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爸」?「土豪」?超跑滿街跑背後的玄機
摘錄自: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2014/9/23
2014-09-22 Web only 作者:林昭儀
圖片來源:flickr.com/photos/davidvillarreal/6966583235 |
去年9月某日,在台北信義區君悅飯店大門外,停滿了各種款式的法拉利跑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雖然近一兩年,在國民平均薪資已凍漲十幾年的台灣街頭,看到流線外型、配備超炫的超級跑車呼嘯而過已經見怪不怪,但一次看到7、8輛法拉利同時停在飯店門口,還是不免引人側目。
當天正好有某外資券商舉辦科技投資論壇,會是券商主管或分析師的車嗎?趨前詢問時,門房搖頭,攔住想拍照的人:「他們是車友會的,隔幾個月定期會在這裡聚會。」
那天並不是週末。可以確定的是,這群車友,不但有錢,也很有閒。
這個鮮明的記憶一直烙印在記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打開電視機,「超跑秤斤賣」、「超跑國道競速,企業前老董被訴」、「開超跑逃亡,竟稱殺警是意外」、「千萬超跑違規迴轉煞不住,鏟翻小貨車」……超級跑車上媒體版面的次數之多,也令記者不禁好奇,到底這一兩年,進口了多少輛超跑?
檢視每月進出口貿易數據,在消費品項下,截至今年8月,小客車進口金額(沒有數量統計)過去24個月當中,有13個月比上一年的同月成長20%以上,其中有8個月,年增率高達3~5成。
由於一般中產階級駕駛的日系、韓系或美系的轎車品牌,很多都是進口零件在台灣組裝後販售,不是整車進口,因此在財政部登記有案的進口小客車,絕大部分應該是如賓利、積架、勞斯萊斯等頂級轎車,或昂貴的超級跑車。
能有如此驚人的成長率,反映出超級跑車品牌如藍寶堅尼、Astor Martin、保時捷、瑪莎拉蒂、法拉利等,在這一兩年裡紛紛登陸台灣的現象。台灣不過是個蕞爾小島,為何有如此驚人的消費力?
台灣富豪人數與財富每年成長一成
答案,就在由瑞銀(UBS)和凱捷-加拿大皇家銀行(Capgemini-RBC)近期發布的兩份億萬富豪報告裡。
凱捷以金融資產(不含房地產)價值至少達到100萬美元,做為高淨值人士(HNWI)的門檻,相當於3千萬台幣。而資產達到3千萬美元,或9億台幣,則為超高淨值人士(Ultra-HNWI)。
凱捷報告指出,截至2013年底,台灣共有11.2萬個高淨值富豪,較上年成長17.4%,高淨值富豪人口排名全球第11,在亞洲則為第5。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富豪人數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的14.7%,僅以微小差距落後日本(22%)和中國(17.8%)。但日本的富豪人數大增長,主要受到安倍經濟學貨幣寬鬆後的股市暴漲所致,不是穩定的成長狀況。
反觀台灣,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台灣的富豪人口成長速度之快,與享有豐富石油的科威特、亞洲金融雙霸──香港、新加坡,以及金磚集團中的中國、印度、俄羅斯,被列為同等級的「高成長地區」。
美國運通台灣分公司總監郭豐賓指出,台灣富裕族群每年的成長都相當穩定,每年成長幅度幾乎都不低於10%。
在《Wealth-X與UBS 2014億萬富豪人口調查報告》中,台灣身價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有29個,財產總值為570億美元,與上年相比,人數增加4位,財產總值則增加7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台灣去年富豪人數或是財富總值的成長幅度,都雙雙超過台股大盤指數去年整年的12%,更大幅超越了國富毛額年年個位數的增幅。
與Forbes台灣50大富豪榜單比對,顯然Wealth-X/UBS的估計相對保守了。有37位名列Forbes台灣富豪榜的人士,身價都超過了10億美元。
這些數據說明了,日本企管大師大前研一所說的「M型社會」現象,持續存在。金融海嘯以來,大家認為財富愈來愈集中於1%人手中,逐年有越來越多人落入貧窮階級的想法,恐怕只對了一半,因為富豪的人數和整體財富也在成長。
看到滿城跑車,上班族心中只能五味雜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