一.五個孩子,遠低於中國目前發展階段、維持人口成長需要的二.一。快速老化的中國,若沒有年輕的勞動力,很難維持社會和經濟穩定。

過去,政府用強硬的手段,禁止人民生育。現在,卻要想辦法勸夫妻多進臥房、多幫國家「生產」。在這方面,中國和鄰近的日本,確實是在同一條船上。(周原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2014/9/30 「媒體遭收編,多元觀點消音」

媒體遭收編,多元觀點消音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9-29 Web only  作者:賀桂芬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圖片來源:劉國泰
到香港採訪各行各業的人,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噤若寒蟬」的氣氛。每個接受採訪的對象,都事先聲明:「我可以跟你談,但請千萬不要寫我的姓名和身份。」「香港的多元聲音不見了,」不只一位採訪對象這麼說。
 
詢及媒體現況,媒體人羅英光給了八個字:「港媒易主,北望自縛」。

「文人辦報全沒了,都賣給了商人。而這些商人,九成在中國有生意,超過一半不是人大就是政協代表,」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簡單幾句,便解釋了羅英光那八個字。

易主的大報,包括《明報》老闆查良鏞1992年賣給于品海,1995年再賣給馬來西亞商人張曉卿。

英文報《南華早報》,梅鐸1993年賣給糖王郭鶴年。

老報人何文法創辦的《成報》2004年賣給大陸商人覃輝,2008年港商楊家誠入主,2011年又賣給廣東利海集團。

文人林行止創辦的財經報《信報》,2006年將一半股份賣給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剩下的20%今年9月也全部轉讓給李澤楷的信託公司。

「連王雪紅入股的TVB,我們現在都叫它CCTV(央視),」出版商鄧永雄調侃說。

如今香港被公認只剩下唯二「比較不聽話」的媒體是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和《明報》,然而黎智英被查涉嫌違法金援民主派議員,《明報》也因撤換總編輯而發生流血事件。

「香港記者大部份反共,人家說 射人先射馬,所以很多媒體都被收編了,」岑倚蘭說。

除了商人全面接手,從最高層掌控言論之外,「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抽廣告,」岑倚蘭指出,香港媒體生存困難,再被中資企業抽廣告,「就別活了。」

「從記者到老總,你要生存,就自然會自我審查,」岑倚蘭說。

大陸經濟比以前強大,更有資源影響港媒,一般認為,香港多元的聲音最後都會轉到網路上。
香港的新聞自由度排名直直落,2012年是全球第18名,2013年掉到61名,「我看今年會更差,」岑倚蘭說。

寒蟬效應 ,只願意化名接受採訪

到香港採訪各行各業的人,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噤若寒蟬」的氣氛。每個接受採訪的對象,都事先聲明:「我可以跟你談,但請千萬不要寫我的姓名和身份。」

「香港的多元聲音不見了,」不只一位採訪對象這麼說。

「我很愛香港,但是我現在只想離開,去哪裡都好。」一家著名的週刊記者吳玉萍(化名)說。

吳玉萍和她的死檔,星洲日報編輯梁清(化名)帶著我四處採訪,「我們希望台灣人能夠知道香港的真相,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

但是詢及她們有沒有去參加佔中?「不行啊,我們被拍到就完了。」梁清說。香港的媒體,除了極少極少數的一、兩家,其它所有的平面媒體和電視,都受制於老闆都和中國做生意的利益,言論幾乎已經全面傾中。

「像這次佔中,有記者就寫示威群眾提出梁振英下台的口號,到了老總那邊就被刪掉了,」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說。

一名接受採訪的影像相關工作者,也要求不能具名,連他的職業也不能提。「我們公會有人在臉書上發表一些比較激烈的言論,被會長禁止,而且我們這一行,和台灣聯繫的就只有一、兩位,他們很容易就猜到是我。」

他的太太,在外資金融機構工作,也要求不能具名,「我也不能揭露身份,完全不行,這太敏感。」

原來替歐美券商工作,現在老闆和客戶全換成大陸人的一家投資公司總經理許宇軒就更謹慎了,「以前我們還會在辦公室調侃內地人,現在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千萬別踩到地雷。」

香港以自由和法治立足世界,而今噤若寒蟬的氣氛,讓人不寒而慄。






2014/9/30 「公司休假無限制/維珍集團CEO:員工快樂,企業才能成功」

公司休假無限制/維珍集團CEO:員工快樂,企業才能成功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9-26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天下網路部整理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 1
圖片來源:取自Richard Branson官方facebook
 英國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是當今最富傳奇色彩的CEO,創新想法層出不窮。最近他又實施新政策,讓員工自行決定休假時間與天數,只要不影響公司運作,完全不限制休假。

精采重點:

布蘭森表示,這是受到美國近來非常成功的影音串流網站Netflix影響。Netflix多年前將複雜的傳統年休制度改為不限制休假,績效不但成長,更推出叫好叫座的影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

Netflix認為,許多員工在周末或半夜也會辦公,卻得為了帶小孩看醫生、探望年邁父母而請假。新科技環境下,已無法計算員工的實際工作時數,當然不能用傳統休假制度束縛員工。

現在維珍在英國與美國的母公司,都已採行讓員工想休就休、想休多久就休多久的政策,不必事先徵求主管同意。布蘭森曾在著作維珍顛覆學:人生不能只做大家都說對的事中,說明員工休假的必要與益處。

