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2014/9/26「流量、價值、商機:社群網路如何創造最高效益?」

流量、價值、商機:社群網路如何創造最高效益?

摘錄自:Cheers雜誌電子報                     2014/9/18
2014-09
Cheers雜誌168
作者:編輯部

Cheers雜誌電子報 - 20140926
圖片來源:王創緯
 Cheers》雜誌將於930舉辦「2014亞洲人才創新論壇」,主軸為「社群世代‧創新溝通」。繼上期雜誌介紹3位重量級卡司後,本期再推出3位令人引頸期待的講者。

在過去,企業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或官網,要的是流量,衝的也是流量。但現在,企業不只要流量,更要社群與商機。

一開始,社群網路或即時通訊軟體,只是大家拿來分享資訊,進行人際互動的管道。但現在,它們已成為企業行銷商品、打響品牌、甚至是發掘市場趨勢的最佳平台。

當社群網路從溝通媒體變身成另一個兵家必爭的戰場,企業應該如何思考與訂定策略,才能讓它創造最高效益?當消費者的聲音可以透過社群媒體無限延伸及放大時,企業又該如何管理與回應?

誕生至今不過10年的社群網路,還在不斷成長,它對企業及個人的意義,也在不停變化當中。企業與個人該怎麼接近它、使用它,並為自己創造最高價值,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議題。

930日,《Cheers》雜誌主辦的「2014亞洲人才創新論壇」將會有更精采的對談,碰撞出更令人驚豔的火花。

講者1 Facebook大中華區旅遊及金融行業總經理余怡慧

分享的力量,讓企業無所遁形

2014年加入Facebook的余怡慧,過去8年都在Google服務,不僅是Google台灣第一位業務經理,也相繼擔任過Google中國旅遊行業業務總經理、大中華區代理商總監及台灣業務副總,致力於拓展大中華區業務。

2001年網路事業興起,余怡慧即轉戰進入科技公司服務,負責線上事業部網路業務開拓,對於大中華區在網路行銷與即時通訊方面,有相當深入的觀察與專業分析。

當社群媒體取代大眾媒體,「真實」更關鍵

余怡慧表示,Facebook在社群媒體用戶身上發現了兩個趨勢:一是社群媒體已經變成大眾媒體,Facebook在台灣每月活躍用戶高達1,500萬人。且除了深夜時段外,台灣人使用Facebook的時間已經超越電視和報章雜誌等所有媒體。

其二,Facebook動態消息已成為個人化報紙,台灣使用者有40%的時間花在瀏覽動態消息、讀取新聞或故事。

社群媒體除了取代大眾媒體外,也逐漸成為品牌觸及消費者的最佳平台。她指出,在網路媒體出現之前,商業是個人化的行為,顧客會直接在商家消費,或是業務逐戶拜訪販售產品。網路出現後,企業銷售範圍擴張,銷售也開始不再個人化。而社群媒體則又進一步打造了全球性的平台,提供廣告主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傳遞訊息。

全球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的購買行為十分活躍。以台灣為例,50%的用戶曾在Facebook上搜尋、購買或是銷售商品;另有三分之一的用戶分享了在Facebook上購買產品、服務或旅遊行程後的心得與建議。

因此,余怡慧認為,現在商家若想創造社群對話,像是希望獲得按讚數及內容分享等,就應該要注意,任何傳播活動都必須展現最真實一面,因為使用社群的人經由動態消息分享與傳遞,企業的優缺點最後都會無所遁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主也應該開始思考如何經由動態消息得到用戶的注意。

社群媒體還有其他哪些新的趨勢發展與觀察,余怡慧將於亞洲人才創新論壇中分享更精闢的內容。(楊倩蓉)

講者2 奧美互動行銷董事總經理張志浩

別讓官網變成官方蚊子館

1986年進入《天下》雜誌,擔任企劃、行銷、廣告等職務開始,張志浩就展開了他20多年的媒體行銷之旅。

他在離開《天下》後,陸續又擔任過上奇統合行銷業務總監、奧美行銷副總經理等職,現在,則是奧美互動行銷董事總經理,負責協助客戶發展數位行銷與數位媒體策略。他也是國內少數在早年就投入數位媒體行銷的先驅。

