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2014/9/30 「媒體遭收編,多元觀點消音」

媒體遭收編,多元觀點消音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30
2014-09-29 Web only  作者:賀桂芬

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 20140930
圖片來源:劉國泰
到香港採訪各行各業的人,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噤若寒蟬」的氣氛。每個接受採訪的對象,都事先聲明:「我可以跟你談,但請千萬不要寫我的姓名和身份。」「香港的多元聲音不見了,」不只一位採訪對象這麼說。
 
詢及媒體現況,媒體人羅英光給了八個字:「港媒易主,北望自縛」。

「文人辦報全沒了,都賣給了商人。而這些商人,九成在中國有生意,超過一半不是人大就是政協代表,」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簡單幾句,便解釋了羅英光那八個字。

易主的大報,包括《明報》老闆查良鏞1992年賣給于品海,1995年再賣給馬來西亞商人張曉卿。

英文報《南華早報》,梅鐸1993年賣給糖王郭鶴年。

老報人何文法創辦的《成報》2004年賣給大陸商人覃輝,2008年港商楊家誠入主,2011年又賣給廣東利海集團。

文人林行止創辦的財經報《信報》,2006年將一半股份賣給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剩下的20%今年9月也全部轉讓給李澤楷的信託公司。

「連王雪紅入股的TVB,我們現在都叫它CCTV(央視),」出版商鄧永雄調侃說。

如今香港被公認只剩下唯二「比較不聽話」的媒體是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和《明報》,然而黎智英被查涉嫌違法金援民主派議員,《明報》也因撤換總編輯而發生流血事件。

「香港記者大部份反共,人家說 射人先射馬,所以很多媒體都被收編了,」岑倚蘭說。

除了商人全面接手,從最高層掌控言論之外,「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抽廣告,」岑倚蘭指出,香港媒體生存困難,再被中資企業抽廣告,「就別活了。」

「從記者到老總,你要生存,就自然會自我審查,」岑倚蘭說。

大陸經濟比以前強大,更有資源影響港媒,一般認為,香港多元的聲音最後都會轉到網路上。
香港的新聞自由度排名直直落,2012年是全球第18名,2013年掉到61名,「我看今年會更差,」岑倚蘭說。

寒蟬效應 ,只願意化名接受採訪

到香港採訪各行各業的人,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噤若寒蟬」的氣氛。每個接受採訪的對象,都事先聲明:「我可以跟你談,但請千萬不要寫我的姓名和身份。」

「香港的多元聲音不見了,」不只一位採訪對象這麼說。

「我很愛香港,但是我現在只想離開,去哪裡都好。」一家著名的週刊記者吳玉萍(化名)說。

吳玉萍和她的死檔,星洲日報編輯梁清(化名)帶著我四處採訪,「我們希望台灣人能夠知道香港的真相,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

但是詢及她們有沒有去參加佔中?「不行啊,我們被拍到就完了。」梁清說。香港的媒體,除了極少極少數的一、兩家,其它所有的平面媒體和電視,都受制於老闆都和中國做生意的利益,言論幾乎已經全面傾中。

「像這次佔中,有記者就寫示威群眾提出梁振英下台的口號,到了老總那邊就被刪掉了,」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說。

一名接受採訪的影像相關工作者,也要求不能具名,連他的職業也不能提。「我們公會有人在臉書上發表一些比較激烈的言論,被會長禁止,而且我們這一行,和台灣聯繫的就只有一、兩位,他們很容易就猜到是我。」

他的太太,在外資金融機構工作,也要求不能具名,「我也不能揭露身份,完全不行,這太敏感。」

原來替歐美券商工作,現在老闆和客戶全換成大陸人的一家投資公司總經理許宇軒就更謹慎了,「以前我們還會在辦公室調侃內地人,現在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千萬別踩到地雷。」

香港以自由和法治立足世界,而今噤若寒蟬的氣氛,讓人不寒而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