以下為該章節摘要:

撰寫這篇文章的此刻是七月,許多人(尤其是北半球的人們)正在或即將休假。企業人可能會發現,每年的這個時候,想要關掉他們的手機以維持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是相當困難的事。

的確,如今多數企業全球化且步調很快,你幾乎每週七天的任何時候都可能收到同事及客戶的電子郵件、簡訊、或電話,這意味的是,他們期望你時時刻刻注意著公司營運的最新發展。

在這種環境中,決策往往是由那些已經太疲累而無法作出最佳決策的人過於匆促地作出,長此以往,將損及公司事業的成長和成功機會。

和同仁或企業人會面時,我有時會問他們:若有機會選擇的話,他們會如何安排他們的工作時段?他們會想和其他同事共同分擔同一職務,以便有較多休息時間或較大的工作彈性嗎?

多數人不願回答,因為他們擔心他們的上司認為他們懶惰或缺乏幹勁。雖然,許多人渴望改變他們的工作時間表,但平均每五位主管當中只有一位會立即提供公司在這方面的相關資訊給員工。當我堅持追問我提出的前述詢問時,通常有過半數的人表示希望他們的公司可以在工作日與工作時間表的規定與制度方面更有彈性。

不論你新創事業或管理一個已有歷史的企業,都必須處理這個問題,因為保持員工的幹勁與快樂,是公司成功的要素之一。我和維珍團隊的多年經驗顯示,讓自己暫離工作,好好休個假,並且讓你的員工或同仁也能這麼做,甚至更好的是,讓他們能夠在工作之外,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將有助於留住最重要、最優秀的同仁。同時,這也將使他們更創新、更有創造力,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現。

問問你的同仁或員工,你該如何做,最能幫助他們追求他們在工作及生活上的目標。他們需要的是公司改變每週的工作時間制度,或是緊急事件除外,禁止在週末通訊聯繫同仁而打擾他們的生活與休息。他們的配偶一定會很歡迎這些改變!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 2
布蘭森熱愛休閒生活,他曾駕駛快艇橫渡大西洋、風箏衝浪橫渡英吉利海峽(圖片來源)
有些公司也許可以考慮採行「職務共擔制」(job sharing),這種方法可幫助留住技能純熟的較年長員工、無法全職工作者(例如有小孩剛出生的父母)、或是必須照顧生病或年邁家人的員工。這個解決方案也可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因為公司若提供這種職務共擔機會,許多全職員工可能會自願減少工作時數,而許多具勝任能力的失業者願意接受非全職工作。

高階經理人尤其可能不願讓其同仁採行職務共擔的安排,他們擔心自己可能因此無法確實掌控這些員工的工作進展,遺漏了重要事項或訊息。但是,很少職務是不能由兩或三人共同分擔的,這些主管的擔憂其實反映的正是他們負荷過重的事實,公司往往對一個職務指派太多的職責。

推出職務共擔制,以及減輕每一職務的工作負荷,可以使知識和經驗在公司內更為廣佈,並讓最適合作出某個決策的職務擔任者作此決策。諺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職場與生活中也常可看出這道理。

你也應該好好檢視你公司對於國定假日和有薪休假的相關政策與規定。遺憾的是,在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公司不讓員工有足夠的放鬆與充電時間,傳統的基本給薪假只有十天,根本不夠,這種不鼓勵員工休假的態度只會助長員工缺勤和不快樂。在歐洲,多數企業在這方面較明理,知道怎麼做對員工和僱主皆有利。

在我看來,企業最悲哀的事,莫過於聽到員工說他們對於自己任職的公司感到羞恥。若員工以他們任職的公司為榮,就能產生對公司產生高度擁護與貢獻。──理查.布蘭森

切記,你的慷慨大方將獲得回報!企業總是有空間可茲通融員工的需要,事業正在創立期間或處於營運初期而資金吃緊,你可以提供員工更多假期以換取支付較低薪資。在規模較大、較有歷史的公司,應該讓服務年資較長的員工可以選擇休有薪年假或無薪假以充電,但不是每二十年才有一次這樣的機會!

在建立一支值得信任的團隊後,別害怕讓同仁偶爾在家工作,許多人發現,他們在家工作的效率與成效較高,因為不需要通勤,可以使用家中安靜的書房或工作角落,專注地做一項計畫。我很幸運,幾乎每天早晨都可以在內克島附近游泳;若能省下通勤時間,你可以用此時間健身,抑或只是熬你喜歡的咖啡店喝杯咖啡,讀報十五分鐘。

在快速緊湊的現代,敦促你的員工(以及你本身)定期休假,騰出時間與家人相處,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與直覺相背,但你應該把它視為公司的維安行動之一:維護員工的身心健康,就是保護公司的最重要資產員工。了解與列出員工的需要,謀求照顧這些需要的方法,公司將獲得很大的回報員工的創造力、幹勁、熱忱、與團隊合作精神都會提高,最終獲益的是公司。

現在,離開你的辦公桌,去走動走動,跟一些同仁相談,詢問他們:「若你現在能做別的事,你會做什麼?」,他們的回答可能會令你嚇一跳。(更多內容,請前往維珍顛覆學:人生不能只做大家都說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