張志浩表示,數位媒體現在已是企業或品牌與大眾(特別是年輕人)溝通的重要管道,其中,又以近幾年蓬勃發展的社群媒體為最。

他指出,企業在網路上必須同時運用3種媒體角色,才能讓品牌及商品形象深植消費者心中。3種媒體角色分別為:

1.Own media(自有媒體):指企業官網、活動網站及Facebook粉絲專頁等。

2.Paid media(付費媒體):簡單來講,就是為了導入流量而到付費媒體上購買關鍵字廣告,或到部落格的論壇進行討論等。

3.Earn media(口碑媒體):指透過官網、社群網路對企業訊息的轉發、討論,從而讓消費者對該品牌產生口碑。

一般來說,這3種媒體形式的操作流程是,官網架設完成後,透過付費媒體購買廣告,引起消費者注意及討論,然後才可能產生口碑或購買行為。

把網站當成商品來賣

在網路訊息泛濫的年代,企業很難再寄望架設官網後,消費者就會自動點選進來。因此,除了透過各種方式導進流量外,內容的設計也變得益發重要。

「你要把網站當成商品來賣,『消費者為什麼要看?它對消費者有什麼好處?』這些點若沒有想清楚,官網只會變成官方蚊子館,」張志浩提醒。

另一方面,網路的傳播力與渲染力極強,因此,管理網路群眾的聲音,也是企業必須學習的一門課。

張志浩認為,操作社群網站有個首要原則,就是「放棄控制」,「在網路的世界裡,你不可能控制媒體、消費者與輿論,」他說。任何訊息一旦上傳網路,即使只出現一秒的時間,也可能被瞬間轉發。因此,在網路發布任何訊息之前,一定要審慎評估。

不過,如果真的出現危機,導致企業聲望岌岌可危時,該怎麼辦?此時該做的是:傾聽顧客的聲音(listening)、對顧客的意見做出具體回應(response)以及趕快分享有助企業重建形象的好消息(share)。

社群網路是個新興媒體,還在不斷變形當中,想透過社群建立形象,從而衍生商機的企業或個人,都需要更進一步的了解它。(洪懿妍)

講者3 新聞e論壇行政統籌彭筱婷

遇見「自媒體」的價值與未來

今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在服貿議題之外,另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就是「自媒體」潮的湧現,它讓人驚覺:網路社群,已經讓每個人都可跨過傳統媒體,自行發聲,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學運期間,立法院內外隨處可見由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架起的即時轉播台,而他們很多都是素人記者,不具正式傳媒身分,卻極具傳媒價值。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發起、集合國內各新聞所學生所組成的「新聞e論壇」,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318日那天,台大新聞所二年級碩士生彭筱婷和同學為了完成作業到現場採訪,誤打誤撞跟著學生衝進立法院,意外透過新聞e論壇做起現場報導。隨後,各校學生紛紛響應加入,臨時透過即時通訊軟體LINE成立編輯部,短短幾天,成員累積到90人。

LINEFacebookHackpad改變媒體運作

他們24小時在現場採訪、攝影,用Facebook將報導發布出去。短短一週,新聞e論壇的粉絲數量從原本只有師生加入的800人衝破到9萬人,一個月後更增加到13萬人。

「我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媒體是這樣操作的,但或許這就是網路時代的特色,」現為新聞e論壇行政統籌的彭筱婷說,對於這段經驗,她至今仍覺得不可思議。

除了用LINE串聯起人力,連e論壇的採訪作業,也透過社群媒體進行。記者直接用LINE寫稿,然後互相審稿,只要群組裡有2人以上看過並認可,即可將稿子上傳至Facebook至於篇幅較長的專題報導,則透過雲端共筆軟體Hackpad來寫作,一樣是每個人都可以審稿、改稿。

沒有實體辦公室,只要有網路,e論壇成員隨時隨地都能啟動編輯台,收發新聞稿。原本只是台大新聞所師生用來討論課業的網頁,瞬間爆紅,新聞產出足以和主流媒體抗衡。

現在,新聞e論壇已在群眾集資網站flyingV上募款成功,獨立成一個正式的新聞網站。

「我們看到了媒體的另一種新可能,未來會如何發展?我也很期待,」彭筱婷說。(陳雅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